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频频扰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21、撂棉花。
“撂棉花”,也称“撂棉桃”,是农村孩子用来消遣时光的一种方式,常进行在有棉桃(或棉铃)生成的秋季天气里。通常摘取新鲜的棉桃一颗,须带蒂把儿,然后用根结实耐用的细绳紧紧系好,随即捏着绳尾,使劲抡(ln)着,然后迅速连绳带物抛至天空。此时,棉桃会达到很高的高度,没有一棵树的长度可以与之媲美,随即棉桃急促下坠,如同彗星般,只要尚未摔烂,就可以多次进行。
现在回想下,那时我最期待的,或许不是“棉桃”这物什,而是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吧。虽然经过多次剧烈的下坠,会使棉桃四分五裂,但至少曾见过地面上的人们,所见不到的风景,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22、砸砖。
“砸砖”,是农村孩子间一种带有“赌”性质的消遣游戏。玩法很简单,具体则是:众人各自找个顺手的半拉砖头,然后再找块囫囵的红砖。紧接着,众人各自兑纸,然后将所有纸张整齐后放置在地上,并用杵(ch)直的囫囵红砖紧紧压着。随即,众人远隔十来米外,依次撂扔,以砸倒红砖者为胜。奖励,即是压着的所有纸片。
那时候,有些手气好,命中率高的,往往能在半天时间里,获取到不少的纸张。虽然大多数都是些皱巴巴的,甚至还有点破烂,就如同正值风烛残年的老妪(y),让人不忍直观。但还有一些,是新鲜光滑的薄子纸,白白净净的,清清亮亮的,丝毫未收到圆珠笔的污染。现在想想,这或许是某位孩童,为了玩“砸砖”这游戏,而刚从自己的雪白本子薄上,给撕下来的吧…
23、玩弹子。
弹(tán)子,即弹珠(dànzh),是一种斑斓多彩的廉价琉璃质圆丸,经高温煅烧而成,有完全透明的翠绿色、橙红色,也有含有“花草彩虹”的绀(gàn)碧色、膅(táng)白色,更有完全陶瓷的、表面点缀斑痕的赭(zhě)黄色、雪乳色,因制成后颜色殊异,种类繁多,表面又光滑,还是圆珠状的,更不怕摔坏,便深受稚童间的喜爱,是农村孩子最寻常的一种消遣道具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把晶莹通透的“弹(tán)子”微微烧热后,捎点冷水,便会从内部轻轻绽开,形成璺(wèn,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纹,更显得整体风姿绰约,是一种别致的“美”,但不可“过红”(指烧得过热,颜色发红了)后会水,以免彻底炸裂,只形成一堆碎渣,影响美观。
弹(tán)子的玩法,规则很简单,根据相应固定位置,玩家来使“两珠相碰”,“碰到”即可获胜,若相碰后的两珠于地面上相拢相触,此为“珠黏”,预示平局,需玩家们重新开始游戏。而根据弹(tán)子的玩法不同,可细分“砸”、“弹”、“滚”、“滴”、“捏”、“庄”、“窑”七法,其中“砸”、“弹”二法为最基本玩法,总得来说,是种考察玩家眼力见、准头以及拼搏心的经典游戏之一。
玩弹(tán)子,除“庄”、“窑”二法外,其余需做些“准备工作”,即寻片空旷的区域,然后用两三块囫囵红砖垒成较陡的斜面,或找一块圬有水泥的完整墙垣,来作为弹(tán)子受力点。当然,只用一块红砖斜放在墙角作为弹(tán)子的着力点,也是可以的。然后人们依序掷出自己的弹珠,然后各弹(tán)子会根据人们的用力程度,而停留于地面的不同位置,距离最远者先行弹(tán)子。
所谓“砸”法,即是玩家用手指围捻着弹(tán)子,然后前后摆动片刻,待感觉能砸中距离自己最近的对方的弹(tán)子时,快速射出,若砸中,则赢得对方一颗弹(tán)子。若未中,则换对方进行,直至地面上的弹(tán)子被玩家们全部砸中,至此,才能开始下一轮。
