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这眼见着大唐便要与吐蕃开战,因功受封之人想必不少,二伯又打算如何封赏这些国公呢?”
“殿下,您对咱们大唐的爵位不甚了解,爵位世袭亦是封赏。”连福解释道。
李世民点头赞同,虽说他不能受封立下战功的国公们,但可以封赏这些人后代,怎么可能赏无可赏呢!
“爵位世袭其实并不好,世袭爵位的后代之中难免不会出现难成大器之人、蝇营狗苟之辈,一旦这些人窃取高位,必然为害一方,于国不利啊!”
“那照宽儿所言,又当如何封赏呢?”
“二伯,可见过台北城中的雕像?”
“自然见过,听父皇说是你特意命人打造,意在华国官员流传于世。”
对于台北城中的雕像,李世民曾特意问过李渊,自然清楚的很,如今又经过李宽这么一提点,自然理解了李宽的意思。
“你是说大唐亦可如此封赏?”
李宽点点头:“用这样的办法封赏有功之臣有不少的好处。
其一,世间之人所图无非名利二字,既已高居国公之位,利益便足够了,他们图的便是名声,图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声,立功臣像便是给了他们这个名声,满足了他们的心愿,牢记恩德。
其二,可以令子孙后代有动力,相信二伯亦见过不少华国官员或民间百姓带着后代去雕像前指着雕像教导后辈吧!
其三,立功臣像乃是对大臣们的肯定,毕竟大臣们说做出的功绩值得如此对待。
其四,便是为咱们自己的名声了。
二伯,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名声很好听吧!若是咱们能不要脸一些,还可在功臣像钱竖起自己的雕像,名流千古不再话下。”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心动了,但对于李宽说的不要脸却不赞同,想他堂堂大唐皇帝,在位十几年令百姓富足,立一个雕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嘛,怎么就不要脸了。
正打算开口,却听连福道:“殿下,大唐并非华国,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可不少,而且大唐若像华国一般,在城门前立下功臣像,有些······”
“有些不成样子对吧!”李宽打断了连福的话,见连福点头,笑道:“你说你怎么就如此死脑筋呢,不能立雕像难道不知道用画像吗?在宫里专门找一座阁楼,用画像来代替雕像不就可以了。反正宫里废弃的阁楼不再少数,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连福无语,殿下,您还真敢说啊,宫里的阁楼那都是按照规矩所设,也就您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宫里的阁楼是废物了。
见连福没回话,李宽看向了李世民:“二伯,侄儿知道不少大臣穷惯了,见不得您多用些钱财,对于浇筑雕像一事或许会反对,但用画像,想必是不会有人反对吧!您认为侄儿的建议如何?”
对于李宽的话,李世民感触颇深,朝中大臣对他的要求异常严格,就是翻修宫殿也得劝谏了再劝谏,但对于自己一家却从来都是宽厚的。
所谓严于律他,宽以待己便是李世民对朝中大臣们的评价。
不过,在他看来,李宽还是理解的有些不到位。
虽说浇筑雕像所花费的钱财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若是将这个办法提了出来,他相信朝中反对的大臣一个都没有,就连嘴炮魏征也会欣然接受,不会提出一点反对的意见。
说到底,世上之人都逃不过名利二字,尤其以官员为甚。
“不错,不错。”李世民哈哈大笑。
“二伯觉得满意就好。”李宽笑了笑,再次建议道:“其实这次与吐蕃开战之后,二伯便可着手此事,大可以用画像和钱财来代替封赏,想必受封的国公们亦会欣然接受,感念二伯恩惠。”
“你啊,这些受封的勋贵们可不仅感念二伯的恩惠吧,你的恩惠他们可不会忘记。”李世民笑看了李宽一眼,感叹道:“不得不说,你现在的手段越发成熟了,父皇把你教导的很好,二伯在教导后辈这方面,终究比你祖父差了些啊!”
其实,李宽真没想到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对大唐的勋贵们有什么恩惠,他的想法很单纯,仅仅只是担心因为自己的关系导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失传而已。
不过,听到李世民的前半句话,李宽便明白了。
提出这种能让人青史留名的办法的人,不管是谁,只要被李世民著像传世之人,必然会心存感激的,哪怕这个提出建议的人是一个乞丐,只要李世民赞同了,这些人都得感激这个乞丐。
这眼见着大唐便要与吐蕃开战,因功受封之人想必不少,二伯又打算如何封赏这些国公呢?”
