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和弘农的杨氏取得联系,最近的道路便是走蒲津渡。
蒲津渡是黄河自从秦朝就留下来的古渡口,位于潼关北面,因为黄河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位上下差别极大,因此蒲津渡一直以来都是用铁索浮桥的形势来进行渡河,当然,在枯水期间,也可以用船渡,有潼关北门锁钥之名。
早在汉灵帝时期,蒲津渡的浮桥就为了防止羌人叛乱绵延到河东,便焚毁了,至今都没有修复,因此大军通行是不用想了,但是偷偷过几个人,问题并不大。
过了蒲津渡,便是河东,然后从河东到陕津,再过陕津进入弘农,虽然陕津有张辽驻守,但是一般的商队和普通的商船还是放行的,所以通过这一条线路,关中和弘农联系上,也就自然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李儒和贾诩都说平阳大体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毕竟牵扯到自己大本营的关系,因此斐潜多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只不过现在这些忐忑的心情对于平阳的局势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也不得不暂且按耐下来,说道:“为今之计,便当如何?”
“左冯翊郑氏,虽说坞堡大小近十座,佣客家丁私兵六七千人,然不经战阵,不通兵法,败之甚易,”贾诩说道,“当下之危,乃呼厨泉南下左冯翊,与其联合,破潼关,与弘农杨氏联合进逼……故而先战呼厨泉,抽其柴薪,郑氏等人便如沸汤,便可无忧矣……”
李儒也说道:“今已俘韩文约,陇右之战,可暂且告一段落……某与宽之领兵至番须道西口,于街亭立寨,勾连合众,售贾羌氐,观陇右形势,待可乘之机……将军可与文和领骑兵东进关中,迎战呼厨泉,便可平定。”
斐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了出来,说道:“善!便如此行事!”
地盘大,有地盘大的好处,但是同样也带来一些麻烦的地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形势,有时候间隔中央远了,这个控制力就成为了问题。就像是斐潜离开了关中,就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虽然这一次确实是贾诩等人作了一个局,挖了一个坑,结果意外的引来了呼厨泉,但是同样也说明,其实别看斐潜现在地盘扩大了,但是实际上还并不安稳。
斐潜望着东面黑沉沉的天际,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似乎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叛乱。
汉灵帝就是因为西羌的叛乱,熬干耗尽了汉王朝当中最后的一点骨髓。然后袁绍也遭遇到了邺城的叛变,曹操也是有同样遭遇叛乱的经历,刘备亦然,甚至将来的孙碧眼,同样也在这样的圈子里面跳……
那么我呢?
现在关中郑氏叛乱,将来又会是谁?
………………………………
夏末秋初的夜晚,若是在屋内无风之处,还是颇为闷热的,但是在雒阳城中,修复不久的杨府当中,杨彪正顶着炎热,在火烛照耀之下,奋笔疾:
“贤弟见信如晤:
弟之来信已悉。
-->>
和弘农的杨氏取得联系,最近的道路便是走蒲津渡。
蒲津渡是黄河自从秦朝就留下来的古渡口,位于潼关北面,因为黄河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位上下差别极大,因此蒲津渡一直以来都是用铁索浮桥的形势来进行渡河,当然,在枯水期间,也可以用船渡,有潼关北门锁钥之名。
早在汉灵帝时期,蒲津渡的浮桥就为了防止羌人叛乱绵延到河东,便焚毁了,至今都没有修复,因此大军通行是不用想了,但是偷偷过几个人,问题并不大。
过了蒲津渡,便是河东,然后从河东到陕津,再过陕津进入弘农,虽然陕津有张辽驻守,但是一般的商队和普通的商船还是放行的,所以通过这一条线路,关中和弘农联系上,也就自然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李儒和贾诩都说平阳大体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毕竟牵扯到自己大本营的关系,因此斐潜多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只不过现在这些忐忑的心情对于平阳的局势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也不得不暂且按耐下来,说道:“为今之计,便当如何?”
“左冯翊郑氏,虽说坞堡大小近十座,佣客家丁私兵六七千人,然不经战阵,不通兵法,败之甚易,”贾诩说道,“当下之危,乃呼厨泉南下左冯翊,与其联合,破潼关,与弘农杨氏联合进逼……故而先战呼厨泉,抽其柴薪,郑氏等人便如沸汤,便可无忧矣……”
李儒也说道:“今已俘韩文约,陇右之战,可暂且告一段落……某与宽之领兵至番须道西口,于街亭立寨,勾连合众,售贾羌氐,观陇右形势,待可乘之机……将军可与文和领骑兵东进关中,迎战呼厨泉,便可平定。”
斐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了出来,说道:“善!便如此行事!”
地盘大,有地盘大的好处,但是同样也带来一些麻烦的地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形势,有时候间隔中央远了,这个控制力就成为了问题。就像是斐潜离开了关中,就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虽然这一次确实是贾诩等人作了一个局,挖了一个坑,结果意外的引来了呼厨泉,但是同样也说明,其实别看斐潜现在地盘扩大了,但是实际上还并不安稳。
斐潜望着东面黑沉沉的天际,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似乎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叛乱。
汉灵帝就是因为西羌的叛乱,熬干耗尽了汉王朝当中最后的一点骨髓。然后袁绍也遭遇到了邺城的叛变,曹操也是有同样遭遇叛乱的经历,刘备亦然,甚至将来的孙碧眼,同样也在这样的圈子里面跳……
那么我呢?
现在关中郑氏叛乱,将来又会是谁?
………………………………
夏末秋初的夜晚,若是在屋内无风之处,还是颇为闷热的,但是在雒阳城中,修复不久的杨府当中,杨彪正顶着炎热,在火烛照耀之下,奋笔疾:
“贤弟见信如晤:
弟之来信已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