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一千年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还算平静的一夜安然过去除了一些晋州周边的百姓偶尔在路过营地的时候窃窃私语些什么连晋州的守城兵都不曾有什么异常举动。

    当然更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二代过来寻衅也没有什么地头蛇挑战外来强龙之类的戏码。

    之前晚上的谈话只在亲兵队伍中传了开来暂时还只是有人在私下里议论却并未掀起什么波澜。

    而与一众活跃的亲兵们不同罗开先则是心中舒了口气——这终究还是个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所谓众星捧脚的戏剧舞台有争斗同样更有关乎切身利益的思考而不是无脑的盲目毕竟多数人最需要的不是高歌猛进式的得意逍遥而是最为普通的安安稳稳地生活。

    平静而又惬意的过了一天只要不是赶路就已经称得上休整闲不住的人们也各有其事。喜欢战斗的人在保养兵器喜欢马匹的人在检查所有马具的使用情况包括马蹄铁的磨损状态喜欢美食的更是在晋州城内四处乱转……

    嗯该办理的事情依旧有人去操作什么签署过境通文、采买杂物之类都有人去跑腿完成。

    ……

    东方帝国地方大员的职名经过多次变迁什么郡守、太守、州牧、刺史、节度使、转运使、知州、知县、巡抚、总督之类的都曾显著一时。

    至宋一代为避免节度使独揽军政大权自赵匡胤始就在不断抑制武官权力的滥用先于东部设置通判一职主管政事后又设立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

    这一职位最早仅为虚职多由文职或中官充任旨在监察地方军政实务到了赵光义执政晚期则演变成了地方实职变成了转运使(类似省级)之下的最重要的职阶。

    当然赵宋此时官制混乱节度使之类的职衔演变成了武官的荣誉称号却没有消饵掌控力强的地方多是文职知州边远或者混乱的地方则是武职刺史独掌大权文武之间冲突与隔阂比之唐时更甚。

    这种争执展露在罗开先眼中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与绥州刺史李继冲不同这晋州知州虽也明知罗开先这支队伍的到来却始终未曾露面作为“使团”隐藏核心的罗开先更是只知道对方的名字叫做卢奎而这位卢某人不知是避嫌还是另有所谋竟连书吏都不曾派遣。

    只是在通关文牒上署了自己姓名盖上印章便打发厮送了回来。

    既然本地官吏自矜罗开先也没那么热忱何况他从未想过去主动拜访什么本地官吏交游天下固然可以提升名望积累人脉但在罗某人看来却是失之于逢迎做戏毕竟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在他罗某人看来宋人内部的争执完全与他无干而且毕竟山水路不同这样的事情实在称不得什么大事第二日收了通关文牒的回执盯着上面的签名看了看便收了起来然后听着手下人的抱怨只是无所谓的笑笑便直接下令次日一早拔营起寨继续行程。

    当然白日里依旧是一番忙碌本地的官吏不出面却也没有在背地里搞什么名堂该去进城采买或者走动的也没受到什么限制。

    到采买这大概是除了赶路之外罗开先一路上做得最多的事情。手里大把的金银加上宝石可以兑换成难以估算的购买力实际上那些金银宝石除了摆着好看之外在这个时代并无实用价值因有十数万人需要依靠他来生存他更宁愿手里有着数不尽的物资这些物资可以是煤炭、木材、金属矿石可以是粮食、肉类、油脂甚至可以是任何能够派诸到实用意义的原料。

    只是很可惜对于时下的生产力水准来无论是之前七河流域的城邦国还是眼下河西任何一个州县都难以满足他的胃口。

    于是他的所谓采买往往是一路走一路买。

    意思也很简单每到一个聚居或者城市便召集当地的各类商贩询问当地特产然后挑挑拣拣的买上一堆。

    按总该可以收获大把但其实不然即便这样的沿路搜罗也多半收获无几。

    究其缘由也并不复杂。

    这个古朴而又原始的时代在这人烟稀少的地区除了农作物或许可以有些规模太多的物品并没有“量产”这样的概念。

    与后世什么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之类的概念相比这时代的一切都粗疏得很。农耕国度的平民家多是男耕女织以求自给自足那些所谓千年大家亦不例外同样是分工明确以求维持自给自足;草原部族是牧养牛羊但大多也不过是驱赶着牛羊吃草看天吃饭更少有什么育种优产之类的概念能遇商队来访便是幸事否则温饱或许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