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1章移植问题,风帆进化(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346 字 2022-07-03

任何科技树的点亮都不是只靠嘴炮就能完成的。

斐潜脑海之中有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受限于天、地、人很多东西根本就造不出来用不了甚至连替代品都没有。

比如船。

比车船要先进很多的自然有可是能造得出来吗?

就连简单的组合都出现了问题更不用说还要用一些汉代根本获得不到的材料一些暂时还做不出来的机械组合了……

汉代船舶的发展其实已经算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但是很遗憾的是也和大多数的『玩具』一样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传承导致一些造船的技术从西汉并没有传递到东汉来也没有保留下一些技术性的文献只是一些文学性的描述性的语言居多。

汉代已经有楼船出现并且有大量辅助船只比如艨艟之类的协助作战甚至还有专门的将军校尉职位『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等也就证明了其实在汉代尤其是在西汉时期对于轮船的重视以及运用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到了东汉之后因为刘秀以及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部分都采用收缩政策导致原先秦朝在南越修建的灵渠都放弃了更不用说对于一些水域的控制和船工的培养以至于斐潜当下在长安之中竟然找不到什么专职的船工。

所幸的是马钧这个家伙的到来改变了一些斐潜对于船只研究比较尴尬的局面。

毕竟黄家之中对于船只的研究并不是很擅长有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搭配上了斐潜这个更加半桶水的家伙组合起来的时候难免晃荡得厉害。

对于造船并非是说找几根木头然后锯一锯刨一刨钉一钉就可以用了。斐潜原本以为造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又不像是后世那种机械铁甲船就改进一下现有的木质船舶应该是一件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实则是给斐潜好好的上了一课。

首先的麻烦不是解构问题而是木材。

谁能想象造一只大约一百料的木船竟然所用的大小木头要三百到四百多块或者说片尺寸大小各异然后经过造船工匠的修整一点点的添加组合最终才能成为一艘船。

所谓的船料并不是承载单位而是造船所用木料的数量。

古代船只都是用木材来建造到一艘船需要许多根木料。如造一艘需要用二十根木料才能建成的船古人就会先计算用料数量。二十料船意思就是要用二十根木料才能造成这艘船。后来随着称呼的习惯性慢慢演化船匠用来衡量船只大小便以木料使用数量多少来计算。

秦汉时期料指的是一根普通的用船木料。这样的木料一般长度大概在五六米之间直径约二三十公分之间。由于这样的一根木料在水中的浮力基本可以承载二至三个成年人的重量也就在三百多斤左右。因此随着习俗惯性的延续演化便渐渐的把船木料在水中浮力的承载量用来计算船只大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用词传承上的问题到了宋代的时候一料又变成了体积单位一料等于十立方尺(宋尺)……

因此华夏这些科技传承的尴尬就出现了懂得做的人呢不懂的说懂得说的人呢未必懂得写懂得写的人又不懂如何做因此在历史记载之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容易混淆的量词和描述最终云里雾里混沌不堪。

如果说只是造一两个小模型那么骠骑将军府后院的池子也就代替上够用了但是如果说要做一比一的实体性研究那么将军府的空间就太小了。因此斐潜就将昆明湖的一角围了起来专门用来给马钧来做轮船研究。

一到了昆明湖这里的造船工房便是被各种木头包围了。

『船桅当用直杉木船梁船枋用楠樟浅板用杂舵需用榆关棒亦用榆船橹用桧桨当用高山之栎……』马钧一边领着斐潜和黄月英前行一边对着两边堆积的木材讲解道『闻珠崖有奇木材质细腻光滑紧密重且耐渍干之不裂浸则不腐奈何不得也……』

『哦……嗯……』

斐潜只能发出一些有听没有懂的声音来附和着装出一副内行的模样来。毕竟马钧所指的木材斐潜大多数都辨认不出来只是知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后世一些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已经是够良心了否则真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处理要造一艘轮船就要十几种不同的木材然后卡在某一种木材上眼睁睁的就是造不出来那么玩三国的玩家怕是不当场疯掉才怪……

再往前走便是已经做出一个实体来的车船。

历史上的车船大概最早出现在东晋末年。《资治通鉴》之中所记载:『王镇恶率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

虽然这个描述当中并没有直言车船但是『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则是说明了当时没有人看见有桨所以看到船无桨自行便十分吃惊。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东晋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将踏轮隐藏起来的技术。

可是不知道是因为技术保密的原因还是说战乱所致一直到了唐代因为大运河的需求车船才比较明确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车船的近前的时候斐潜才真切感受到了船的大小。怎么来说呢华夏人么就是喜欢又大又白呃又黑又长嗯反正就差不多这个意思就是了。马钧也秉承了华夏的优良传统虽然说是实验作但是一点都没有模型化的意思也是造得相当大。

斐潜有些大概的印象当年看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福船和哥伦布的船的对比简直就像是姚哥和长江哥站在了一起似的足可见华夏人对于『大』的追求。

只可惜的是那个该死的兵部尚书……

斐潜吸了一口气。

如果将来要控制江南水军自然必不可少与其火烧眉毛的时候才来想着要组建水军那还不如早一些的未雨绸缪。

退一步来说即便是不惦记着孙十万那么想要对于交趾有更好的控制力度也是一样需要一只能够从川蜀到交趾的水军部队再次打通当年马援进交趾的水路承担转运人马和物资的重任。

汉代当下船只都是用桨的越大的船只便是要用越多的桨。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想想后世赛龙舟的运动员要训练多久才能达成速率一致的桨速?要知道那么多根的桨若是速度不一的话别说前进后退了船桨自个儿都能打成一团。

车船就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减少训练量而且在短途冲刺的时候有更高的速度和爆发力。当然如果说长时间长途的话那么自然还是以帆船最佳。

马钧建造的车船也是有帆的两帆只不过现在只有直立的船桅杆立着帆布都收了起来成成叠叠的堆在船板之上。车船的翻轮在两侧正中很明显甚至有些大得不怎么协调在其左右两侧还各开了三个桨孔大概是用来补充动力亦或是车船翻轮动不了的时候用来辅助航行的。

『且试行之……』

是骡子是马都需要遛一遛船只也是如此斐潜在岸上看着船只在马钧的号令之下开始运作起来巨大的轮车在人力的踩踏之下旋转了起来涌动起大量的水花离开了岸边朝着昆明湖内部驶去。

翻滚的轮车击打着水面激扬起巨大的浪花然后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车船在昆明湖上的新进速度非常快大概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是走了接近大半圈然后重新绕了回来停在了岸边下了锚。

一切似乎都对似乎又不是很对。

船只在岸边停稳了之后斐潜登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