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剑花西京烟雨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文德皇后殡天,临终恳切托孤,太子魏王斗法,贤王殿下谏言。这才引出贞观十二年兵发吐蕃,高昌趁机劫掠焉耆,贞观十四年兵围高昌,焉耆借势收复失地。
望着龙椅上面色不悦的李世民,再联想到李泰那抹匪夷所思的神色,楚墨风面色铁青地走上前,对着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启禀陛下,臣弟有句话此刻憋在心中不吐不快,万望陛下不要责怪。”
眼见楚墨风走出来准备说话,原本有些气恼的李世民,心中的怒火瞬间消散了大半,自己从当年一个唐王世子一步步走到现在,身边那些能够真正说些知心话的人一个个地离自己远去,不记得哪位哲人曾经说过:身为帝王,一辈子都是孤独的。然而这句话到了李世民这里,似乎成了一句空话,晋阳起兵的那段日子里,每每战事不利,或者是遇到什么阻碍,李世民更多的还是愿意向李渊倾诉,至少那时候李渊会给予自己指出正确的道路;武德元年大唐立国,此时已经没有了什么赵王之类的,天下多了一个太子、一个秦王、一个齐王,三子相争时,每当自己在李渊面前吃瘪,李世民更愿意与自己的王妃长孙竭罗诉苦,而长孙竭罗不仅会出言安慰,更多的时候还是与自己分析当前的局势;自‘玄武门之变’开始,李世民的目标由明哲保身变成了继承大统,那段时间自己身边形影不离的,正是面前这个鬓角也染上了一抹白雪的男子,时至今日,自己的身边似乎是只剩下此人能够说这些知心话了,望着站在台阶下,额头上皱纹若隐若现的楚墨风,李世民心中一暖,当即缓缓地说到:“贤王身为两朝元老,又是朕的兄弟,这朝堂之上尽可畅所欲言,你肯说真话,朕有怎么会责怪你。”
楚墨风见状有些感动地说到:“启禀陛下,臣弟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里曾经提及: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果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纵观前隋,隋文帝杨坚骄溺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说到这楚墨风话锋一转,“况且陛下宠爱魏王不假,然陛下这些日子的某些做法一度让臣弟产生误解,自古长幼有序,且陛下又是遵从礼法之人,臣弟这些日子与太子交流,发觉此子日后可担大任,故而今日朝堂之上,臣弟斗胆向陛下进言,万望陛下行事有度,切不可让旧日之事再度重现。”
旧日之事?楚墨风这一句旧日之事,在场不少朝臣纷纷觉得诧异,而那些经历过这旧日之事的人,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龙椅上李世民原本还在仔细倾听,谁知楚墨风突然提及一句旧日之事,一时间李世民也没有反应过来,待楚墨风的话音落了许久,思索了片刻的李世民这才听明白,旧日之事,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告诉朕,不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度走上自己那条老路吗?
仔细回想了一番这些日子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是真的有些太过宠溺李泰,的确会让朝中的大臣们产生一种错觉,一种皇帝要换储君人选的错觉,念及于此,李世民高兴地说到:“贤王此言,真是说得条条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贤王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且朕这些日子的确行事有些孟浪,我大唐是一个尊崇礼法的国家,故而身为一国之君,朕也必须要以身作则,诸位臣工大可放心,朕没有改立储君的意思,这储君依旧是承乾的,诸位臣工大可安心。”
此话一出,在场众朝臣纷纷长舒了一口气,感念楚墨风的同时,也不免对其有些羡慕,试问现如今的朝堂之上,依旧敢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陛下错误,还能让对方虚心接受的,只剩下咱们的这位贤王殿下了。
而随着李世民的这番话出口,原本志得意满的魏王李泰,身形突然一泄,颓然落寞的感觉刹那间席卷全身,李世民方才那番话,是以判定了自己的‘前程’,此生自己是不要想着夺嫡之事了,念及于此李泰有些愤恨地瞥了楚墨风一眼,没曾想对方此刻始终在盯着自己。
有些不屑地瞥了李泰一眼,楚墨风不免觉得有些好笑,现在这些孩子们都是怎么了?当年自己与龙椅上那位,经历了多少的磨难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这些孩子们似乎是认为,坐上这张龙椅就像是传个膳一样的简单,想当初为了稳固这张龙椅,连年征战多少次出生入死身陷险境,至今洛阳城外依旧能听到哀嚎声;武德九年突厥颉利部兵发渭水,为了保住这张龙椅,李世民和自己忍辱负重四年有余,励精图治终于一雪前耻,碛口漫天的黄沙和遍地的枯骨,而今历历在目。自
