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戍边策(2 / 2)

终宋 怪诞的表哥 1516 字 2022-10-22

这次李曾伯在陇西挨了打痛定思痛又或许是与吴潜谈过之后想到自己六十余岁高龄想要捉住这最后的年景最后再成就一番功业他渐渐显得激动起来。

哪怕不敢比霍去病他也想效仿在安史之乱后为大唐收复河西的张议潮。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若说张议潮克复河西走廊是“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到如今历经五代、西夏蒙古左衽了几百年那是数都数不清了。

李曾伯不仅是想要这份功业也是因这想到都觉得沉甸甸的痛、以及沉甸甸的责任。

两人又说了许久……

李瑕一开始真没想要吞下河西走廊与河套那么大的地方。

听李曾伯一说他确实有些被说动了。

拿下这样的战略要地对忽必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也确实只有这最后的机会了。

但他还是很冷静提笔在纸上又标注了几点沉吟道:“下一个问题是我们打得下这些地方吗?打下之后又如何守?”

李曾伯虽是今日才思考这个问题却已有了大概的思路。

“若有两万骑兵足以攻打了。这片地域基本是西夏国故地看着虽大实则人口并不多……”

说到河西走廊与河套的人口因大宋基本就没有占据过这些地方也只能依照对西夏的了解来进行推断。

宋军对战西夏屡战屡败认为西夏有五十万兵力再考虑到西夏“无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而来”那西夏人口最盛时也不过在两百万人左右其疆域虽广却有太多沙漠人口集中在州城附近。

在这本就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蒙古对西夏的屠杀也只需要用“灭族”两个字来概括。

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上生存的原本是党项人。

党项是一个融合了各部、高度汉化的族群现在被灭掉了。

被灭掉的意思就是它已经消亡了没有了整个文明被抹掉了。

除了被屠杀殆尽幸存的党项人一部分归顺蒙古成了蒙人、色目人;一部分逃往中原成了汉人;一部分南下吐蕃。

至此整个河西走廊的人口更少基本都是征发来的探马赤军、从草原迁来的牧民、西域通商的色目人以及阔端一系从各地掳掠来的大量驱口。

“河西走廊地域虽大却只需攻下西凉、甘州、肃州、瓜州等地即汉武帝所设的河西四郡……”

李瑕一边听着目光看去见李曾伯的手一直捂在膝盖上。

想必是年纪大了今日一下雨风湿发作。

雨滴打在屋檐上响个不停李曾伯与李瑕也长谈了很久很久。

他们所谈的事绝不容易。

也必然面对蒙古军队强烈的反扑。

奇怪的是对此保持冷静的是李瑕而年老体迈的李曾伯反而更有种少年般的冲动。

“活到这把年纪我已不剩几年了用这最后数年为中原将这西北门户夺回来。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但愿生入玉门关。我不同一世偏安唯盼能死在玉门关……”

~~

是夜。

李曾伯回到驿馆犹心神激荡久久不能入眠。

他忽然又想到在临安时与贾似道的详谈。

为保大宋社稷除掉李逆吗?

相比于今日与“李逆”相谈的事业孰轻孰重?怎么选择?

是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是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该“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还是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家男儿的志向抱负写在唐诗里。

李曾伯干脆翻身而起铺开纸墨欲写封书信训一训贾似道。

然而笔尖才落又觉与那江南水乡里的平章公无甚好说的。

于是与贾似道说都懒得多说了。

干脆写下了一首以往作的诗。

那是在襄阳时经过隆中借诸葛亮咏志的诗。

烛光忽明忽暗李曾伯奋笔疾书留下一列列金钩铁划的字迹。

“老瞒晚当汉道卧黑云触天月新破。英雄湖海应如响独向南阳静中坐。”

“当时不遇刘豫州抱膝吟啸谁为酬?本图一旅复夏祀岂为万户伸韩仇。”

“……”

“空存遗庙千载后过者犹知袒为右。呜呼龙乎如有灵盍使胡营落天狗?!”

毛笔被掷在桌上。

李曾伯推开窗向西望去吐出一口浊气顿觉胸襟一阔。

这一首旧诗写的是诸葛北伐是复夏祀是冠裳右袒是汉道永昌。

多年过去当年咏的志向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