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肉也才七毛钱,而一个月工资差不多二三十,只要不添置大件,单纯吃喝自然是很宽裕的。

    所以乡下老百姓都羡慕城里的工人,他们可以吃供应粮、商品粮,不用累死累活下地挣工分,轻轻松松上班就可以领工资。

    这时候的城乡隔阂是非常大的,乡下人要想转成城镇户口,只能嫁给城里人、考大学吃公粮。

    而嫁给城里人和考大学,虽然比不上登天,但也绝对不会容易就是。

    从这些挤着抢着卖鸡蛋的妇女就看出来,除了那些老太太有人胳膊和裤子上有补丁,只要不到四十岁的女人穿的衣服都干干净净没有补丁,因为是夏天大部分穿着印花棉布,看起来养眼得很。

    从和老太太聊天得知,他们的布票一个人一年居然有一丈半,那可是15尺呢,他们村里才三尺三

    15尺一个大人可以做一身衣服,三尺三做一件都紧吧。

    像周明愈那样个子高的,做条五分裤差不多。

    莫茹就说可以用布票换,“大娘嫂子,你们有多余的布票也可以和俺们换鸡蛋,俺们一年一个人就三尺三布票,全家的票都做不了两件衣裳呢。”

    有个大热天也身穿列宁装的干部一样的妇女道“我倒是有几尺闲的布票可以换给你。”她有途径每年多弄两丈布票。

    另一个说自己还有几两煤油票。

    煤油票也是好东西啊

    这时候煤油三毛钱一斤,但是乡下买煤油是限量的,一票不到半斤,一个生产队也就十来张票。

    转眼间莫茹又换了一丈的布票,两斤煤油票。

    相对来说她自然略微有些吃亏的,毕竟就算城里人也没有人会用吃食去换布票和煤油这种东西。现在粮食最重要,人人有定额,不够吃就要饿肚子,只有想尽办法去借、买粮票的,没有用粮票去换这些不能吃的。

    粮票就是粮食,鸡蛋等同。

    他们在城内这些多余的布票不用会过期,或者不够也会互相借,基本不会拿粮食换。

    既然莫茹愿意换,那他们自然乐不得。

    还有人用一些彩色线和她换鸡蛋,甚至是家里闲置的塑料铅笔盒、本子、橡皮、铅笔、钢笔尖等,还有人拿火柴、常用药。

    然后莫茹还开发出来一些旧课本,家里有孩子上学用过的课本,只要不是烂的缺页她也要。

    既然是他们不需要的东西,那她自然也要杀杀价的,一个新的钢笔尖也就是五分钱,一支铅笔四五分,要换个鸡蛋那就得俩加起来了。

    莫茹还给柳秀娥换了一大包“洋红洋绿”,这是一种红的绿的染料,鲜艳的红绿,染了麦草编盒子蒲扇更好看。

    另外还换了一面小圆镜子,应该是从什么上拆下来的,只有一片镜片,莫茹就一个鸡蛋换了,拿回去让周明愈给做个木座就好用。

    对着那面小镜子照了照,莫茹差点泪目,第一次看自己看得这么清楚。

    等换完,鸡蛋下去了一半多,做饭的箅子和箅梁也卖光。

    周明愈和莫茹这一次也是沾了严打的光,城关村里常来的那些大胆儿农民,治安办的人对他们已经脸熟,老远就能认出来。而且治安办专门天天派人下去大喇叭吆喝一定要把鸡蛋送到供销社去,不允许自己去城里卖,抓到就没收、罚款、关押

    严肃处理了几次,那些人暂时就老实一下。

    居民区的妇女们已经有阵子没捞着买黑市鸡蛋,尤其家里有孩子、产妇的,只靠粮油店那一点不够吃的,就得想办法自己买。

    现在周明愈和莫茹来了,等于是雪中送炭,他们自然巴不得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