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战失利(1 / 2)

以农为本(农) 黄姜 6243 字 2021-04-04

周翠娘:哈?她九岁的女儿,这是开始长大了?

好像是前一两年吧,自村里夏家的儿子开始,后来又陆续有几个十来岁的半大娃子,让人感觉他们似乎长大了,眼看着开始懂事,也知道主动帮忙家里干活儿了。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觉着他们已经是大人,以为自个儿就能拿主意,因而便不喜人指手画脚,也听不得大人唠叨,还时常好心办了坏事,有时候啊也真是气人得很。

不过,村里最有学问的葛贡士说,这些言行放到半大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这说明孩子们开始长大了。

女儿并没把黄豆种偷拿出去,生堆火烧了吃掉,反而种到了田里,这说明她终于开始懂事了!知晓爹娘辛苦,于是主动帮他们分担农活。

周翠娘觉得,她女儿近来并今日的种种表现,都在说明她开始长大了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前后种麦子是对的,但秋分是在九月吗?”

周翠娘心里欣慰啊,女儿终于开始长大了!可是这错了的节气农时,还是要给她纠正过来才好。

姜秾:“……”

当下古代并非以公历纪年,她所说9月是公历,而周翠娘所说九月是农历。

封建农耕社会的当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在传统主食方面,北方为面食,南方则是稻米,此种现象也可为佐证。

而在这个时候,东北平原还是茫茫林原,农耕痕迹几可忽略不计,生活其中的部族还在以渔猎为生。那么,除去种植春小麦的东北平原,余下的北方地区确实大多都种植秋分前后播种的冬小麦。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确是指出了当下农人播种小麦的正确时节。

所以周翠娘并非不知何时播种小麦最好,那也就不至于会种迟黄豆,不会从而耽误一茬小麦。

姜秾虽明白是自己误会了,他们并非不知小麦和黄豆的播种时节,可心里又疑惑起来:那为何久久不见播种黄豆呢?

周翠娘为姜秾解惑了,“黄豆又不是当顿吃的正经粮食,在田坎边随便种些就行,哪用专门花上许多心思?而且还用好田去种?”

她也不奢望每顿都有白面做的馒头、面条或饺子吃,只要每顿都能吃上黑面馒头就好,若是过得再差些,只要每顿都能有一碗麦饭吃,她就肯定不去吃黄豆饭!

黄豆煮的豆饭,一顿吃得多了,肚子就会胀气,还总爱打响屁,忒不舒服!若是将黄豆生豆芽、点豆腐,又或者做豆豉来吃,这就是做菜了,不是成顿的正经饭食,总归像是吃不饱一样。

原来是没把黄豆当正经粮食,不重视黄豆种植。

姜秾很是不解,都已经快吃不饱饭了,竟还去管它是不是正经粮食?

于是姜秾反驳道:“稻黍稷麦菽,此乃五谷。你可知‘菽’就指豆类,黄豆属于菽,它自然也在五谷之列?这样怎还能说它不是正经粮食?‘别不拿豆包当干粮’,可听过这句话?”

就算不把黄豆当主食,也还有其他好多种吃法呀。

周翠娘握了握手里的柴火条.子,心里嘀咕:这孩子说话,听着是不是特别招人生气啊?如果以后还教训人的话,当场去找柴火条.子,就有些费工夫了,是不是要常备一根藤条?

姜秾不知周翠娘已经在考虑常备‘家法’了,动作隐蔽地拍了拍刚才被抽了几条.子的屁股,继续说到:

“黄豆和小麦的播种与收获时间,几乎刚好能连上,冬小麦收→春黄豆种→春黄豆收→冬小麦种,这样就能够年年岁岁的循环,一直种植下去了。

如此一来,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田地闲置着,能多收上来许多粮食。

当然,仅凭我们家的劳力,是无法往复循环下来的。但这也不是没办法,只要把春夏时‘收-种’的这段时间进行重叠,即把黄豆与小麦进行套种,就能顺利循环下来。”

冬小麦5、6月收,麦收后播种春黄豆,春黄豆9、10月收。春黄豆收后,刚好在秋分前后播种冬小麦,小麦越冬后将在来年5、6月收。

这样首尾往复的循环,接茬复种,就刚好衔接上了。

如此一来,就能将既定面积的土地,给充分利用起来,收上来更多粮食。不像现在这样,还闲置了一部分土地,而且冬小麦收割后的田地就放在那里闲置两三个月,每年都要少收不少粮食。

但在姜家,以及整个温宁村,耕地种田全都依赖人力,连耕牛都无一头,是完不成接茬复种衔接的。

因此便只好在春夏时节,‘小麦收-黄豆种’这里做点文章,把黄豆套种到已进入成熟后期的小麦地里,这样在两者互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错开农忙时间,之后秋季的‘收-种’相应也就错开了。如此一来,仅凭人力也能完成衔接了。

刚开始,周翠娘是怒气冲头,再就是欣慰喜悦,紧接着女儿这一番话砸来,砸得她都有些晕乎了!

……

贫家里的女子当男人用,至于女子的那些‘德容言功’的规矩,在生存温饱面前,全都顾不上。

周翠娘就是这样一个贫家农妇,上山砍柴,下田耕地,里里外外的活儿她样样都拿得起,不然光靠姜双五这一个壮劳力,就是把他累出个好歹来,也养不活他们一家四口人的。

所以周翠娘是懂农活的,就算与姜双五相比,也不差什么。姜秾说的那一番话,她虽听得有些晕乎,可细细地理一理,还是能听懂的。

周翠娘虽听懂了,但她遗憾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