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7章工业新进,玉钢新生(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531 字 2022-07-03

那一顿饭诸葛亮吃得很用心。

但是吃完了会不会有一些心得体会斐潜却不得而知了。

至于诸葛亮将来会不会因此得出一个怎样的感悟会不会明白所谓朴素的民生才是这个世界的基础这不是斐潜所能控制的因为诸葛亮和郭嘉一样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而聪明人认知这个世界都有他们自己的模式和方法只有他们自己想通了才最为有效。

也最为长久……

就像是历史上诸葛亮就算是伪善也好独裁也罢但是至少他做到了他说的那些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像是司马懿那样谋划皇位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他不屑于去做甚至忙到了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教导。

当距离最大的诱惑只有一步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跨过那一步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直接在诱惑前倒下跪舔了。

当然经历不一样结果也有些不同就像是钢铁锻打的模式不一样产出的品质也不同。

诸葛亮或许直至现在依旧不明白斐潜为什么要留着荆州这个问题但是斐潜期盼着有一天诸葛亮能够想明白。这也是斐潜带着诸葛亮去吃一餐农家饭的原因。

有时候想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诸葛亮到现在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甚至连历史上的他原本的标准都没有达到简单来说真的只是一个青春版看起来外观差不多平常时候性能似乎也差不多但是如果高负荷运作的时候就未必能够流畅了。

诸葛亮虽然已经足够贴近基层了甚至在南阳也亲自耕田但是斐潜相信那只是体验生活体验就像是什么大明星大演员然后装个样子拔个菜但是要真的一年到尾种地耕田么呵呵抱歉。

所以说到底诸葛亮的角度比陈群要好很多但是依旧站得不够低……

士族对于整个大汉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同样的士族的弊端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到了当下展露无疑。打个比方来说士族对于大汉就像是大脑一开始是作为智慧基础存在引导着大汉披荆斩棘前进的但是现在大脑要侵占手脚的空间然后试图将手脚全数吞噬到自己肚子里……

只有一个大脑是无法抵御外敌的就像是孔孟之道文化昌盛的宋代。没有或是缺乏大脑只有手脚强悍也不行就像是元代无法长久。

因此必须有一个度大脑要有手脚也要有并且还要有铁和血。

陈群鲁肃诸葛亮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感知所以他们都看到了一部分但是也忽略了另外的东西而站在斐潜的角度推动这个世界向前的不是他们三人看到的表象而是在表象之下的那些内在联系……

农桑解决生存问题工匠技术则是带动了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会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商贸将这些产品滚动起来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然后士族子弟记录总结提供思路和方向并且引领着持续向上攀升向外发展这才是斐潜当下强大的根本也是希望未来大汉能够持续下去的模式。

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部分都不容有失。

就像是春耕农桑很重要但是工业也同样重要一样。

斐潜现在就在长安的工房之中这里是长安渭水下游不管是利用水力还是排污都比较方便。没办法这个年代讲究不了太多。在工房的周边还有一个大校场常年驻扎兵卒一方面练兵另外一方面就是专门负责这里的安全巡逻防御。

这里不是斐潜自夸是全大汉技术最为完备最为先进的冶金工房。原本在平阳的工房有一半的工匠转移到了这里或者说长安工房基地的建设完毕使得斐潜麾下的高级冶金工业扩大了一倍。

在平阳的工房现在主要研制一些比较机密一些的东西然后是由黄氏家族里面的大匠黄斗来负责而相对来说比较大众一些需要大量产出的就转移到了长安这里一方面相对来说交通比较方便一方面也有比在平阳更充足的水力资源可以更大规模的提供一些物品的产量特别是钢铁。

当然工房的搭建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高炉和水力设备的配合也是需要磨合的因此直至现在这里的工房才算是进入了完全体向着更高的技术方向前进。

从某个角度来说华夏汉代的技术发展要得益于春秋战国的遗产也要得益于那个野心勃勃的汉武帝或者说得益于战争。

秦王朝为了获取战争上的优势所以将青铜器的制造推上了巅峰。

而汉代为了和匈奴对抗整个铁器工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冶金是整个科学技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不是仅凭文人凭空畅想也不是完全依靠工匠的苦干而是在不断的试验和失败之中由双方紧密的合作不断总结才有可能盛开出绚丽的花朵。

斐潜到了汉代的时候就觉得汉代冶金工艺很奇葩……

华夏在青铜时代的起步其实是比较后进的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才出现若干小件铜器冶金技术起步就比地中海那边要晚了不少。

到了商代才第一次出现铁器铜钺铁刃而且这个铁还是铁镍合金也就是比较典型的陨铁质地很有可能就是天降之物冶炼而成的。到了西周在冶金方面基本情况依旧发展不多依然是不会冶铁的。

在春秋的某个时期华夏人终于是找到了冶铁的方法。

这个冶铁起步应该说是比较晚的也比较低。

同时更让华夏悲催的是华夏的铁矿么品质都不是太好……

或许是负负得正或许越是差的压制便越能激发出华夏人的『根性』一般华夏从汉代开始走出了一条不怎么一样的甚至比较奇葩诡异的冶铁道路。

其实在汉代发展冶金技术之前在华夏土地上混战的各个战国包括青铜巅峰的秦国都已经在着手改进铁产品质量了。在对战国时代铁器的金属检测中发现了类似于球墨铸铁的组织结构在锻造技术当中也点亮了折叠锻打的技能然后同时点出了鼓风机。但是因为铁矿品质的问题直至战国结束的时候依旧没有能够直接出炉使用的合格钢铁。

于是乎汉代人就说算球了老汉不要直接能直接一炉子就出好钢先出铸铁罢……

然后就在汉代工匠和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出现了一个在冶金历史上很诡异的结果直接就出现了液态流动冶金产品和可连续不间断的生产工艺流程!

而这个模式直至两千年之后依旧在使用……

所以斐潜才会觉得怪异因为若是将服装变一变生产车间变一变其生产流程的本质其实没有什么和后世太大的差异。

然后因为铸铁太脆然后又催生出了『炒钢法』!要知道西方出现炒钢法可是在17世纪了虽然说原材料和生产工具有些不同但是工艺上是一致的。

至今为止斐潜依旧找不出『炒钢法』这个方法究竟是哪一个工匠亦或是哪一个士族子弟发明的反正没有看到具体的记载似乎在汉武帝时期就这样奇葩的出现了却只是留存了方法却没有发明者的姓名。

铸铁是因为含碳太多因此铸铁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的碳就同空气持续反应同时加以搅动就像炒菜一样称之为炒钢法。如果操作适当可以直接得到品质很好的钢然后再不济也是熟铁。

当然实际过程炒过头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不小心炒成熟铁的概率非常大。熟铁也不能用于兵器上所以斐潜现在这个工房在做的就是合金的雏形『灌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