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3章谁赢谁输(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410 字 2022-10-27

青龙寺。

有几个人在一个小院落之内神色有些慌乱。

郑玄在这个院落里面闭关。

郑玄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走出房间了。

国渊刚走出来就被其他人围住『郑公郑公如何?』

国渊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师尊还是不愿意停下来……』

『这要如何是好?这正经正解重要但郑公身躯也同样重要啊!』

『就是就是。』

众人急切的跳脚。

『要不报给骠骑?』

国渊思考了一会儿『可以此外……我去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可是与郑公……』

『这个我知道』国渊停顿了一下『不过现在我们都是小辈可直言师尊之违者也就是水镜先生了……你们分出一人去禀报骠骑我去请水镜先生……其余在此小心伺候切切不可大意!』

商议已定国渊和众人便是分头行事。

自从人类拿起了第一块石头制作出了第一柄石斧之后人类就和工具形影不离了。可以说没有了工具人类至少有八九成的能力是用不出来在野外几乎就是任勐兽宰割但是有了并且善用工具之后人类就真正的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霸主。

文字也是一种工具。

青龙寺就是研究推广这个工具的平台。

这个平台是斐潜创立的但不是属于斐潜一个人的。就像是儒家经典有很多是孔子或是其弟子编撰的但并非意味着这些经典就是孔子或是其弟子个人的。

儒家起初秉承光扬壮大有教无类的策略嗯简单来说就是免费策略近乎于无偿的传授知识毕竟一条腊肉就可以无期限的学习这怎么说都比某些人一个月的保质期要强罢?

但是很快的儒家子弟进入仕途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怎样从平台上垄断然后捞取钱财权柄了。不是说不能当官赚钱而是当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平台所有的目的都只是奔着钱去的而将其他方面置之不顾那肯定就是迟早完蛋。

郑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改变了自己。

郑玄起初来长安的时候只是想要给他以及给他的弟子找一个晋升的台阶的。

当然也是为了躲避战争。

普通百姓别看嘴上叫嚣着如何但是真面对战争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喜欢。

郑玄也不例外。

他厌恶战争。

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斗在郑玄眼中都是不义的。曹操挟持天子是不忠的而在关中的斐潜虽然说也有些不忠不义的苗头但是比较轻微就像是汉灵帝时期的各地太守诸侯一般说不忠不义么确实也有这个各地太守多少也有但是至少表面上是尊天子的……

一开始到长安的时候郑玄还试图融入斐潜的政治圈子里面企图影响斐潜让斐潜走向『正确』的道路但是没想到郑玄他到了长安之后反倒是被斐潜拉着进了青龙寺然后就陷在其中出不来了。

随着关中三辅周边的威胁消除整个关中包括周边的地带都迎来一段和平期。在这个和平期之中关中三辅和周边的百姓都享受到了一段最为惬意的生活尤其是对于曾经遭受重大伤害的关中百姓来说远离战争就是远离了最为残酷的灾难。

战争之中无数年轻的生命就那样消逝。他们本可以在家里安心的陪着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耕作生产闲暇之时跟朋友们喝酒吹嘘就像是郑玄的孩子一样原本应该有更为长久的未来但是战争带走了一切。

战争不只是带走了年轻的男丁也带走其他的人口有些是被抓做劳役有些则是因为间接伤害而死亡。每次的战争基本上各地诸侯都要召集赋税这些赋税就要分摊压在属地之内百姓的身上他们的粮食会被强行征收留下的粮食甚至不够家庭食用有的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饿死。

人打光了耕地变得荒芜没有了后续的耕作自然就出现粮食短缺的大问题那些诸侯们只想着让自己的领土更大却没有想着底层那些用树皮草根来充饥的百姓……

郑玄对于其他的诸侯都很失望认为斐潜才是一个算得上比较好一些的诸侯。至少在斐潜治下的百姓生活得比较幸福。

如今的关中三辅享受了数年的太平再加上斐潜的用心经营呈现出非常的繁荣趋势。没有战乱困扰的辛勤华夏百姓是非常能吃苦的尤其是那些定居下来的流民更是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关中三辅的百姓不必再拿出活命的粮食来支援战争也不会无偿的将大批的年轻人送往战场反而是因为军务的福利太高而争抢着报名这让郑玄不由得万千感慨也更加意识到了斐潜的不同。

或许只有斐潜才能做到这一切。

关中的官吏虽然也有偷懒的甚至还有恶劣的但是整体上和山东那边的官吏完全不同他们是能讲道理讲律法的不会胡作非为那些凶残剥削胆敢乱来的乡绅都被收拾了剩下的恨不得将自己是个好人直接写在头顶上。

郑玄经常坐着车到乡野之中看着庄禾成长看着农夫忙碌看着孩童在树下嬉戏。

每当这个时候郑玄就很开心。如此发展下去不出十年顶多二十年就能再现大汉的盛世了。只不过郑玄觉得自己可能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可是郑玄依旧能想象到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定然是非常的繁荣百姓都很富裕说不得家家户户都能坐得上马车在耕地里有牛拉犁在民宅里有鸡鸣犬吠。

有衣有食有笑容。

这就很好了……

所以郑玄更加迫切的想要留下一些什么他觉得他在政治民生上无法给与斐潜更多的帮助因为他发现斐潜做得比他原先设想的都要更好所以只能是在文学上给斐潜留下些点东西。

至少郑玄觉得在文学方面上他不比蔡邕差多少。他有这个信心。

郑玄想要留下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经文的注解还有古今经文的差异变化甚至对于学宫的未来制度发展都想要写下来留下来……

要写的东西很多可是郑玄的精力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有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打盹。

他痛恨自己居然会打盹可是他无法控制这一点即便是他主观上多么的抗拒但是在他疲倦的时候就会随时进入打盹的状态。

打盹的时间不长或许是一息或许是一炷香但这个事实让郑玄很是难堪。因为在郑玄的观念里面打盹是偷懒的人才会做的事情他已经一辈子都没有打盹没想到临到老了却开始打盹了。

越想要改却越是无法改郑玄最终无法接受这一点他把自己关了起来不见外人不分日夜的开始赶工要将他所知晓的东西写下来留下来。

郑玄一闭关好多人都有些担心。

司马徽来了到了郑玄闭关的门外沉默了一阵之后上前叫门。

郑玄有些意外但还是不愿意开门出来他在门内询问司马徽的来意。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司马徽并没有计较郑玄闭门『如车远行急则易覆。不如缓步见山川之美亦让舆马暂歇查补损耗便于将行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