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诊断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两者多见。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
低钠和高钠血症。可有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乏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发作等。
低钾血症。如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紊乱等。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和惊厥,营养不良患儿更易发生。脱水、酸中毒纠正过程中或纠正后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低钙血症可能。补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
常见病原体所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粪便常规。
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常规检查。霍乱弧菌感染时,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呈流星样运动的弧菌。阿米巴原虫感染时,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真菌感染时,大便涂片可见孢子、菌丝。
粪便细菌培养。
黏液脓血便或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者,应行粪便细菌培养;出现急性水样便的免疫功能正常患儿无需常规行粪便培养。
其他病原学检测方法。
如酶免疫分析、直接免疫荧光分析、核酸扩增技术或分子序列分析检测等。
血培养。
以下情况应做血培养检查:疑似脓毒症或肠源性发热;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原发或继发免疫功能低下;3个月以下婴儿;有某些高危因素如溶血性贫血、到过肠源性发热疫区旅游或接触过来自疫区、患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旅游者。
其他。
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及心电图等。意识改变或惊厥患儿除检测血糖和电解质外,可酌情完成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有急腹症表现者,应行腹部b超和/或腹部立位片等检查。
四、诊断
病程2周以内,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即可诊断急性腹泻病,有发热等感染表现者,应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根据大便性状和镜检所见,结合发病季节、年龄以及流行情况可初步估计病因,病原学检查可协助明确致病原。需同时完善血气分析和血生化,评估有无脱水及其程度、性质,以及有无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五、鉴别诊断
水样便鉴别。
1.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汁酸吸收不良等,可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选择大便酸碱度、还原糖试验、大便钾、钠及氯离子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2.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最常见过敏原是牛奶蛋白、大豆、鸡蛋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表现为摄入可疑食物数天后出现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k缺乏等。回避可疑食物症状缓解,摄入可疑食物后症状重现可考虑本病,食物激发试验和小肠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帮助。
脓血便鉴别。
常由各种侵袭性病原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应进行大便病原检测。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毒症状重,高热,呕吐,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为暗红色、果酱样或赤豆汤样血便,腹胀重,常伴休克。腹平片和腹部b超可见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2.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内婴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性状多变,可呈稀便或稀糊便,常见黏液便和血便。患儿一般状态好,腹部触诊无阳性发现。回避可疑食物症状好转,重新进食可疑食物后症状反复者应高度怀疑,食物激发试验有助于确诊。
3.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常见过敏原是牛奶蛋白、鸡蛋、大豆等。呕吐、腹泻是常见临床表现,呈水样便或稀便,如病变累及结肠可出现血便。急性发作患儿,呕吐出现在摄入食物后4小时内,24小时内可有腹泻,重者可有不同程度脱水。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回避可疑食物症状缓解、摄入可疑食物后症状重现可考虑本病,食物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4.炎症性肠病。是一组原因尚不清楚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多为粘液血便,伴腹痛、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全身表现。部分伴有关节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初发病例易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需综合病史、体检、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入院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2中型。胃肠道症状较重,并出现轻、中度脱水和或有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胃肠道症状重,重度脱水和或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入院标准。
经口服补液治疗失败,伴中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休克,有消化道外器官或系统受累的患儿应住院治疗。
两者多见。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
低钠和高钠血症。可有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乏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发作等。
低钾血症。如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紊乱等。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和惊厥,营养不良患儿更易发生。脱水、酸中毒纠正过程中或纠正后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低钙血症可能。补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
常见病原体所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粪便常规。
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常规检查。霍乱弧菌感染时,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呈流星样运动的弧菌。阿米巴原虫感染时,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真菌感染时,大便涂片可见孢子、菌丝。
粪便细菌培养。
黏液脓血便或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者,应行粪便细菌培养;出现急性水样便的免疫功能正常患儿无需常规行粪便培养。
其他病原学检测方法。
如酶免疫分析、直接免疫荧光分析、核酸扩增技术或分子序列分析检测等。
血培养。
以下情况应做血培养检查:疑似脓毒症或肠源性发热;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原发或继发免疫功能低下;3个月以下婴儿;有某些高危因素如溶血性贫血、到过肠源性发热疫区旅游或接触过来自疫区、患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旅游者。
其他。
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及心电图等。意识改变或惊厥患儿除检测血糖和电解质外,可酌情完成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有急腹症表现者,应行腹部b超和/或腹部立位片等检查。
四、诊断
病程2周以内,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即可诊断急性腹泻病,有发热等感染表现者,应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根据大便性状和镜检所见,结合发病季节、年龄以及流行情况可初步估计病因,病原学检查可协助明确致病原。需同时完善血气分析和血生化,评估有无脱水及其程度、性质,以及有无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五、鉴别诊断
水样便鉴别。
1.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汁酸吸收不良等,可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选择大便酸碱度、还原糖试验、大便钾、钠及氯离子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2.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最常见过敏原是牛奶蛋白、大豆、鸡蛋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表现为摄入可疑食物数天后出现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k缺乏等。回避可疑食物症状缓解,摄入可疑食物后症状重现可考虑本病,食物激发试验和小肠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帮助。
脓血便鉴别。
常由各种侵袭性病原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应进行大便病原检测。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毒症状重,高热,呕吐,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为暗红色、果酱样或赤豆汤样血便,腹胀重,常伴休克。腹平片和腹部b超可见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2.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内婴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性状多变,可呈稀便或稀糊便,常见黏液便和血便。患儿一般状态好,腹部触诊无阳性发现。回避可疑食物症状好转,重新进食可疑食物后症状反复者应高度怀疑,食物激发试验有助于确诊。
3.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常见过敏原是牛奶蛋白、鸡蛋、大豆等。呕吐、腹泻是常见临床表现,呈水样便或稀便,如病变累及结肠可出现血便。急性发作患儿,呕吐出现在摄入食物后4小时内,24小时内可有腹泻,重者可有不同程度脱水。容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回避可疑食物症状缓解、摄入可疑食物后症状重现可考虑本病,食物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4.炎症性肠病。是一组原因尚不清楚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多为粘液血便,伴腹痛、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全身表现。部分伴有关节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初发病例易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需综合病史、体检、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入院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2中型。胃肠道症状较重,并出现轻、中度脱水和或有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胃肠道症状重,重度脱水和或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入院标准。
经口服补液治疗失败,伴中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休克,有消化道外器官或系统受累的患儿应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