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这世上的聪明人不少,而在这些聪明人里又以自作聪明人居多。宋钦宗赵恒在危难之际接手了他老子留下的烂摊子。虽有励精图治之心,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财政匮乏,赵恒即便想要有所作为,却又绕不过现实这道坎。
朝廷无钱,虽借查抄众奸贼得了一笔钱款,但对于如今处处要用钱的朝廷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想要摆脱无钱可用的窘境,惟有借债,但找谁借却又成了问题。按理来讲,张家有矿,是朝廷借钱的不二人选。只是朝廷偏偏不老实,自作聪明的还想要算计张家一把,结果被张家看穿,借钱的事情自是就此打住。
张家不肯借钱,朝廷里的权贵人家又不肯慷慨解囊,赵恒虽有心一展抱负,但却有志难为。而且更让赵恒感到头疼的,还是自家兄弟的不安分让他苦恼不已。赵恒能得帝位,与其说是众望所归,倒不如说是做了他老子的替罪羊。只不过赵恒这个替罪羊当时抓住了时机,一举干掉了他老子留在朝中的诸多亲信,这才坐稳了位置。
可阻止了他老子赵佶的“复辟阴谋”,却没打消昔日两个竞争对手的野心。二皇子赵柽、三皇子赵楷,对于皇位被赵恒所得一事颇为不服,私底下的小动作更是不断,暗中指使人到处散布赵恒对太上皇不孝的言论。
对讲究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大宋来说,不孝可是大罪过。一个恶人,即便再不是东西,只要占了一个孝字,那就还有理由去宽恕他。而反之,哪怕是一个大善人,只要他有不孝的举动,那他就是个恶人。
孝道,可以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哪怕是皇帝,只要在孝道上没有做好,那就很容易遭人诟病。说赵恒不孝,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软禁父母,布置耳目全天候监视,这哪里能说是孝。但这种事属于能做不能说的范畴,不捅破,别人也不敢轻易去提,可一旦被人捅破,那就必须要有所表示。
赵恒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没有被立为储君的时候担心被人抢了储君之位,只不过那时他手中没有可用的力量,所以除了担惊受怕也就只能忍气吞声。而成了官家以后,赵恒又开始担心别人会抢他得来不易的皇位。过去是无人可用,而等做了官家以后,赵恒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外人眼里赵恒雷厉风行的铲除朝中一众大小奸贼,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赵恒为了保住皇位而做的防范措施。
赵佶的亲信被全部干掉一个不剩,这也就断绝了赵佶想要复辟的可能。但没了赵佶这个老子的威胁,还有来自兄弟的威胁。赵柽、赵楷都不是省油的灯,过去仗着太上皇赵佶的宠爱,在朝中着实拉拢了一批亲信,此时没有什么大动作,却难保将来不会有所行动。
而为了排除潜在的威胁,赵恒又是几番人事调整,虽将有可能是赵柽或是赵楷的亲信官员或贬或流放的赶出了朝廷,但同时也闹得朝中人人心惶,人人自危。此时的大宋本就已是虚弱不堪,哪里还受得住赵恒这般折腾,金兵退去已经两个余月,但却一条政令也没下放,光忙着“安内”了。
而与混乱不堪的朝堂相比,安东大都护府倒是在张宝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调整,积极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相比起心存幻想的大宋君臣,张宝明显要更加务实一些。不仅仅是在治下诸州加强战备,更是派出大批人员潜入大宋河北境内潜伏,以备不时之需。
金国是绝对不会放过宋国的这一次的出兵南下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在摸清了宋国的态度以后,下一次的南下恐怕就是一场出尽全力的灭国之战。宋国君臣此时依旧沉浸在破财免灾的幻想当中,实在是不知死活。
和平,永远是短暂。当没有把握一口吃掉对手的时候,和平才会降临。就如后世有了原子弹以后,各国之间也就再也不敢轻易发动世界规模的大战,因为一旦开打,玩完的不仅仅是对手。但此时宋金的力量对比悬殊,宋军根本就无法抵挡金兵的锋芒,在这种情况下,金兵又怎可能容忍大宋恢复元气。
趁你病,要你命年年的岁币又怎比得上灭一国所得的财富。以张宝的判断,等到黄河封冻时,恐怕就是金兵二次南下之时。而通过安插在金国的眼线回报,也可以证实此时的金兵正在暗中汇集。
而叫张宝失望的是,他虽命人提醒了朝廷,但朝廷却对此没什么反应,就如同石沉大海,没有这回事一样。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朝廷不肯轻信张宝命人送来的消息,那张宝也没办法逼着朝廷去相信。既然指望不上,那索性就不指望了,有他老赵家哭的时候。
等到赵恒终于“理顺”了朝堂,终于可以安心做事的时候,张宝的“乌鸦嘴”真的灵验了,就在金兵退走的当年冬季,当黄河封冻的时候,才退兵回国不到半年的金兵真的二次南下,而且这次明显是玩真格的。
两路金兵,一路以完颜宗翰为帅、完颜希尹为副,一路以完颜宗望为帅,完颜宗弼为副,各率十万金兵,杀气腾腾直奔汴梁而来。
消息传回汴梁,朝野震动,赵恒惊慌失措,一面派出使者求和,一面急令各地官府组织抵抗。但之前赵恒忙着“排除异己”的举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各地官
