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nbsp;   来时逆流而上全靠划桨前进。

    去时顺流而下那速度自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船行至荆州府地界却见一处荒滩之上有好几块竹筏被绑起来拖家带口坐着筏子渡江。

    “这些似是北岸百姓?”秦良玉问道。

    徐念祖笑着解释:“长江以北是张献忠的地盘长江以南是赵都督的地盘。每月都有百姓偷偷渡江南来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秦良玉说道:“能否接他们上船我想问上几句。”

    “当然可以。”

    徐念祖命令一艘船划过去抛下石锚定在江边不远。

    得知是赵天王的船那家人立即顺着绳索爬上老人小孩则用绳拴着腰部拖拽。

    不多时一家老小被带到秦良玉面前。

    “叩见官爷叩见老夫人!”这些人立即跪拜也搞不清徐念祖是啥官。

    徐念祖说:“快快请起秦夫人有些话想问你们。”

    船队继续前行。

    秦良玉问那老者:“老先生贵姓?”

    老者自报家门:“免贵姓闻名以儒。老朽本是村塾先生家里也有几十亩田这日子愈发难过了只能到南边投靠赵天王。”

    “原来是闻老先生”秦良玉问道“可是张献忠赋役太重?”

    闻以儒叹息:“不止是赋役太重而且还朝令夕改。八贼(张献忠)刚来之时说要废除苛捐杂税而且不抢地主的田产只需按田亩数量征一笔粮老朽还以为他是什么明主。”

    “只两个月时间我家的上田就被充公说是用于招募流民屯垦。这也就罢了毕竟家里还剩些薄田靠着以往积蓄勉强能度日。”

    “前阵子突然又要出兵四川。这边离四川近那八贼就近征粮而且大肆强征民夫。我家粮食已被搜刮一空若再不逃走家中青壮也要被拉去做民夫到时便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秦良玉鄙夷道:“贼性不改!”

    闻以儒瞧了徐念祖一眼尽量捡好话说:“赵天王就不一样一口唾沫一个钉绝无朝令夕改之事。我家住在江边不远对岸那炊烟一天冒三次天天都吃三顿啊。这长江北岸一天只能吃一顿了!”

    百姓眼睛是雪亮的仅从每日冒起的炊烟就能判断两岸生活的好坏。

    “一天吃三顿。”

    秦良玉忍不住看向南方她在石砫轻徭薄赋百姓也只能一天吃两顿而已。

    这家人被送到岳州府城下船他们身上藏着些银钱能够租房子暂时住下。至于如何生活那得赶紧找工作类似的南逃之人在湖南不少。

    赵瀚每次向北扩张地盘各大城市都有移民额度。一切全凭自愿去了北边便能分田报名人数太多就抽签决定。

    农村移民则视情况而定只有土地特别紧张的州县才会半强制的进行劝导移民。

    沿途在一些大城停靠秦良玉感慨万分。

    她曾多次出远门知道大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而赵瀚治下的城市不仅繁荣富庶而且街道十分干净。乞丐什么的全都被清理掉要么强制移民要么送去挖矿。若有残疾则进济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来到南京更具冲击感。

    许多北方有钱人举家搬来南京居住南京外城已经新建大量房屋。

    特别是玄武湖周边区域由于禁止耕种。官府干脆就卖宅基地给富人只准建房子不准用作其他。

    现在围着玄武湖的一圈越来越多民居甚至形成了原始的街道。

    水泥作为新兴建筑材料也在南京变得畅销起来。

    明清的城市建筑也是要砌墙的。精致点的用灰浆敷衍点的用泥水现在水泥成了代替品因为成本要比灰浆更便宜。

    一句话南京人口正在快速增长!

    “盘娘糖嘞卖盘娘糖。盘夫人创制的好糖买回家过年吃嘞!”

    秦良玉下船来到码头区便听一个小贩挑着担子迎面而来。

    店铺和街边摊位都是固定的是要收税的。这并非赵瀚首创大明便是如此。

    挑担叫卖的小贩必须不断奔走停下来太久了容易被摊主店主举报。

    “这就是盘娘糖?”一个书生拦住。

    小贩笑着说:“就是盘娘糖好吃得很相公买些回去过年吃?”

    书生喜道:“都说盘娘糖好吃还不知道哪里有卖你快给我称两斤。对了这制糖之法跟谁学的?”

    小贩一边称糖一边说:“我家的邻居的二伯母是都督府上的奶娘。这制糖的法子是那奶娘带出来的盘夫人的独门手艺外人可不容易学。”

    秦良玉从小贩身边路过疑惑道:“盘夫人是谁?”

    徐念祖解释:“赵都督的夫人。”

    (求月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