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别吃了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十三道、五色锦馅熊爪包
若放在以前,朱从寒根本不用选择,鲜衣怒马,踏风驰骋才符合他威风凛凛朱三爷的身份,其他的完全无须多想。可近来他因婚事心烦意乱,席家便是让他郁闷烦躁的源头之一。
而另一条路,从前的他绝不会走的那条路,会经过席府大门。
他突然有些犹豫。
后日便要成亲了,朱从寒与胡鹏、苟攸等几位好友相约今晚在云月楼会面,商讨最后对策。
朱从寒不想成亲,或者说是,他不相信继母为他选定的婚事。可这一个多月来,几人想尽办法也没能毁掉这门亲事,都鄂伯更是打通各个关节,城门、巡防甚至城外驻军,严厉看守禁止他出城,朱从寒自然也没法像以前一样离家出走,以此逃婚。
不过好在终于在成亲前几日,他找到了退婚的办法。
朱从寒捏紧袖口里的文契,不知怎么突然下马,将缰绳扔给随从八角,让八角骑马先行赶去云月楼,而他从另一条路慢慢步行过去。
那条会经过席府大门的路。
如果能偶遇到席家人就更有意思了,朱从寒心想。
说起来,与席家的婚约定下已足月有余,他还从未打听过席家是个怎样的官宦人家,只知道席家现任家主是鄂州州判,名义上的鄂州三把手,一清如水,官声廉正,论门户的确攀得上都鄂伯爵府;与他定下婚约的人稍稍差些,只是席家庶女,至于名声如何,他一概不知。
呵,名声吗朱从寒自嘲苦笑。
都鄂伯爵府朱家三郎的名声,在闻巷府中可谓如雷贯耳,是一个胡作非为、惹是生非、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恶霸、浪荡子,整日不务正业、混迹市井,简直丢尽了世家子弟的脸面,污浊了伯爵府的门楣。
第一次听到这类言论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还会满脸通红满是激愤地与对方争辩,后来渐渐地就心冷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们只会选择性地相信自己听到的富有故事趣味的传闻,至于真相究竟如何,谁又会关心呢
谣言亦可杀人,这是朱从寒在十三岁那年学会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愤怒吗伤心吗委屈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可朱从寒觉得他不应该白白受此委屈。
于是乎,传闻说他惹是生非、打架闹事,他就砸了对他冷嘲热讽的酒楼茶馆;传闻说他欺男霸女、寻花问柳,他就长年包下云月楼最红的头牌;传闻说他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他就干脆开赌坊、建钱庄,在闻巷府所有不见光的生意中都插上一手
如此一来,不仅坐实了传闻,省去被人平白冤枉,甚至有时候听听那些可笑的传闻,再看看自己所为,朱从寒都觉得传闻所言太过低级,对比之下他简直赚翻了。
名声就此一日日半真半假地糟糕起来,朱从寒也不太在意,终归他的名声已经烂透,就干脆烂到底好了,没想却影响到了婚姻大事。
大唐男女十五岁之后开始谈婚论嫁,早有婚约的只待完婚即可,没有的也不打紧。世家贵族、高门大户之间多有联系,哪家有待娶儿郎,哪家有待嫁贵女,稍稍打听便知,花些心思几番走动下来,多则两年,少则一年,这婚事也能定下。
早些年朱从寒的名声还没那么糟糕时,家中也曾为他谈论过几门婚事,可不知为何,对方一听是朱家三郎,嘴上说的客气再好好商议商议,转头却将女儿赶紧嫁人,一副生怕朱从寒会巧取豪夺黏上他家的模样,避之如虎狼蛇蝎。
一次、两次、三次后来次数多了,朱从寒的名声也更糟糕了,婚事就此被耽搁下来。
这一耽搁就拖到了现在,二十三岁的大龄剩男朱三爷,目前依旧单身。
起初,朱从寒不明白原因,只以为是自己还不够优秀,人家看不上他。可后来他渐渐长大,读过几本经书通晓了什么是“郑伯克段于鄢”,学过几本兵法懂得了什么是“卑而骄之”,又看过几本说文知道了什么是“捧杀”,什么是“纵容”,什么是“表里不一”。
于是明白了,那些婚事的背后是何人在作梗。
也明白了,为何每次母亲都会温柔地帮他准备好衣裳钱财让他放心地出门肆玩,而四弟却不得不在家中闭门苦读;明白了为何每次父亲怒他打他时母亲都会柔弱劝阻,而父亲却怒火更甚。
原来都是那个女人的功劳,那个他曾经真心实意想要终生唤作母亲的女人。
如今的都鄂伯爵夫人并非都鄂伯的原配,而是后娶的续弦。
原伯爵夫人,朱从寒的生母,在他小的时候为照顾因贪玩而不慎落入湖中染上风寒的小从寒,衣不解带,以夜继日。后来小从寒渐渐痊愈,可原伯爵夫人却不幸染病去世。
朱从寒就此成为了克死母亲的凶手,伯爵府里的扫把星,父亲不喜他,兄长怨恨他,他变成了完全融不进伯爵府的孤零零的存在。
像是沙漠中的一眼泉水,寒冬里的一把篝火,那时温暖滋润了朱从寒受伤而弱小的心灵的人,便是他温柔美丽、平和可亲的继母,现在的伯爵夫人吴化柔。