-->>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文德皇后殡天,临终恳切托孤,太子魏王斗法,贤王殿下谏言。这才引出贞观十二年兵发吐蕃,高昌趁机劫掠焉耆,贞观十四年兵围高昌,焉耆借势收复失地。
望着龙椅上面色不悦的李世民,再联想到李泰那抹匪夷所思的神色,楚墨风面色铁青地走上前,对着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启禀陛下,臣弟有句话此刻憋在心中不吐不快,万望陛下不要责怪。”
眼见楚墨风走出来准备说话,原本有些气恼的李世民,心中的怒火瞬间消散了大半,自己从当年一个唐王世子一步步走到现在,身边那些能够真正说些知心话的人一个个地离自己远去,不记得哪位哲人曾经说过:身为帝王,一辈子都是孤独的。然而这句话到了李世民这里,似乎成了一句空话,晋阳起兵的那段日子里,每每战事不利,或者是遇到什么阻碍,李世民更多的还是愿意向李渊倾诉,至少那时候李渊会给予自己指出正确的道路;武德元年大唐立国,此时已经没有了什么赵王之类的,天下多了一个太子、一个秦王、一个齐王,三子相争时,每当自己在李渊面前吃瘪,李世民更愿意与自己的王妃长孙竭罗诉苦,而长孙竭罗不仅会出言安慰,更多的时候还是与自己分析当前的局势;自‘玄武门之变’开始,李世民的目标由明哲保身变成了继承大统,那段时间自己身边形影不离的,正是面前这个鬓角也染上了一抹白雪的男子,时至今日,自己的身边似乎是只剩下此人能够说这些知心话了,望着站在台阶下,额头上皱纹若隐若现的楚墨风,李世民心中一暖,当即缓缓地说到:“贤王身为两朝元老,又是朕的兄弟,这朝堂之上尽可畅所欲言,你肯说真话,朕有怎么会责怪你。”
楚墨风见状有些感动地说到:“启禀陛下,臣弟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里曾经提及: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果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纵观前隋,隋文帝杨坚骄溺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说到这楚墨风话锋一转,“况且陛下宠爱魏王不假,然陛下这些日子的某些做法一度让臣弟产生误解,自古长幼有序,且陛下又是遵从礼法之人,臣弟这些日子与太子交流,发觉此子日后可担大任,故而今日朝堂之上,臣弟斗胆向陛下进言,万望陛下行事有度,切不可让旧日之事再度重现。”
旧日之事?楚墨风这一句旧日之事,在场不少朝臣纷纷觉得诧异,而那些经历过这旧日之事的人,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龙椅上李世民原本还在仔细倾听,谁知楚墨风突然提及一句旧日之事,一时间李世民也没有反应过来,待楚墨风的话音落了许久,思索了片刻的李世民这才听明白,旧日之事,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告诉朕,不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度走上自己那条老路吗?
仔细回想了一番这些日子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是真的有些太过宠溺李泰,的确会让朝中的大臣们产生一种错觉,一种皇帝要换储君人选的错觉,念及于此,李世民高兴地说到:“贤王此言,真是说得条条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贤王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且朕这些日子的确行事有些孟浪,我大唐是一个尊崇礼法的国家,故而身为一国之君,朕也必须要以身作则,诸位臣工大可放心,朕没有改立储君的意思,这储君依旧是承乾的,诸位臣工大可安心。”
此话一出,在场众朝臣纷纷长舒了一口气,感念楚墨风的同时,也不免对其有些羡慕,试问现如今的朝堂之上,依旧敢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陛下错误,还能让对方虚心接受的,只剩下咱们的这位贤王殿下了。
而随着李世民的这番话出口,原本志得意满的魏王李泰,身形突然一泄,颓然落寞的感觉刹那间席卷全身,李世民方才那番话,是以判定了自己的‘前程’,此生自己是不要想着夺嫡之事了,念及于此李泰有些愤恨地瞥了楚墨风一眼,没曾想对方此刻始终在盯着自己。
有些不屑地瞥了李泰一眼,楚墨风不免觉得有些好笑,现在这些孩子们都是怎么了?当年自己与龙椅上那位,经历了多少的磨难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这些孩子们似乎是认为,坐上这张龙椅就像是传个膳一样的简单,想当初为了稳固这张龙椅,连年征战多少次出生入死身陷险境,至今洛阳城外依旧能听到哀嚎声;武德九年突厥颉利部兵发渭水,为了保住这张龙椅,李世民和自己忍辱负重四年有余,励精图治终于一雪前耻,碛口漫天的黄沙和遍地的枯骨,而今历历在目。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