所谓“弹”法,即玩家四指并拢后,将自己的弹(tán)子放置在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凭自我感觉,用大拇指使力弹出,来尝试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对方的弹(tán)子,较适用于两珠间距三步半(“半”,指四指并拢长度)距离,当然,其他距离也可使用,视情况而定。若在“弹”对方的弹(tán)子时把握不足,也可“搭桥”——借助自身另侧手臂,即用另侧手掌支撑,用另侧手腕作瞄准,然后有感觉后,尝试悬空弹中地面上对方的弹(tán)子。若弹中,则赢得对方一颗弹(tán)子。若未中,则交替进行,直至地面上的弹(tán)子被玩家们全部弹中,如此,才能开始下一轮。
所谓“滚”法,即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遥远,玩家们完全不能瞄准,此时,只能相互凭感觉,各自前后大幅度挥动自己的手臂,然后按照某方向与力度,来尝试用自己的弹(tán)子,滚”动着击中对方的弹(tán)子,或试图拉近与对方弹(tán)子间的距离。因为“滚”法,玩家可以缩短地面上弹(tán)子间的距离,也可以凭运气击中,所以通过这种玩法而赢得对方的弹(tán)子,常被其他玩家视为准头好到爆的“体现”。当然,基本上都是胡蒙的,无法连续再重现第二次。
所谓“滴”法,是指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已不足一鞋,因故意增加游戏趣味与难度(实质上只是对方不愿输而找的理由),而被对方要求拾取弹(tán)子,然后垂直放置在眼皮旁,用自身眼角余光来瞄准,外加借助自身感觉与地球重力,快速松手,就如同雨滴般下坠,尝试刚好“滴”中对方的弹(tán)子。若未“滴”中,则换对方操作,直至一方准确滴中,或迫使弹(tán)子拉远间距,不再进行“滴”模式为止。可以说,十“滴”七不沾,击中的概率很低,是比较磨人耐性的。
而“捏”法,即是弹(tán)子间距在一臂范围内,且大于一鞋距离,然后先行的玩家可以直接用手指捏取对方的弹(tán)子,是种比较轻松便利的胜利方式。值得人回味的是,如果先行的玩家直
-->>
21、撂棉花。
“撂棉花”,也称“撂棉桃”,是农村孩子用来消遣时光的一种方式,常进行在有棉桃(或棉铃)生成的秋季天气里。通常摘取新鲜的棉桃一颗,须带蒂把儿,然后用根结实耐用的细绳紧紧系好,随即捏着绳尾,使劲抡(ln)着,然后迅速连绳带物抛至天空。此时,棉桃会达到很高的高度,没有一棵树的长度可以与之媲美,随即棉桃急促下坠,如同彗星般,只要尚未摔烂,就可以多次进行。
现在回想下,那时我最期待的,或许不是“棉桃”这物什,而是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吧。虽然经过多次剧烈的下坠,会使棉桃四分五裂,但至少曾见过地面上的人们,所见不到的风景,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22、砸砖。
“砸砖”,是农村孩子间一种带有“赌”性质的消遣游戏。玩法很简单,具体则是:众人各自找个顺手的半拉砖头,然后再找块囫囵的红砖。紧接着,众人各自兑纸,然后将所有纸张整齐后放置在地上,并用杵(ch)直的囫囵红砖紧紧压着。随即,众人远隔十来米外,依次撂扔,以砸倒红砖者为胜。奖励,即是压着的所有纸片。
那时候,有些手气好,命中率高的,往往能在半天时间里,获取到不少的纸张。虽然大多数都是些皱巴巴的,甚至还有点破烂,就如同正值风烛残年的老妪(y),让人不忍直观。但还有一些,是新鲜光滑的薄子纸,白白净净的,清清亮亮的,丝毫未收到圆珠笔的污染。现在想想,这或许是某位孩童,为了玩“砸砖”这游戏,而刚从自己的雪白本子薄上,给撕下来的吧…
23、玩弹子。
