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约梁山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象级的事件大大激发了从小有大志的纪安邦的雄心和少年即成名的信心。

    他文武双修,习得强武也修得好文,考取了秀才,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从武,他认识到自己从文远没有从武的优势大。从文,他只是万千士子中的一员,没什么明显优势,而从武,他只力量就已经足以傲视天下了,又喜爱军事,于是在赵廉事件的刺激下,他十八岁即赴京考武举。

    他也着实厉害,真达到了武状元的目标,和当时成名却还没成为科举状元的赵廉可谓一时之瑜亮,一武一文,同样令天下瞩目,少年典范风云人物,共同强力引领了那时的少年也能成大事潮流,曾刺激醒了并激励了不知多少有志少年羡慕崇拜或嫉妒不服而奋发努力.....

    当然,纪安邦的名声和社会影响力远无法和比他小的赵廉相比,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

    这是宋国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成就对社会的意义上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你年少武功再高,也终究只是个人的事。

    小小拼音字典却是造福整个社会的文化大事,与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并且会直接推动着整个社会从经济到精神文明修养的进步,称一声是大业都不过分。

    但,纪安邦的这个武状元在当时的影响确实着实不小。

    科举,掌握在士大夫手中。

    武举,实际是掌握在京城勋贵将门手中。

    谁都明白,不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或绝世武功就一定能够考中状元的,甚至皇帝都说不算。

    皇帝能定的状元,归根结底不过是在士大夫或勋贵们圈定好了的人选中定。

    科举又与武举有大不同。

    科举,你是贫民草根,出身贫苦卑贱,真的无根无靠,什么力也借不上,但只要真出色,未必不能中状元。而武举则通常意味着不可能。

    真无根无靠的人,想闯到仅仅想中举,难度已经可以比科举考中二甲进士大多了。

    因为,这其中人为可操作的因素太多了,谁中,谁不中,这决定权很大程度在勋贵心思。

    每届武举,勋贵将门都会积极插手干预,家中若是有出色的子弟,就会各种运作,努力把自家子弟推送到榜首出彩,直接赢得好处,若是没有,就把对自家有用的关系户爪牙送上头榜......

    也就是说,武状元等几个关键位子实际是考前就内定的,只不过没具体定到到底是谁。

    这也没法事先具体。

    这得看临场发挥。也得考虑意外的民间强力人物出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纪安邦的这个武状元来得着实不易,真正是只凭自己的实力硬闯上去的。

    举重比力量;比射箭,步射、骑射;个对个近身搏击较量,步战,马战,武器、拳脚;组队,队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