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尘世间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父亲本就对姐姐三番五次的护着母亲,性格“离经叛道”,不服管教,“不听话”,经常“忤逆”于他而耿耿于怀,哪能错过这样一次求之不得且理所当然的“贫下中农再教育”机会呢?
用一句俗语来讲就是:瞌睡给了个枕头——想啥来啥。
于是便再一次行使他在家庭中独有的权利,让姐姐承受一番“脱皮换肉”的洗礼,奔走呼号之声又一次传遍四邻。
而我,多次充当了那个“不知轻重、不知深浅”的导火索。
不仅引爆了父亲的怒火,而且还因一些琐事害得本就不受父亲待见的姐姐,在仅有的家庭生活中“雪上加霜”,想来也是让人有些哑然失笑,都是年少无知时做得一些傻事罢了。
闲下来的时候偶尔会想起此事。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姊妹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弟弟妹妹,而小一点弟弟妹妹的也会“憋着劲”想要通过撒娇、“打小报告”、告状、“煽风点火”等方式来让父母替自己出头,是否看着哥哥姐姐被教训或者挨揍的样子特别酸爽?
貌似当时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但是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这样的概率事件确实没有调研过。
其实从源头上来讲,事件的本质就是“专制”家庭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略显畸形的负面影响。因为“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天性,无分长幼,用我兄弟“队长”的一句话来形容,“天性使然”,其实就是如此。
这样的事情让我想到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时期的派系斗争,好像多少有一点点类似。
为了讨好皇帝——这个集权制国家当中具有唯一话语权的人,周围的大臣“无所不用其极”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现实社会中,集权制的领导大多会有一帮这样的下属。
归根结底,家庭生活毕竟是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会因为争权夺利产生那么多的“深仇大恨”,与封建社会相比是自然是小巫见大巫,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是表象上有些雷同而已。
和姐姐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俩个在那个小家庭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宫斗大戏”,一则在家里我的年龄最小,全家都很袒护我,包括姐姐在内,很多时候都会让着我这个唯一的弟弟;二则不知为何,父亲对姐姐有着一种“纯天然”、“与生俱来”的厌恶,没事都想找点事揍她一顿,更别说再加上我这个到处“煽风点火”的小祸害了,所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斗争”过程中我胜面占90%以上。
不言而喻,只要是我取得胜利,姐姐终究免不了一顿“竹鞭炒肉”般的“大刑伺候”。
老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
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义主要反映在严格的教育上,而非字面意思上。孩子被管教的严格,就会心存敬畏之心,树立边界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了父母“棍棒”下的苦心,才会真正的做到孝顺父母。
在这里为父亲略作辩解,不管正确与否,想来父亲像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曲解了其中的含义吧!
但如此一来,不仅持续叠加了姐姐对父亲的“恨意”和“反感”,而且在她受了“酷刑”之后还经常性的拿我来撒气,作为报复的手段,渐渐的就成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墩子!”姐姐喊我。
“哎。”
“你过来,来。”
那个年代,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发达,偏远的乡镇、村庄更是如此,所以好多旧的传统大多数传承了下来,就比如说,给孩子取名。
老一辈的人总是说,穷人取个“贱名”“好养活”,命硬。
所以“狗剩”、“石头”、“三蛋”、“小栓”、“二妞”这类的名字屡见不鲜,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肯定不存在这样的叫法。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那有人肯定会问,姐姐不是叫小薇么,这个名字也不符合以上“穷人法则”呀?其实,她的名字是后来自己改的。
在姐姐不停的催促下,我来到姐姐身边。
只见姐姐拿着一块橘子皮,外面橙色那部分对着我,来回的在我眼前晃悠,“你看看这是啥?”
“橘子皮呀!”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你在仔细的看,认真的看。”姐姐特别认真的强调着。
“把眼睛瞪的大大的,好好看!”
