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加战纪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军神府内所谓仆人管家之类,其实都是原来跟随老威而逊东征西杀的伤残老兵。丹加尚武,对老兵多有照顾。这些人原本都可以回原籍生活。作为骑士,除国家发给荣养金外,各地专门划有土地供他们耕种,伤残者由官府照顾荣养,让这些为国奉献者有尊严地度过余生。绝大部分退役老兵都选择回原籍与家人团聚,安享天年。

    但有小部分却无家人,又自幼从军,只适应军队的集体生活。乍回民间,有些逐渐消沉,有的孤老终生,更有酗酒自杀者。尤其是那些年纪尚小,却因腹臓内伤或四肢残缺无法继续服役的,只会军中技能,在原籍很难生存。老威而逊建立这座府邸时,就决心不要奴仆家丁,尽可能收留这些伤残老兵,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并命家人亲属不得慢待歧视。当然也有一些与老长官感情深厚坚决跟随长官到老的。府内也立下规则,第一是必须自愿,第二是原籍有亲属的一概不收,通通赶回家去。

    老威而逊除了安排这些人食宿住处外,还让大家一起张罗说和,给那些有意愿的老军寻些适龄的妇人成家生子,也让他们能享天伦。府内男人不便的活计,都由这些家眷承担。只是这些家庭如有男丁,须在成年自立之后,阖家搬出府外,自行安家立业。

    幸而这些人都有荣养金领取,否则老威而逊真的养不起他们。

    自他老人家行此道以后,看到好处甚多,先是退役的高级军官们有样学样。上行下效,中低级退役军官也开始这样做,反正能多照顾一个也是好的。毕竟一生征战,谁都有伤残的下属。况且不去说那些牺牲的,实是这些人的鲜血擦亮了他们胸前的星星。不过好在这些年没有大规模战争,要照顾的伤残军人愈来愈少。大公府自是鼓励这种行为。军官们也很自觉,每年都将这些老兵的人数身份上报,以免有蓄养私兵之嫌。其实大公府财政署按月发放钱粮,焉有不知之理。

    可是当时谁都没想到勋贵们照顾伤残老兵,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每次勋贵们发生严重冲突时,双方老兵子侄齐出,当街对垒。人数多时几十人,少则几人。人数的多寡基本取决于家主当年在军中的官职的大小。除了只能使用木制棍棒,必须顶盔着甲,不得杀人或使人伤残之外,双方盔明甲亮,战阵森森,战弧闪烁,俱是军中手段,打法老练,配合精妙。围观者无不纷纷加油叫好,煞是好看。直到一方鼻青脸肿,捂裆抱腿,落荒而逃。百姓们更是纷纷称赞战神英明,要不是他老人家,哪有机会看到如此精彩的场面。巡城官兵也无力制止,打架的都是勋贵和其子侄,放对的都是百战老兵。一个处理不好,双方往往合兵一处,先打了他们再说。

    大公府相关部门对此不置可否。基本态度是:军人嘛,有矛盾打一架就好了,难道要他们像文官一样互相对骂?私下里却很开心,因为省得他们再去苦口婆心地往返调解,最后还两头不讨好。勋贵军官们久离战场,能酣畅淋漓打一架自是欢喜,文官们却是羡慕嫉妒恨,自己的家丁们一个个都像弱鸡。

    后来财政署灵机一动,干脆联合京城总督府发出双规公告,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对决。时间是每月初一十五,地点在城内新建的威而逊大校场,而且事先必须申请,按规模大小重要程度排序。如果并无矛盾冲突,也可申请正常比武。此事由财政署专营,校场内设包厢散座,军民人等都需购票入场观摩,收入主要由财政署与京城总督府分成,对决双方均有出场费,胜者另有可观奖金。

    一时间每逢对决日,京城万人空巷,大校场内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华盖云集。权贵勋戚们纷至沓来,花大钱买下包厢,以拥有包厢为傲。百姓们也争相抢票入场,看比武成为不论贵族平民的一时风尚。随着大公亲临了几场重要的较量,对决的主角从退役老兵,早已变成了各家勋贵的亲戚子侄。子嗣少的,相好的几家联合起来便是。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