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到粮食。城里粮价飞涨我这个知县的师爷也着实买不起粮食饱腹眼看着幼子活活饿死”

    “后来鞑子要撤去关外知县跟着一起走。我不敢留下留下来就是死银子和粮食早就没了。我便央求知县带着家人一起走。偌大一个赵家跟鞑子一起去关外的只剩下寥寥四个人。也没财货带走家里除了房子、家具、被褥也就一屋子藏书。”

    “书都留下了祖宗不能忘便把一整套族谱带去辽东回家拿族谱时全村只剩十二户其中一半都饿得走不动路了。”

    说到这里赵枋嚎啕大哭:“呜呜呜多好的村子啊祖祖辈辈几百年说没就没了。”

    难怪赵枋看到赵贞兰那么激动以他这种遭遇便是看到昔日仇人都会产生他乡遇故知之情。

    赵瀚却是听得沉默这就是北方百姓所经历的。

    赵枋还是地主家的少爷也是一个考上秀才的士子。换成普通人只会更惨!

    满清当时不得不离开河北因为在崇祯时期河北就是一个烂摊子。满清来了之后在京城周边跑马圈地更外围的州县则盘剥日盛民生已经凋敝得不成样子。这种情况还叠加大旱和瘟疫双重负面buff。

    满清若是不走留在河北干嘛?

    赵瀚沉默两位公主还有后妃却听得直抹眼泪。

    真真的男默女泪。

    赵瀚问道:“赵氏族谱你带来了吗?”

    赵枋止住痛哭点头说:“带来了。咱们赵家远祖为伯益赵姓始祖为造父出自先秦的嬴姓”

    刚刚还沉默的赵瀚此时只想翻白眼。

    这尼玛三皇五帝都来了用脚后跟思考都知道族谱纯粹瞎编。

    终于赵枋说出更靠谱的:“我们这一支出自天水堂赵氏。秦灭赵之后远祖迁居甘肃天水汉代封侯拜相的赵公充国便是咱们的祖宗。”

    赵瀚问道:“跟宋氏赵匡胤没关系吧?”

    赵枋愣了愣回答说:“启禀陛下天下但凡姓赵的都认天水堂为宗。这宋朝又被称为‘天水朝’。”

    赵瀚:“”

    赵枋经历那么多苦难早就学会察言观色已经看出赵瀚不想跟赵匡胤扯上关系。他连忙说:“细分下来肯定不是一家。赵匡胤是涿州赵氏而咱们的先祖唐宋两朝一直住在山西。后来宋元战乱才分支迁徙在明初迁到了北直隶。这些都是族谱上写清楚的肯定不会出错。”

    编订皇室族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明代以前皇帝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比如赵匡胤就说自己出自天水赵氏也不晓得是真的还是硬往名门望族靠拢。

    直到朱元璋来句“予本淮右布衣”。

    老子就是草民出身老子就没啥显贵祖宗。咋地你咬我啊?

    赵瀚说道:“那份赵氏族谱留下朕会让人抄副本给你。”

    赵枋连忙说:“陛下尽管拿去赵氏离散殆尽族谱能供于皇室能令赵氏大兴祖宗们在天之灵肯定欣慰。”

    赵瀚想了想说道:“你留在天津吧给你落户分田世世代代看守东郊陵园。当然每代只需留一人守墓这人可以在官府领俸禄。其余子孙可自由择业。”

    “谢陛下恩典!”赵枋欢喜道。

    他也没想过飞黄腾达亲人大半离散无踪能给先皇守墓已是幸运。能分田能领工资日子总算安稳了。他还有一妻一子存活接下来老实过日子就行。

    而且给先皇守墓肯定没人敢欺负他。

    赵瀚把李香君叫来让她拟一封圣旨发回南京让李邦华润色。大致内容就是撇清跟宋氏的关系皇室族谱已经找到了自己不是赵匡胤兄弟的子孙。

    省得民间乱七八糟编故事看着就让人心烦。

    赵枋突然来一句:“陛下咱老家的祖坟需不需要修缮?”

    赵瀚摆手:“修缮可以不必刻意为之更不能全部围起来造祖陵。那些土地还是留给百姓耕种吧。”

    赵枋说道:“请陛下允许草民每年回老家祭祖扫墓。陛下的祖坟草民也会悉心打理。”

    “准了。”

    赵瀚又让人取来一百两银子让赵枋在天津东郊安置家人。

    赵贞兰却有许多话想跟这位族兄叙旧两人一直聊到傍晚才完。吃晚饭时赵贞兰的眼睛都是红的显然又因为悲伤而哭了一场。

    随即赵贞兰带着丈夫代表皇帝回老家扫墓祭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