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上古之人的质朴。在人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今,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返归淳朴,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

    “三、‘从和’以快乐生活。‘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所谓通就是通畅、通达,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道经》中说:道以通达为义。所谓‘道以通达为义’,就是既要自通还要通他。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知道,道路畅通则人行通达,水流畅通则润泽万物,货物畅通则人心稳定,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无碍,只有心通才减少烦恼与忧苦,也只有排除烦恼与忧苦才有顺心如意。在道门看来,通则无碍,通则和谐,通则安定,通则太平,通则繁荣。”

    “所谓顺就是顺应大势,也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水一样顺势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乃天地自然之常势,人应当顺应其变化。白天应当劳作,晚间应当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谓悦就是保持与营造和悦的心态和处境,人之心身和悦,才能神清气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悦才能和睦,小孩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才有快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所谓包容就是要宽容地对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东西,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川河水,并赋予其生机。和所包含的以上四个方面,引导着世人快乐地生活。具体当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

    “第一、当以人自身的‘和’为基础。天下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天下的和平与和谐,人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道门认为,人心的烦恼和不安定主要来自外物的缠绕和贪求欲望之心过度,从而产生烦恼与焦虑,产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叹,而之所以‘苦短’,是因为人们为‘烦恼’所缠绕。而‘烦恼’实际上起于‘妄心’。”

    “《经》中曰: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只有人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贪求妄想,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能使生活既充实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促进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

    “第二、当以人与天下的和谐为现实追求。追求人与天下的和谐,要求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人们要充分理解他人。正所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派别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追求人与天下的和谐,首先是要促进家庭的和谐。这便是道门强调的‘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以做到‘室家合和、天垂福庆’”。

    “其次,要以慈爱之心灵和诚信之行为对待他人。天下和谐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帮助和诚信友爱的基础上。富有者应帮助贫穷者,而不是使贫穷者越来越贫穷;不同人群之间应增进交流,促进理解。”

    “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天下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人们又能深入的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做到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第三、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天下的和谐,人们还必须树立起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门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以促进三界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三界的生机。《经》中教导人们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