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 53 章(1 / 2)

以农为本(农) 黄姜 12830 字 2021-04-04

绿肥,已经教会村民们并且沤制上了,在等待沤制的间隙,又教给了村民选择合适段木去砍伐并且堆放,以及香菇接种的手艺。

之后香菇的养护——本也不必多养护、多靠天生天长,以及出菇后过段时间喷洒水肥等,都还早着呢,且等日后再说。

村民们都已经接种完香菇时,日子已经出了三伏天,绿肥也已经沤制充分。

没歇息一两天,村民们就纷纷刨开绿肥坑,将沤好的绿肥挖出来挑去麦田里,铺洒上一层,然后就开始翻耕了。

日子虽已出了三伏天,可天气还是很酷热,在这样天气下翻耕挖田,并不轻松。汗水那是直往土里滴,一滴接一滴的几欲连成了线!

不过翻耕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农人都已经习惯了这份苦累。

何况如今还有了不错的盼头,村民们心里开心,心怀希冀时,干起活儿来就浑身都是劲儿!也就不觉多辛苦了。

等到将上一年种麦子的麦田翻耕完毕之后,上年轮换下来种着豆子、粗粮和菜蔬的地里,作物也大多都已长熟,差不多能够收割了。

总之,那边麦田翻耕忙完之后,就把这边地里能收的庄稼都收割上来,还没长熟不能收割的就先放一旁,等小麦秋播过大半后,再来翻耕就是。

否管何时翻耕,届时都要种上麦子。

而原来轮种麦子最久的一二亩地,就会休耕几个月,等明年开春后,再在合适的时候种上豆子,各样粗粮和菜蔬之类。

因为田地本就少,就只能像这样一二亩地小范围的休耕轮作。

麦田翻耕完毕,不过在播种小麦之前,已经能够看出今年各家黄豆的收成了。

尤其是这一年多来,姜家在种庄稼这上面,拔群太高,村里人家已经认命,不去与姜家比较庄稼的收成。

因此,今年村里人蹲在姜家黄豆田的田埂上,艳羡地看过一阵后,就转而去蹲村里其他几家的黄豆田田埂了。

被蹲田埂的这几家,就是去年与姜家换了黄豆种子的,今年这茬黄豆的就是从姜家换的种子种下,种下后长势喜人,如今更是已然确定收成也会很喜人。

“这鼓鼓囊囊的豆荚,不掰开看就知道里面至少有五粒豆子,且还都又大又饱满!”

侍弄庄稼四十来年,竟然看见一般的农人——姜家人非一般农人,种出来了这样好的黄豆,实在觉着震撼不已。

“去年和姜家换了黄豆种回来种下的几家,今年的黄豆差不多都长成这样,所以看来是姜家的黄豆种子得力的缘故!”

“说起来,姜家去年黄豆丰收,姜家媳妇儿可是在村里好一番夸耀呢,话里话外都在说她女儿天生一把种田好手,像极了她阿爹姜双五。如今来看,更像是女儿胜过爹——一代更比一代强呢!”

说起来这茬黄豆的种子,还是姜家那小女娃儿种出来的吧。

有人见了从姜家换来的黄豆种子,能有这极好的收成,就想到今年从姜家换的麦种……

“姜家的黄豆种能有这样好的收成,想来从姜家换的麦种,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我是觉得不会差的,那样好的麦种,能差才奇了怪了!”

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深信从姜家换来的麦种,种下之后等明年夏天会有很好的收成。

“便是麦种不像这黄豆种一样,竟然比以往的收成多出一倍,想来也总要多上个几成吧!何况今年这还沤制了绿肥,给麦田施了底肥呢。”

“是啊是啊,又有治病杀虫液去防治虫害、病害,没有了病害虫害之忧。明年雨水只要不太坏,就定然是能有个比往年好的收成的!”

……

治疗病虫害有速效的治病杀虫液,姜秾都把方子无偿教给村民了,这只有提前预防病虫害效用的拌种剂,她自然也不会吝啬。

于是在秋播之前,姜秾教会了村里人配制拌种剂。

今年春天的时候,村里人才见识过拌种剂的威力——全村就姜家的麦田没有遭病害,便都很积极地跟着学习配制拌种剂,也很感激姜秾和姜家的慷慨不藏私。

姜秾想到村里人或许也像周翠娘一般,觉得绿紫色不祥,于是也像当初一样:

“各位若不喜绿紫色,可加些紫苏或靛草之类,染成红色或是蓝色,都随你们喜欢。”

众人:“又不是小孩子,还在意色儿是红是绿呢!不在乎那些,没必要去费那些事。”

周翠娘:“……”这小孩儿,还忘不了那一茬了还!

说谁是小孩子呢,她可不在意种子是红是绿!

姜秾:“信我,这次我真没那意思。”

秋播开始了,村民们将绿紫绿紫色的麦种,播种在了地里。

播下时心里满载希冀和信心!这一茬麦子给施了底肥,给拌了拌种剂,且又是从姜家换来的麦种,这一茬麦子种下去,明年夏天定然能比往年的收成好上许多!

