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腾龙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出于稳定太上情绪,与分化太上阵营的需要,赵桓下诏:扈从太上行宫的官吏回到汴梁会优加赏赐,除有罪之人外,剩下的所有人不再纠察前事。

    声名狼藉的高俅居然被晋封为简国公,理由是护从太上皇,你太辛苦了。

    当年太上也很谨慎,让郑太后先回的汴梁,郑太后顺利抵达汴梁,并安然住进了宁德宫,太上才打消了去洛阳的想法。

    太上回到汴梁,果然落入赵大哥的监控,防范太上接着干预朝政,成为赵桓重中之重的大事。

    赵桓将太上身边的陈思恭、萧道等十多名亲信宦官一块儿贬黜,不许这些人走进宁德宫的大门,敢入者斩!

    与此同时,赵桓还在太上的身边安插亲信,责成他们每日请见上皇,凡事多加留意,将太上每天的活动及时上报给他,可见赵桓对父亲警惕性之高。

    此时的太上虽然心中愤愤不平,每次给赵桓写字,必自称“老拙”,称赵桓为“陛下”,待到金兵蠢蠢欲动,又提出到西京洛阳去,替大宋整治抗金之兵。

    赵桓当然不允许,朝政尚不许你过问,岂可让你去洛阳干预军政?

    此后,太上又提出与皇帝赵桓一同出幸,父子两人同时撤离汴梁,同样遭到赵桓的拒绝。

    金国大兵压境,而太上和赵桓父子间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丝毫不减。

    十月十日天宁节是太上的生日,赵桓前往宁德宫为太上祝寿,太上自己先满饮了一杯酒,又亲自斟满一杯给赵桓,而赵桓身边的随臣偷偷踢赵桓的脚,警告赵桓勿饮“毒酒”。

    于是,赵桓真的不饮了,坚辞而出。

    第二天还专门在宁德宫大门上贴了黄榜,“凡是抓住在宫禁间私传小话的人,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军攻破汴梁外城,要求以赵佶为人质,对金军唯命是从的赵桓居然婉言拒绝,金军又以议和为名坚决要求赵佶出城,赵桓竭力推阻,并表示亲往议和,让十岁的太子监国。

    赵大哥如此自告奋勇,显然是唯恐太上串通和借助于金军的力量恢复帝位。

    金军首次围攻汴梁不久,赵桓便急急的册立了太子,汴梁城为此流传:赵桓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二太子指金军元帅完颜宗望,立太子与金军入侵比起来根本不算当务之急,但赵桓宁肯让十岁的儿子监国,也决不允许父亲复辟。

    赵构在想这些往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赵大哥有手腕儿,但却耍在了本末倒置,失了轻重的眼界和格局。

    但是很奇怪,他在淮河上同吴芍药做出前往韩州的决定时,根本没想这些,没想这样的父子两人如果重回朝堂,将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他和吴芍药就想着机会难得,从大局上看,人一定要救回来。

    也许这才是一位人君该有的素质,机会忽然闪现之际,他没有被杂念干扰了决策、拖延了时间、进而影响了行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