-->>
这世上的聪明人不少,而在这些聪明人里又以自作聪明人居多。宋钦宗赵恒在危难之际接手了他老子留下的烂摊子。虽有励精图治之心,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财政匮乏,赵恒即便想要有所作为,却又绕不过现实这道坎。
朝廷无钱,虽借查抄众奸贼得了一笔钱款,但对于如今处处要用钱的朝廷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想要摆脱无钱可用的窘境,惟有借债,但找谁借却又成了问题。按理来讲,张家有矿,是朝廷借钱的不二人选。只是朝廷偏偏不老实,自作聪明的还想要算计张家一把,结果被张家看穿,借钱的事情自是就此打住。
张家不肯借钱,朝廷里的权贵人家又不肯慷慨解囊,赵恒虽有心一展抱负,但却有志难为。而且更让赵恒感到头疼的,还是自家兄弟的不安分让他苦恼不已。赵恒能得帝位,与其说是众望所归,倒不如说是做了他老子的替罪羊。只不过赵恒这个替罪羊当时抓住了时机,一举干掉了他老子留在朝中的诸多亲信,这才坐稳了位置。
可阻止了他老子赵佶的“复辟阴谋”,却没打消昔日两个竞争对手的野心。二皇子赵柽、三皇子赵楷,对于皇位被赵恒所得一事颇为不服,私底下的小动作更是不断,暗中指使人到处散布赵恒对太上皇不孝的言论。
对讲究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大宋来说,不孝可是大罪过。一个恶人,即便再不是东西,只要占了一个孝字,那就还有理由去宽恕他。而反之,哪怕是一个大善人,只要他有不孝的举动,那他就是个恶人。
孝道,可以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哪怕是皇帝,只要在孝道上没有做好,那就很容易遭人诟病。说赵恒不孝,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软禁父母,布置耳目全天候监视,这哪里能说是孝。但这种事属于能做不能说的范畴,不捅破,别人也不敢轻易去提,可一旦被人捅破,那就必须要有所表示。
赵恒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没有被立为储君的时候担心被人抢了储君之位,只不过那时他手中没有可用的力量,所以除了担惊受怕也就只能忍气吞声。而成了官家以后,赵恒又开始担心别人会抢他得来不易的皇位。过去是无人可用,而等做了官家以后,赵恒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外人眼里赵恒雷厉风行的铲除朝中一众大小奸贼,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赵恒为了保住皇位而做的防范措施。
赵佶的亲信被全部干掉一个不剩,这也就断绝了赵佶想要复辟的可能。但没了赵佶这个老子的威胁,还有来自兄弟的威胁。赵柽、赵楷都不是省油的灯,过去仗着太上皇赵佶的宠爱,在朝中着实拉拢了一批亲信,此时没有什么大动作,却难保将来不会有所行动。
而为了排除潜在的威胁,赵恒又是几番人事调整,虽将有可能是赵柽或是赵楷的亲信官员或贬或流放的赶出了朝廷,但同时也闹得朝中人人心惶,人人自危。此时的大宋本就已是虚弱不堪,哪里还受得住赵恒这般折腾,金兵退去已经两个余月,但却一条政令也没下放,光忙着“安内”了。
而与混乱不堪的朝堂相比,安东大都护府倒是在张宝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调整,积极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相比起心存幻想的大宋君臣,张宝明显要更加务实一些。不仅仅是在治下诸州加强战备,更是派出大批人员潜入大宋河北境内潜伏,以备不时之需。
金国是绝对不会放过宋国的这一次的出兵南下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在摸清了宋国的态度以后,下一次的南下恐怕就是一场出尽全力的灭国之战。宋国君臣此时依旧沉浸在破财免灾的幻想当中,实在是不知死活。
和平,永远是短暂。当没有把握一口吃掉对手的时候,和平才会降临。就如后世有了原子弹以后,各国之间也就再也不敢轻易发动世界规模的大战,因为一旦开打,玩完的不仅仅是对手。但此时宋金的力量对比悬殊,宋军根本就无法抵挡金兵的锋芒,在这种情况下,金兵又怎可能容忍大宋恢复元气。
趁你病,要你命年年的岁币又怎比得上灭一国所得的财富。以张宝的判断,等到黄河封冻时,恐怕就是金兵二次南下之时。而通过安插在金国的眼线回报,也可以证实此时的金兵正在暗中汇集。
而叫张宝失望的是,他虽命人提醒了朝廷,但朝廷却对此没什么反应,就如同石沉大海,没有这回事一样。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朝廷不肯轻信张宝命人送来的消息,那张宝也没办法逼着朝廷去相信。既然指望不上,那索性就不指望了,有他老赵家哭的时候。
等到赵恒终于“理顺”了朝堂,终于可以安心做事的时候,张宝的“乌鸦嘴”真的灵验了,就在金兵退走的当年冬季,当黄河封冻的时候,才退兵回国不到半年的金兵真的二次南下,而且这次明显是玩真格的。
两路金兵,一路以完颜宗翰为帅、完颜希尹为副,一路以完颜宗望为帅,完颜宗弼为副,各率十万金兵,杀气腾腾直奔汴梁而来。
消息传回汴梁,朝野震动,赵恒惊慌失措,一面派出使者求和,一面急令各地官府组织抵抗。但之前赵恒忙着“排除异己”的举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各地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