“殿下,您对咱们大唐的爵位不甚了解,爵位世袭亦是封赏。”连福解释道。
李世民点头赞同,虽说他不能受封立下战功的国公们,但可以封赏这些人后代,怎么可能赏无可赏呢!
“爵位世袭其实并不好,世袭爵位的后代之中难免不会出现难成大器之人、蝇营狗苟之辈,一旦这些人窃取高位,必然为害一方,于国不利啊!”
“那照宽儿所言,又当如何封赏呢?”
“二伯,可见过台北城中的雕像?”
“自然见过,听父皇说是你特意命人打造,意在华国官员流传于世。”
对于台北城中的雕像,李世民曾特意问过李渊,自然清楚的很,如今又经过李宽这么一提点,自然理解了李宽的意思。
“你是说大唐亦可如此封赏?”
李宽点点头:“用这样的办法封赏有功之臣有不少的好处。
其一,世间之人所图无非名利二字,既已高居国公之位,利益便足够了,他们图的便是名声,图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声,立功臣像便是给了他们这个名声,满足了他们的心愿,牢记恩德。
其二,可以令子孙后代有动力,相信二伯亦见过不少华国官员或民间百姓带着后代去雕像前指着雕像教导后辈吧!
其三,立功臣像乃是对大臣们的肯定,毕竟大臣们说做出的功绩值得如此对待。
其四,便是为咱们自己的名声了。
二伯,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名声很好听吧!若是咱们能不要脸一些,还可在功臣像钱竖起自己的雕像,名流千古不再话下。”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心动了,但对于李宽说的不要脸却不赞同,想他堂堂大唐皇帝,在位十几年令百姓富足,立一个雕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嘛,怎么就不要脸了。
正打算开口,却听连福道:“殿下,大唐并非华国,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可不少,而且大唐若像华国一般,在城门前立下功臣像,有些······”
“有些不成样子对吧!”李宽打断了连福的话,见连福点头,笑道:“你说你怎么就如此死脑筋呢,不能立雕像难道不知道用画像吗?在宫里专门找一座阁楼,用画像来代替雕像不就可以了。反正宫里废弃的阁楼不再少数,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连福无语,殿下,您还真敢说啊,宫里的阁楼那都是按照规矩所设,也就您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宫里的阁楼是废物了。
见连福没回话,李宽看向了李世民:“二伯,侄儿知道不少大臣穷惯了,见不得您多用些钱财,对于浇筑雕像一事或许会反对,但用画像,想必是不会有人反对吧!您认为侄儿的建议如何?”
对于李宽的话,李世民感触颇深,朝中大臣对他的要求异常严格,就是翻修宫殿也得劝谏了再劝谏,但对于自己一家却从来都是宽厚的。
所谓严于律他,宽以待己便是李世民对朝中大臣们的评价。
不过,在他看来,李宽还是理解的有些不到位。
虽说浇筑雕像所花费的钱财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若是将这个办法提了出来,他相信朝中反对的大臣一个都没有,就连嘴炮魏征也会欣然接受,不会提出一点反对的意见。
说到底,世上之人都逃不过名利二字,尤其以官员为甚。
“不错,不错。”李世民哈哈大笑。
“二伯觉得满意就好。”李宽笑了笑,再次建议道:“其实这次与吐蕃开战之后,二伯便可着手此事,大可以用画像和钱财来代替封赏,想必受封的国公们亦会欣然接受,感念二伯恩惠。”
“你啊,这些受封的勋贵们可不仅感念二伯的恩惠吧,你的恩惠他们可不会忘记。”李世民笑看了李宽一眼,感叹道:“不得不说,你现在的手段越发成熟了,父皇把你教导的很好,二伯在教导后辈这方面,终究比你祖父差了些啊!”
其实,李宽真没想到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对大唐的勋贵们有什么恩惠,他的想法很单纯,仅仅只是担心因为自己的关系导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失传而已。
不过,听到李世民的前半句话,李宽便明白了。
提出这种能让人青史留名的办法的人,不管是谁,只要被李世民著像传世之人,必然会心存感激的,哪怕这个提出建议的人是一个乞丐,只要李世民赞同了,这些人都得感激这个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