村里几家从姜家换去黄豆种子种下,收成几乎增长了一倍这件事,也给姜秾下了一个定心丸。

因此姜秾也深信,明年夏天以及以后的多个夏天,小麦都将会有很好的收成。

因为其他人换了自留种子去,二次种植时也有非常好的收成,产量表现极好,这就有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猜测:

她血脉内的神农之力,对作物的增产,不是一次性的丰收增产,而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作用,即对种子的基因进行了优化,从而使小麦在原有基础上永久高产。

又或者是,加持的神农之力会储存在种子之中,于是二次留种种植时,依旧能够丰收。自然的,随着一代一代种植下去,会将种子内的神农之力逐渐耗尽。那么增产就只是一时的,要想保持产量,得定时更换种子。

其实姜秾更倾向于第二种猜测,第一种猜测太过美好,而且种子基因的改变,在没有基因编辑技术的现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不过她觉得,如果种子几代或者十几代,都持续受到神农之力影响,最后应该能够完成种子基因的优化,实现小麦永久高产。

在此之前,还是先根据小麦产量的递减情况,两年、三年或其他多少年定期更换一次种子罢。

这样的更换频率,便是以后有更多人来向他家换种子,注意错开年份的话,也不至于忙不过来。

神农之力影响下高产的种子,留种后去换给其他人种植,产量表现依旧优秀——虽尚不知具体能优秀几代,这也让姜秾对培育高产杂交小麦,有了更多信心。

有神农之力的加持,杂交出的第一代高产小麦的优秀基因,就有望保留住几代。

持续影响之下,或许就能稳定住杂交小麦的高产优秀基因,实现杂交小麦的相对永久高产。

如此一来,从身边人开始、直至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目标,只要给到她足够的时间,就能实现了。

……

果如所料,村民们从姜家换来麦种的这一茬小麦,种下后第二年夏收时,有一个极好的收成。几乎在原先的收成上,增加了约有一倍!

原先每亩两百斤左右的收成,这次每亩竟然收了四百多斤!那些用腐叶土铺在肥源上沤肥的人家,每亩的收成甚至几近五百斤!

当时,村里的老农,一双粗糙似老树皮的手,捧起粒粒饱满的麦子,沟壑纵横的脸上,那双饱经风霜的眼里几欲流出泪来:

“未曾想到,老头儿我有生之年,竟然还能亲手种出这样的麦子……

以前听说南方的肥沃旱地里,一亩地甚至能收四百多斤麦子,没曾想我竟然在这贫瘠的山脚地里,也种出来了一亩地收四百斤的麦子!”

不仅仅是第二年的这第一茬麦子,以后接连两茬麦子,收成都极为可观。

直到第三年即第三茬麦子上的时候,麦子才表现出来明显的减产迹象。

自然,下一茬麦子的麦种,就要去向姜家换麦种了,然后继续延续麦子的高产。

……

在这三年间,姜秾主要做的是试验杂交小麦。

三年之间,夏五斤陆续帮姜秾找回来许多外地品种的小麦,姜秾每一茬都至少会让九组小麦进行杂交,保证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一茬杂交下来,选择出表现最优的四种一代杂交小麦,下一茬时继续杂交。

那些被淘汰下来的,也不毁弃。而是排列组合后继续杂交下去,以希冀出现‘奇迹’。

毕竟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无意中和错误后成就的。

三年时间,杂交小麦试验到了第三代。

这第三代杂交小麦,也是目前令姜秾最满意的了,并且在短时间内都不太可能有更大、更明显的突破。

于是,高产三代杂交小麦,就是姜秾阶段性试验杂交小麦的最终成果了。

沈甜自从知道姜秾在试验杂交小麦后,就一直跟前跟后,她想用自己神奇的‘锦鲤体质’,为姜秾帮忙:

“按小说中的套路,我可是锦鲤体质的福气女,能给人带来好运的!我多和秾姐你呆在一起,说不定能让你有意外收获呢!”

沈甜爱跟前跟后,姜秾对此并不反感。以前没有‘手帕交’,可是如今有了,那让沈甜同进同出,一起‘玩耍’是很正常的。

而大概正是沈甜的跟前跟后,她的‘锦鲤体质’发生作用,在第二年的时候,那些淘汰下来的一代杂交小麦继续排列组合进行杂交时,居然杂交出来了一个特别耐旱的品种!

之后又对这个耐旱一代品种继续杂交优化,到第三年的时候,其耐旱性能愈加突出。

两人为其命名:耐旱二代。

对于这个名字,沈甜是这样想的:……高产三代,耐旱二代,一脉相承,一看就知道是谁取名的咯!

大佬取的名字,不好听还不是只能勉强听听这样子,还能反驳咋地。

此间三年,姜秾在主要试验杂交小麦的同时,还顺便进一步驯服了夏五斤找回来的旱稻。

三年时间里,第一年,一半被旱死、被晒死;第二年,全部都勉强活了下来,并每株长了一根谷穗,一根谷穗上有三四粒秕谷。

直至第三年,终于收了十来斤稻谷。

这旱稻只是初步驯化成功,还不宜扩大种植。还需多驯化几年,以提高产量,方才适合扩大种植。

然后,自家种一季后,就多多留种,再换给村里其他人家去种植。

因此,当时姜秾想把收上来的十来斤稻谷,留下两斤稻谷做种继续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