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间挽着一条与腰间天水碧勒帛同色的披帛,回到师小怜的院子里的时候,师小怜总算满意。看着红妃腰间那条绣花勒帛就笑:“这又是流行式样?如今腰带之类越发宽绰了!我记得前两年呢,还没有这样的勒帛。”

    因为夹袄是夹衣,里面絮了一层丝绵,用的腰带太细了不好看,如今这种不掖的上袄要用勒帛,都爱用一种宽宽的、类似腰封的绣花带。这绣花带长度和腰围差不多,两边还连着长长的飘带,绣花带放在前面很好看,飘带则可以在身后系住,然后又绕到前头来,用各种漂亮的腰带结绑好,既能防着结带松散,又增添了美观。

    正在她细看红妃腰带上的绣花的时候,忽然有个下仆抱着一个锦盒进来道:“师娘子,程官人与你送节礼哩!”

    就像女乐会在年节前后给有过接触的人送礼物一样,一些与女乐要好的,也会在这个时候送上一份礼。

    “怎么今日送礼?”和女乐送礼要当时不同,客人送给女乐的礼物往往会错开节日(除非是生日),所以除夕当天来送节物,这也算是稀奇了。

    接了礼物,师小怜出于好奇翻看了一番,除了几样寻常的节下物件,还有一个用窄窄锦盒装着的画轴。展开画轴来细看,师小怜这才明白过来:“我说怎么着急今日送礼来,原来是为这个献宝!”

    师小怜让周娘姨取一架画案来,让把这画挂起来,这才朝红妃招招手:“二姐也来看,这上头画的是你呢!”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此时的四雅事,所谓挂画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把一幅画挂起来就算。这其实是有此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将一幅或多幅书画作品用专门的架子挂起来,让大家一起赏玩、品评、交流,后来延伸到生活中,将日常对书画的展示、收藏等也算上了。

    女乐们的生活其实和士大夫很像,甚至要更‘雅’一些...这有点儿像古代男子与女子读书,男子读书还多是为了出仕,很多人对读书本身是非常功利的,并不享受其中乐趣。女子也有一些出于功利目的读书,但她们终究不同!

    这一点从他们读的书不同就能看出了,男子非得是四书五经不可,女子则更可以按喜好来。

    这个时候师小怜请出专门的画案,邀红妃来赏画,只不过是她的日常罢了。

    红妃走过去看,画上是师小怜这院子里的图景,师小怜坐在一边,图画中心是两个少女,正是小年那一天红妃和严月娇蹴鞠的样子——其实人物并不大,就算是如今正流行的‘写真’,也不能从脸和身段判断人物,红妃只是认出了衣服、发式。

    画上还题了一阕词,红妃走过去念道:“‘蹴毬争先,起脚飞上重重楼。韶光已漏,子弟正轻狂。  东京儿郎,个中最风流。近前走,才露根由,红雀逐绣球’...这是什么?却是没什么意思了。”

    红妃自己经过在学舍的学习,写诗作词也是能来的,水准算不上多高,只能说与文人墨客交往是够的。但要说到品评的眼光,那就高的吓人了,毕竟她上辈子随便入耳的诗词也是第一流!或者说,不是第一流的作品,在历史变迁中,不说散失了,至少也是默默无闻,成为了某本诗集里后人觉得陌生且无聊的存在。

    眼下看程士昭这阕词,就觉得有些索然无味了。别看写满了一阕词,其实通篇都是流水账而已。

    “这上头二姐你还是太苛刻了,要我来说,倒觉得不错,至少最后一句‘红雀逐绣球’就很好,其中最妙的是‘红雀’一说。”师小怜说话比红妃客气多了。不过她本来也是这样的习惯,总是擅长找到客人的优点,然后大加赞美。

    如此,捧的言之有物、真情实感,被捧的人自然高兴!这也是师小怜一直很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词中‘红雀’说的是红妃的脚,那天红妃穿的是红鞋!

    那天红妃一身装扮都是男式的,不像严月娇只衣裳是男装,头发、妆面还是少女的样子——词的大意是偶然看见东京儿郎踢气毬,很有范儿呢,穿的还是东京最流行的漂亮衣服。赞叹了一番,走近一些才露了马脚,原来不是男儿郎,是个女娇娥!这一点看那双红绣鞋就知道了!

    脚儿小小,穿的又是此时流行的,前面尖尖翘翘的女鞋,在程士昭的笔下就是‘红雀’一般。

    此时并无裹脚的风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