弹(tán)子,即弹珠(dànzh),是一种斑斓多彩的廉价琉璃质圆丸,经高温煅烧而成,有完全透明的翠绿色、橙红色,也有含有“花草彩虹”的绀(gàn)碧色、膅(táng)白色,更有完全陶瓷的、表面点缀斑痕的赭(zhě)黄色、雪乳色,因制成后颜色殊异,种类繁多,表面又光滑,还是圆珠状的,更不怕摔坏,便深受稚童间的喜爱,是农村孩子最寻常的一种消遣道具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把晶莹通透的“弹(tán)子”微微烧热后,捎点冷水,便会从内部轻轻绽开,形成璺(wèn,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纹,更显得整体风姿绰约,是一种别致的“美”,但不可“过红”(指烧得过热,颜色发红了)后会水,以免彻底炸裂,只形成一堆碎渣,影响美观。
弹(tán)子的玩法,规则很简单,根据相应固定位置,玩家来使“两珠相碰”,“碰到”即可获胜,若相碰后的两珠于地面上相拢相触,此为“珠黏”,预示平局,需玩家们重新开始游戏。而根据弹(tán)子的玩法不同,可细分“砸”、“弹”、“滚”、“滴”、“捏”、“庄”、“窑”七法,其中“砸”、“弹”二法为最基本玩法,总得来说,是种考察玩家眼力见、准头以及拼搏心的经典游戏之一。
玩弹(tán)子,除“庄”、“窑”二法外,其余需做些“准备工作”,即寻片空旷的区域,然后用两三块囫囵红砖垒成较陡的斜面,或找一块圬有水泥的完整墙垣,来作为弹(tán)子受力点。当然,只用一块红砖斜放在墙角作为弹(tán)子的着力点,也是可以的。然后人们依序掷出自己的弹珠,然后各弹(tán)子会根据人们的用力程度,而停留于地面的不同位置,距离最远者先行弹(tán)子。
所谓“砸”法,即是玩家用手指围捻着弹(tán)子,然后前后摆动片刻,待感觉能砸中距离自己最近的对方的弹(tán)子时,快速射出,若砸中,则赢得对方一颗弹(tán)子。若未中,则换对方进行,直至地面上的弹(tán)子被玩家们全部砸中,至此,才能开始下一轮。
所谓“弹”法,即玩家四指并拢后,将自己的弹(tán)子放置在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凭自我感觉,用大拇指使力弹出,来尝试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对方的弹(tán)子,较适用于两珠间距三步半(“半”,指四指并拢长度)距离,当然,其他距离也可使用,视情况而定。若在“弹”对方的弹(tán)子时把握不足,也可“搭桥”——借助自身另侧手臂,即用另侧手掌支撑,用另侧手腕作瞄准,然后有感觉后,尝试悬空弹中地面上对方的弹(tán)子。若弹中,则赢得对方一颗弹(tán)子。若未中,则交替进行,直至地面上的弹(tán)子被玩家们全部弹中,如此,才能开始下一轮。
所谓“滚”法,即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遥远,玩家们完全不能瞄准,此时,只能相互凭感觉,各自前后大幅度挥动自己的手臂,然后按照某方向与力度,来尝试用自己的弹(tán)子,滚”动着击中对方的弹(tán)子,或试图拉近与对方弹(tán)子间的距离。因为“滚”法,玩家可以缩短地面上弹(tán)子间的距离,也可以凭运气击中,所以通过这种玩法而赢得对方的弹(tán)子,常被其他玩家视为准头好到爆的“体现”。当然,基本上都是胡蒙的,无法连续再重现第二次。
所谓“滴”法,是指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已不足一鞋,因故意增加游戏趣味与难度(实质上只是对方不愿输而找的理由),而被对方要求拾取弹(tán)子,然后垂直放置在眼皮旁,用自身眼角余光来瞄准,外加借助自身感觉与地球重力,快速松手,就如同雨滴般下坠,尝试刚好“滴”中对方的弹(tán)子。若未“滴”中,则换对方操作,直至一方准确滴中,或迫使弹(tán)子拉远间距,不再进行“滴”模式为止。可以说,十“滴”七不沾,击中的概率很低,是比较磨人耐性的。
而“捏”法,即是弹(tán)子间距在一臂范围内,且大于一鞋距离,然后先行的玩家可以直接用手指捏取对方的弹(tán)子,是种比较轻松便利的胜利方式。值得人回味的是,如果先行的玩家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