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座次(1 / 2)

北雄 河边草 1386 字 2022-11-09

杏林宴上进士们陆续入内。

座次早已定下礼部的官员在那里宣读姓名。

让进士们惊诧的是先入座的竟是明法科进士制科两人常科四人分一等二等一等坐于前排二等在后不分左右尊卑分占鳌头。

进士们当即就骚动了一下竟不是明经进士这意味着什么?是说明经进士不再如以前那般金贵了吗?那之前说的恭维话岂不有点多余?

前隋开科为表明尊崇儒术之意明经秀才进士三科考卷相类被许为含金量最足其中尤以秀才科所考最为艰深所以出身前隋秀才科的人物就相当于当时的状元之才。

当然了由于前隋取士并没能坚持下去开科的时间表也很随意所以也就没有形成惯性以及固有的模式和印象。

只是通晓经义还是为读书人所推崇对孔孟之道的记忆和理解越深越是有才学德行的象征这种思维可谓是深入人心。

这里面的人自然指的是读书人后来延伸出来的什么半本论语治天下之类的言论只是这种思维的延伸偏狭而又狂妄是士大夫阶层进入到僵化傲慢不思进取甚至是腐化阶段的产物之一。

从前汉尊崇儒术开始至今已有数百年虽然割据战乱的时间多了一些可读书之人不论贵贱还是继承了前汉儒家为尊的思想。

前隋开皇年间文皇帝杨坚的诸般举措针对的其实是那些鲜卑贵族群体往大了说是在推动民族融合消除割据日久所产生的隔阂没有比文明认同更好的办法了。

而往小了说则是巩固前隋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是非常适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如果是放在后来这小小的变动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天大的风波别说读书人不会答应即便是朝堂上的那些文臣们也会群起反对。

矛头是指向君王还是“奸臣”那就看当时的政治环境了不把“国贼”打趴下几个读书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掀起党争也在所不惜。

但话说回来了如今的情况显然和后来不同大唐头一次开科取士加上前隋的那几次也是屈指可数。

朝廷此次不以明经为尊让进士们有些惊讶却没有那么多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大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就算明白他们也不如后来的读书人那么顽固没有那么条条框框约束他们从贵族到百姓风气开明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除非触及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不然刚刚经历战乱的人们是不会自寻烦恼的。

维护儒家正统?算了吧难道明法科进士就没读过圣贤文章?

所以说这只是朝廷对科举的调整改动根本算不上什么创新鼎革之举。

进士们稍有骚动互相瞅瞅就都又平静了下来除了美滋滋入座的几位明法科进士之外其余的人都暗自责怪朝廷之前不曾明言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参考明经科。

接下来念到的竟是明算科进士大家面面相觑有那幸灾乐祸的嘴角已经勾了起来这就有意思了难道明经科的那几位要敬陪末座不成?

眼瞅着兄长已然入座并高居上首的李义琰苦了一张脸明经二等之前有多自豪此时就有多尴尬。

好在他不认识什么人像其他几位考上明经科的此时脑袋都快点到了胸口估计是考上之后没少出去会友得了不少称赞吹了不少牛皮这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若是有个地缝他们早钻进去了太过丢脸没法见人啊。

朝廷做的确实有点不地道可谁让这是大唐的第一次科考呢有不少都是临时的决定下次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好像故意给人难堪的情况了。

也就是李义琰不善辞赋不然的话回去一定会作上一首以记今日之耻。

不过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毕竟明经进士确实有其优势文章做的好官场之上这个是极大的优点文书往来乃重中之重而且他们在读书人中间很有号召力。

即便有皇帝授意朝廷故意想要拉低一下明经科进士的地位也要有个限度明算科之后便是明经科进士入座。

李义琰稍稍松了口气跟在前面几人身后入内前两天他们兄弟两个到礼部学习了一下礼仪倒也不虞出丑。

接下来是明字科这几位就有点心塞还是大科之末没有把明经的那几位给比下去心里不太好受。

杂科的进士落在后排他们人数最多却没什么好抱怨的。

和那些大科比起来他们属于“专业人士”天文地理农业工商所以说天下百业只要你想加进去便都属杂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