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断化蝶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王会长想了想,还是放弃追问陈松发现的是什么。

    玉壶春瓶是谢老板的,又那么多人在场,有心想问也不是时候。

    陈松看了下谢老板带来的其它藏品,发现很杂,以清代的官窑为主,有些还是晚清的,除了还有件广彩的大碗看着不错外,其它的都很普通。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其素白瓷来自景德镇,在广州绘画后二次烧制而成,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称“织金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期出具风貌,成熟于清乾隆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一直是华夏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

    这件碗形巨硕,口径有足足六十厘米,胎体较薄,胎质细白,外壁花形,开光内绘广东十三行的故事图案,将十三行的繁华盛况非常细致的描绘出,人物众多,画面清晰,层次分明。

    间隔开光内绘航海帆船图及菊花纹,口沿内外描金,足部环金弦线一周,通体粉彩描金,采用西洋绘画技法表现人物和远近景,绘工精美,笔触细腻,工艺繁复,红绿相映,金碧辉煌,为典型的广彩风格。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主要代理海外贸易,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自康熙朝成立,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百多年。

    1684年,康熙废除禁海令,设粤、闽、浙、江四大海关,允许与外界通商,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无力接待外来商船,于是1686年,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俗称“十三行”,后来行商家数变动不定,少则4家,多时26家,但“十三行”已成为这个商人团队约定俗成的称谓,可以说,“十三行”是清王朝的“外贸特区”。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以致“十三行”达到鼎盛时期,发展达到了巅峰,口岸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大量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对我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是近代以前华夏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可惜的是1856年,繁盛一时的“十三行”处所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中付之一炬,而十三行主要的贸易对象英国商人也将经营中心转至香江,“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

    “内外满工,尺寸硕大,画工精美,不愧为十三行的外销陈设重器。”

    陈松看着大碗上笔触细腻,形象逼真,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写实图案,忍不住赞了句。

    谢老板嘿嘿笑道:“这种以十三行为题材,画面描绘得那么精细,层次又那么分明,色调也统一的广彩可不多见,何况碗还如此大,无论制作还是保留下来都极其不易,属于广彩中织金中的精品重器。”

    织金采用的是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是一种产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由五彩和粉彩发展而来。使用新彩颜料,在瓷胎上彩绘,入炉烘烧后,重金描画一道,再入炉二次烧成,沿用民间传统的瓜果花鸟图案,并仿照织锦图案,以金色作锦地,行话称“织金”,多为线描与平涂相结合,花纹布满器体,绚采华丽,辉煌夺目,品种以盘、碗等日用瓷为主,陈设瓷次之,以出口为大宗,很少有如此硕大的陈设瓷,最关键的还是十三行的图案。

    众人有些惊讶地看着谢老板,没想到对瓷器一知半解的他,能用那么多精准的词汇来描述这件广彩大碗,可见他没少在这件广彩上花心思。

    广彩的产生、流行与都与对外通商的发展密切相关,17世纪以来欧洲人重华瓷,而清廷规定我国与欧洲贾舶的通商仅在广州互市,对外贸易往来发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