表象有多美好,真相就有多残酷,剥开那些虚伪与伪善,露出的竟是一层又一层的痛彻心扉。
第一次
-->>
十三道、五色锦馅熊爪包
若放在以前,朱从寒根本不用选择,鲜衣怒马,踏风驰骋才符合他威风凛凛朱三爷的身份,其他的完全无须多想。可近来他因婚事心烦意乱,席家便是让他郁闷烦躁的源头之一。
而另一条路,从前的他绝不会走的那条路,会经过席府大门。
他突然有些犹豫。
后日便要成亲了,朱从寒与胡鹏、苟攸等几位好友相约今晚在云月楼会面,商讨最后对策。
朱从寒不想成亲,或者说是,他不相信继母为他选定的婚事。可这一个多月来,几人想尽办法也没能毁掉这门亲事,都鄂伯更是打通各个关节,城门、巡防甚至城外驻军,严厉看守禁止他出城,朱从寒自然也没法像以前一样离家出走,以此逃婚。
不过好在终于在成亲前几日,他找到了退婚的办法。
朱从寒捏紧袖口里的文契,不知怎么突然下马,将缰绳扔给随从八角,让八角骑马先行赶去云月楼,而他从另一条路慢慢步行过去。
那条会经过席府大门的路。
如果能偶遇到席家人就更有意思了,朱从寒心想。
说起来,与席家的婚约定下已足月有余,他还从未打听过席家是个怎样的官宦人家,只知道席家现任家主是鄂州州判,名义上的鄂州三把手,一清如水,官声廉正,论门户的确攀得上都鄂伯爵府;与他定下婚约的人稍稍差些,只是席家庶女,至于名声如何,他一概不知。
呵,名声吗朱从寒自嘲苦笑。
都鄂伯爵府朱家三郎的名声,在闻巷府中可谓如雷贯耳,是一个胡作非为、惹是生非、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恶霸、浪荡子,整日不务正业、混迹市井,简直丢尽了世家子弟的脸面,污浊了伯爵府的门楣。
第一次听到这类言论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还会满脸通红满是激愤地与对方争辩,后来渐渐地就心冷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们只会选择性地相信自己听到的富有故事趣味的传闻,至于真相究竟如何,谁又会关心呢
谣言亦可杀人,这是朱从寒在十三岁那年学会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愤怒吗伤心吗委屈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可朱从寒觉得他不应该白白受此委屈。
于是乎,传闻说他惹是生非、打架闹事,他就砸了对他冷嘲热讽的酒楼茶馆;传闻说他欺男霸女、寻花问柳,他就长年包下云月楼最红的头牌;传闻说他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他就干脆开赌坊、建钱庄,在闻巷府所有不见光的生意中都插上一手
如此一来,不仅坐实了传闻,省去被人平白冤枉,甚至有时候听听那些可笑的传闻,再看看自己所为,朱从寒都觉得传闻所言太过低级,对比之下他简直赚翻了。
名声就此一日日半真半假地糟糕起来,朱从寒也不太在意,终归他的名声已经烂透,就干脆烂到底好了,没想却影响到了婚姻大事。
大唐男女十五岁之后开始谈婚论嫁,早有婚约的只待完婚即可,没有的也不打紧。世家贵族、高门大户之间多有联系,哪家有待娶儿郎,哪家有待嫁贵女,稍稍打听便知,花些心思几番走动下来,多则两年,少则一年,这婚事也能定下。
早些年朱从寒的名声还没那么糟糕时,家中也曾为他谈论过几门婚事,可不知为何,对方一听是朱家三郎,嘴上说的客气再好好商议商议,转头却将女儿赶紧嫁人,一副生怕朱从寒会巧取豪夺黏上他家的模样,避之如虎狼蛇蝎。
一次、两次、三次后来次数多了,朱从寒的名声也更糟糕了,婚事就此被耽搁下来。
这一耽搁就拖到了现在,二十三岁的大龄剩男朱三爷,目前依旧单身。
起初,朱从寒不明白原因,只以为是自己还不够优秀,人家看不上他。可后来他渐渐长大,读过几本经书通晓了什么是“郑伯克段于鄢”,学过几本兵法懂得了什么是“卑而骄之”,又看过几本说文知道了什么是“捧杀”,什么是“纵容”,什么是“表里不一”。
于是明白了,那些婚事的背后是何人在作梗。
也明白了,为何每次母亲都会温柔地帮他准备好衣裳钱财让他放心地出门肆玩,而四弟却不得不在家中闭门苦读;明白了为何每次父亲怒他打他时母亲都会柔弱劝阻,而父亲却怒火更甚。
原来都是那个女人的功劳,那个他曾经真心实意想要终生唤作母亲的女人。
如今的都鄂伯爵夫人并非都鄂伯的原配,而是后娶的续弦。
原伯爵夫人,朱从寒的生母,在他小的时候为照顾因贪玩而不慎落入湖中染上风寒的小从寒,衣不解带,以夜继日。后来小从寒渐渐痊愈,可原伯爵夫人却不幸染病去世。
朱从寒就此成为了克死母亲的凶手,伯爵府里的扫把星,父亲不喜他,兄长怨恨他,他变成了完全融不进伯爵府的孤零零的存在。
像是沙漠中的一眼泉水,寒冬里的一把篝火,那时温暖滋润了朱从寒受伤而弱小的心灵的人,便是他温柔美丽、平和可亲的继母,现在的伯爵夫人吴化柔。
表象有多美好,真相就有多残酷,剥开那些虚伪与伪善,露出的竟是一层又一层的痛彻心扉。
第一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