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一提到求贤令,后世之人大多数想到的,便是曹操,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只是知道其一,甚至连这个其一也未必了解多少。
其实早在曹操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经提出了求贤令,曹操也并非是求贤令的创始者,其中较为著名的两人,一个是秦孝公,一个是汉武帝。
秦孝公的求贤令,铸就了秦朝的崛起。如果当时秦孝公没有颁发求贤令,或许就没有商鞅,更谈不上富国强兵。
当时许多在其他诸侯国内得不到重用的,或者是被排挤的人才,纷纷转道去了秦国,去了一个原本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蛮荒之地,是夷狄聚集的国家……
而汉武帝就更加有意思了,尤其是那一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更是成为了经典,或许只有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所以在汉武帝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胡人为官,甚至被封侯的先例。
至于曹操。
呵呵。
严格说起来,曹操的求贤令下了不止一次,而是三次。第一次叫,是建安十五年春发出的,第二次叫做,则是建安十九年颁布的,第三次叫,是在建安二十二年颁发的。
纵观历史上曹操的人才团队,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从兖州起家的那一批人,比如夏侯氏、曹氏兄弟,还有像荀彧程昱郭嘉等,第二批便是在后来豫州的那一波次人才,比如钟繇、陈群、王朗、杜袭、辛毗、赵俨等等。
而那些比如攻克各地之后投降归附的,就成为了第三梯队的人员,像是张范、田畴、王修、邴原、管宁、崔琰、桓阶、文聘、王粲等等……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以上的这些人员,都是在招贤令之前,就已经到了曹操的麾下为官了。而在招贤令发布之后,也就是建安十五年之后,曹操的人才集团当中,并没有增加多少新进的人,同时,赤壁之战后三国格局已定,人才流动较战前小也是时代趋势。
那么曹操在自己已经拥有大批贤才,整体三国格局已经算是基本已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求贤令?
有句话,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的这个招贤令,不仅仅是写给天下士族看的,同样也是写给刘协看的。
汉代是士人社会,作为曾经的“阉党遗丑”的曹操,尽管通过谋略和武力取得了最为广阔也是实力最强的一片土地,但是面对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诸如袁杨之类的“四世三公”士族子弟们,谁是真正支持曹氏,谁是暂时苟且,这些就成为曹操必须在内部彻查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树立权威、改变门第观念是曹操那个时间节点上,所必须要做的。
招贤令便是第一次的试探,当中有一句“被褐怀玉”,一句“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就是可见一斑。曹操以被褐怀玉这个贫穷且有才能的人作为例子,而这个比喻,并不是完全比喻那些未被发现的贤人,而是映射着曹操自己!
而“明扬仄陋”语出,本是帝尧举舜让贤之语,所以,实际上招贤令是不是在真的招贤,其实也就很明了了……
随之而来的行为,也
-->>
一提到求贤令,后世之人大多数想到的,便是曹操,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只是知道其一,甚至连这个其一也未必了解多少。
其实早在曹操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经提出了求贤令,曹操也并非是求贤令的创始者,其中较为著名的两人,一个是秦孝公,一个是汉武帝。
秦孝公的求贤令,铸就了秦朝的崛起。如果当时秦孝公没有颁发求贤令,或许就没有商鞅,更谈不上富国强兵。
当时许多在其他诸侯国内得不到重用的,或者是被排挤的人才,纷纷转道去了秦国,去了一个原本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蛮荒之地,是夷狄聚集的国家……
而汉武帝就更加有意思了,尤其是那一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更是成为了经典,或许只有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所以在汉武帝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胡人为官,甚至被封侯的先例。
至于曹操。
呵呵。
严格说起来,曹操的求贤令下了不止一次,而是三次。第一次叫,是建安十五年春发出的,第二次叫做,则是建安十九年颁布的,第三次叫,是在建安二十二年颁发的。
纵观历史上曹操的人才团队,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从兖州起家的那一批人,比如夏侯氏、曹氏兄弟,还有像荀彧程昱郭嘉等,第二批便是在后来豫州的那一波次人才,比如钟繇、陈群、王朗、杜袭、辛毗、赵俨等等。
而那些比如攻克各地之后投降归附的,就成为了第三梯队的人员,像是张范、田畴、王修、邴原、管宁、崔琰、桓阶、文聘、王粲等等……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以上的这些人员,都是在招贤令之前,就已经到了曹操的麾下为官了。而在招贤令发布之后,也就是建安十五年之后,曹操的人才集团当中,并没有增加多少新进的人,同时,赤壁之战后三国格局已定,人才流动较战前小也是时代趋势。
那么曹操在自己已经拥有大批贤才,整体三国格局已经算是基本已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求贤令?
有句话,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的这个招贤令,不仅仅是写给天下士族看的,同样也是写给刘协看的。
汉代是士人社会,作为曾经的“阉党遗丑”的曹操,尽管通过谋略和武力取得了最为广阔也是实力最强的一片土地,但是面对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诸如袁杨之类的“四世三公”士族子弟们,谁是真正支持曹氏,谁是暂时苟且,这些就成为曹操必须在内部彻查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树立权威、改变门第观念是曹操那个时间节点上,所必须要做的。
招贤令便是第一次的试探,当中有一句“被褐怀玉”,一句“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就是可见一斑。曹操以被褐怀玉这个贫穷且有才能的人作为例子,而这个比喻,并不是完全比喻那些未被发现的贤人,而是映射着曹操自己!
而“明扬仄陋”语出,本是帝尧举舜让贤之语,所以,实际上招贤令是不是在真的招贤,其实也就很明了了……
随之而来的行为,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