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有创刊寄语:邸报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旧时邸报传抄诏令、公文、要事以告之诸藩与地方官吏。至明时士绅商贾亦可观之致有活字印刷之邸报。我大同中国承天应民而生百姓万民为天下之要苍头垂髫亦当晓国家大事。因有大同月报使政令通畅直达民众。此心此意悉知之钦此。

    掌柜的说:“贺驿长给我一份。”

    贺一鹏扫了眼关于报纸的公文里面给出了售价当即说:“三十文一份。”

    三十文钱按照大同新朝的物价丰收年月能买六斤米大灾时节也能买两斤米。

    但不贵!

    因为以前的朝廷邸报若想第一时间获得手抄本需要好几两银子。当月获得一份邸报也是一两左右。过了两三个月才会出活字印刷版那个时候也要卖几十上百文钱。

    掌柜的买一份报纸回店里发现分成好几个版块。

    一个版块为时政要闻而且第一个新闻就跟皇帝有关。报纸摘要刊登了朝会内容皇帝和群臣讨论灾后重建问题同时还讨论了历朝历代的救灾得失。

    皇帝再次强调遇到天灾不可倚仗祭祀神灵官府和百姓都要出力。自助者天助之。人不自助则天不助人。

    朝会报道的主要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呈现最后再加了一段主编的评论。

    掌柜的觉得好新奇读了这份报纸就好像亲耳听皇帝说话一样他第一次觉得跟皇帝如此接近。皇帝前段时间北巡根本没有下船掌柜的觉得皇帝远在天边。

    “陛下圣明啊!”掌柜的拿着报纸感慨。

    一个商贾正巧路过柜台听到这话不禁问道:“又怎的了?是否颁了什么新的政令?”

    掌柜的拿着报纸说:“贵客请看。”

    商贾接过报纸随便扫了几眼顿时喜道:“这邸报是哪家报房印的?真个新奇得很竟连朝会详情也能搞到。”

    掌柜的有些无语:“请看最前面那段寄语是陛下亲自所写。”

    商贾连忙阅读又翻看后头的版面竟然刊载有官府拍卖信息还有一则军方的物资招标信息。

    “好东西啊!”

    商贾大喜过望问道:“哪里能买到?”

    掌柜的指着隔壁驿站:“听说各地驿站都有卖。”

    商贾立即吩咐随从小厮:“快去买一份回来!”

    点了酒菜坐下商贾认真阅读越看越是惊喜。他在报纸上还看到三个月前的官员调动信息都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升迁调动——故意延后时间发布免得让民间提前知悉官员迁调。

    镇江水驿酒楼生意极其火爆而且顾客以外地商贾居多。

    中午时分驿站卖报纸的消息已经迅速传开居然直接卖脱销了。偏远地方肯定卖不完可镇江驿站报纸绝对属于抢手货只能下个月申请增加售卖量。

    酒楼大堂里两股商旅因为报纸内容居然当场就争执起来。

    “原来之前传闻都是假的报纸刊载了皇室族谱陛下乃甘肃天水堂赵氏在唐宋时迁居山西是明初移民到河北的。”一个商贾兴致勃勃的说道。

    同桌之人说:“不是赵宋皇室后裔吗?辽东猛将杨镇清听说是杨家将后人将星下凡专门襄助旧主的。”

    “嗨那都是民间瞎编的。”之前那商贾说。

    隔壁桌的商人不乐意了站起来反驳:“我就姓赵天下姓赵的都出自甘肃天水堂赵宋皇室也出自天水堂。当今天家与那赵宋都是一个祖宗。且赵宋子孙无数也可能是哪个王爷迁居山西。”

    “胡说八道陛下都登报撇清关系了。”

    “谁说撇清关系?陛下只说自己出自天水堂唐宋时祖宗迁居山西。”

    “唐代就迁居山西那就更赵宋没关系!”

    “”

    两桌人吵得面红耳赤只因一份小小的报纸。

    不管谁输谁赢大家都非常明白今后缺不得大同月报好多信息都得从这玩意儿上面获取。

    也有商人动了脑筋朝廷可以办报纸为啥自己不可以呢?

    以前的报纸主要内容抄自邸报也包含一些商业信息此外还有重大新闻比如王恭厂大爆炸什么的。

    而源自文人聚会的杂志刊物又都是些诗词、小说、戏曲。

    为何不将两种类型结合一起再报道一些民间趣事编成一种老百姓更喜欢看的读物呢?

    民间小报即将诞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