我狐疑的看了姐姐一眼,然后遵照姐姐的话认真的端详了起来。
“没啥呀……”
就在我距离那个橘子皮大约有10厘米的时候,只见橘子皮迅
-->>
父亲本就对姐姐三番五次的护着母亲,性格“离经叛道”,不服管教,“不听话”,经常“忤逆”于他而耿耿于怀,哪能错过这样一次求之不得且理所当然的“贫下中农再教育”机会呢?
用一句俗语来讲就是:瞌睡给了个枕头——想啥来啥。
于是便再一次行使他在家庭中独有的权利,让姐姐承受一番“脱皮换肉”的洗礼,奔走呼号之声又一次传遍四邻。
而我,多次充当了那个“不知轻重、不知深浅”的导火索。
不仅引爆了父亲的怒火,而且还因一些琐事害得本就不受父亲待见的姐姐,在仅有的家庭生活中“雪上加霜”,想来也是让人有些哑然失笑,都是年少无知时做得一些傻事罢了。
闲下来的时候偶尔会想起此事。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姊妹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弟弟妹妹,而小一点弟弟妹妹的也会“憋着劲”想要通过撒娇、“打小报告”、告状、“煽风点火”等方式来让父母替自己出头,是否看着哥哥姐姐被教训或者挨揍的样子特别酸爽?
貌似当时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但是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这样的概率事件确实没有调研过。
其实从源头上来讲,事件的本质就是“专制”家庭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略显畸形的负面影响。因为“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天性,无分长幼,用我兄弟“队长”的一句话来形容,“天性使然”,其实就是如此。
这样的事情让我想到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时期的派系斗争,好像多少有一点点类似。
为了讨好皇帝——这个集权制国家当中具有唯一话语权的人,周围的大臣“无所不用其极”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现实社会中,集权制的领导大多会有一帮这样的下属。
归根结底,家庭生活毕竟是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会因为争权夺利产生那么多的“深仇大恨”,与封建社会相比是自然是小巫见大巫,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是表象上有些雷同而已。
和姐姐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俩个在那个小家庭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宫斗大戏”,一则在家里我的年龄最小,全家都很袒护我,包括姐姐在内,很多时候都会让着我这个唯一的弟弟;二则不知为何,父亲对姐姐有着一种“纯天然”、“与生俱来”的厌恶,没事都想找点事揍她一顿,更别说再加上我这个到处“煽风点火”的小祸害了,所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斗争”过程中我胜面占90%以上。
不言而喻,只要是我取得胜利,姐姐终究免不了一顿“竹鞭炒肉”般的“大刑伺候”。
老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
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义主要反映在严格的教育上,而非字面意思上。孩子被管教的严格,就会心存敬畏之心,树立边界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了父母“棍棒”下的苦心,才会真正的做到孝顺父母。
在这里为父亲略作辩解,不管正确与否,想来父亲像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曲解了其中的含义吧!
但如此一来,不仅持续叠加了姐姐对父亲的“恨意”和“反感”,而且在她受了“酷刑”之后还经常性的拿我来撒气,作为报复的手段,渐渐的就成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墩子!”姐姐喊我。
“哎。”
“你过来,来。”
那个年代,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发达,偏远的乡镇、村庄更是如此,所以好多旧的传统大多数传承了下来,就比如说,给孩子取名。
老一辈的人总是说,穷人取个“贱名”“好养活”,命硬。
所以“狗剩”、“石头”、“三蛋”、“小栓”、“二妞”这类的名字屡见不鲜,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肯定不存在这样的叫法。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那有人肯定会问,姐姐不是叫小薇么,这个名字也不符合以上“穷人法则”呀?其实,她的名字是后来自己改的。
在姐姐不停的催促下,我来到姐姐身边。
只见姐姐拿着一块橘子皮,外面橙色那部分对着我,来回的在我眼前晃悠,“你看看这是啥?”
“橘子皮呀!”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你在仔细的看,认真的看。”姐姐特别认真的强调着。
“把眼睛瞪的大大的,好好看!”
我狐疑的看了姐姐一眼,然后遵照姐姐的话认真的端详了起来。
“没啥呀……”
就在我距离那个橘子皮大约有10厘米的时候,只见橘子皮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