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

    张翠花心道大仙肯定有办法,“那你看着办。”

    莫茹点点头,“好。”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张翠花等人招呼着一队二队的妇女去掰棒子。

    莫茹吃了一个空间里存着的鸡蛋喝了一碗小米粥,把周七七往空间里一揣,拎着口袋就往南去。

    因为空间缘故她敏感地觉察到,今早空气比昨天差了好多,喉咙有些不舒服。

    她扭头往北边看了看,寻思是不是钢铁厂已经开始大批量冶铁了真要是遍地高炉都烧起来的话,方圆十里首当其冲,估计天天都得生活在粉尘中。周家村当然也躲不开,就算有八里路,西北风一吹也都飘过来了。

    她又想周明愈,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上一次她托陈爱月去的时候顺路看看,结果陈爱月说他在采矿连,根本看不到呢。

    她沿着路一直走,一里地的时候就捡到一堆,后来又捡到好几堆

    估计在沟里扔了有日子,底下的也开始霉变,好在上面的都还好。

    她也没浪费,全都收进去分开存放。

    不知不觉中她走出去好几里地,看到棉花集中地就过去,果然收获不小。

    这一早上她就捡了上千斤,比自己地里拾的还多

    看看日头出来了,她又往回走,路上还纳闷明明大家都没衣服穿,没有棉袄棉被,这棉花扔了也不往家拿很快她想通了,这是公家的,大家都觉得和自己无关,扔了就扔了。可偷回去是不敢的,如果被人揭发,那是非常严重的罪名。

    现在是人民公社时期,必须吃大锅饭,就算粮食烂地里,也不许社员偷摸拿回家。

    拿回家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就要被批斗

    上识字班的时候听高余飞说跃进公社办食堂的时候,有个人家被搜走一千斤粮食,而有些人家只交了百十来斤,他气愤不过就去拿回来五十斤麦子,结果因为偷公家粮食的罪名被判五年徒刑。

    所以如果没有她这样万无一失的地方藏,或者不是生产队一起分,还真没人敢往家拿。毕竟这棉花拿回去还得晒、轧籽、弹花,不那么容易保密,很容易就被人发现。

    再者说今年棉花丰收,自己生产队的都拾不完,捡回来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就算看到沟里有棉花,社员们都不会捡。

    这也是莫茹能捡到的原因。

    她不想浪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捡回来再说。

    捡回来的棉花她放到阁楼上晾晒。

    阁楼是她昨晚上临时搭起来的,用的是周明愈和周培基两人初步处理过的板子,加上一些棍子。

    盖房子的时候山墙都留了空位,现在直接搭上去就行,上面再铺上草帘子、藁秸、箔、席子。凡是她能找到的都铺上,然后把棉花放上面摊平。只要把山墙上面的窗户打开,就可以透风晾棉花。

    这时候西风大干东西很快。

    阁楼比窗户高出一块,也没有梯子上去,只要不拆掉板子是看不见棉花的。

    就这样莫茹白天拾棉花,晚上帮忙往场里运粮食。

    很快她阁楼上堆满棉花,而队里也堆满晒不下了。

    张翠花和何桂兰商量让年轻媳妇儿们去棉站送棉花,队里总共从棉站领来三根大花包,现在都满了,再不送拾棉花也没地方装。而且棉花是娇气东西,容易潮还容易粘脏东西,一般干了就赶紧送过去。

    只是家里现在一辆地排车都没,连小推车都只有一辆坏的没法用,只能肩挑、抗或者抬着去送。

    这个没法晚上运,所以莫茹也不能“作法”。

    张翠花就把吴美英、张够、丁兰英、王玉芹、管春香几个叫来,“吃了晌饭你们几个人把棉花送到棉站去吧,家里可扑棱不开了。”

    几个人都说行。

    何桂兰拿了棉花任务本出来,这是周诚志之前交给她的,她把本子递给丁兰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