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nbsp;杜采歌轻松接到她,等她上车,鲜花送上,便收获了一串热吻的回报。

    “恭喜啊,哥!你的电影看来又要创下不少新记录呢!”唇分后,段晓晨的目光熠熠,秋波频送,由衷地为杜采歌感到高兴。

    杜采歌自己也有些小得意。

    虽然他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有把握,但并不确定《老男孩》就一定能大卖。

    还是那句话,内容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其实是有隔阂的。

    哪怕是一门心思拍商业化影视、写商业化小说的人,也不见得能把握好其中种种微妙的平衡。

    比如,某个导演,拍的一部电影被批评为“说教太多,太过严肃”,观众说“我们是来娱乐的,不是来听说教的”。

    于是票房惨败。

    他是一个有票房追求的导演,那么他下一部电影,就多拍些搞笑的东西。

    可是上映之后,“难道导演以为他那些低俗的笑话可以取悦观众?”

    而观众则评价:“看了觉得恶心。”“很无聊的东西,导演或许是想逗笑我们?但是我一点也不想笑。”“很怀疑这个导演的幽默细胞是不是因为一场疾病被夺走了。”

    于是票房又一次惨败。

    这是地球上某个好莱坞导演身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例。

    而这种窘境,其实大部分导演、作者都经历过。

    他们还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按照你们的要求去拍/写作了啊,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满意?

    观众/读者这么难伺候?

    这届观众/读者不行。

    杜采歌虽然年轻,但是在电影方面也是有自己见解的。

    他一直提防自己陷入这样的怪圈。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是叙事的艺术,更是在自我表达、人文思考和故事性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的艺术。

    同时,也是在导演与观众之间,形成神秘化学反应的艺术。

    有的导演,他拍出来的电影,其实专业人士很认可,也觉得票房该爆。

    但就是不爆。

    怎么分析都找不出原因。

    或许,就是他与观众之间,没有形成这种神秘的化学反应吧。

    杜采歌很高兴,从这两部微电影来看,自己的审美,与蔚蓝星观众的审美之间,是没有太大隔阂的。

    自己是有希望获得成功的。

    其实《老男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甚至都不用去舒宜欢的剧组当副导演了。

    以他现在取得的成绩,足可以去招兵买马,会有不少圈内一流的电影人愿意尝试和他合作。

    而以田瑛等人为核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