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五京格局(2 / 2)

春秋战国时期王后要是想参与政治的话参与的程度可以很深。

芬嬴算是已经很少参与政治只有在涉及智开的时候才会关注。

智瑶头都没抬说道:“既是太子怎可不为国效力。”

讲实话主要是没有多余的操作空间要不然智瑶都想在智开还小的时候丢出去放在普通人家去养或是干脆一点让智开流浪。

没错学的就是秦国对继承人的教育方式绝不让继承人在安逸的环境成长能给予多少磨难就有多少。

那样的教育方式下继承人或许会恨父母等待懂事并且接管国家一定会变成感激。

好多继承人不是傻他们相反很聪明奈何接触到的人物和事情都有限不是太容易被人湖弄便是因为没有历经过挫折之下第一次遇到挫折就废了。

秦国是那样两汉也是甚至翻阅史书看看历朝历代那些明君的成长轨迹会发现绝大多数经历过磨难。

不过没有将春秋战国的君主算进去诸夏历史上虽然有两百多位皇帝明君也就那么几个。

芬嬴坐到智瑶边上低声说道:“此事不可使弥子知晓。”

智瑶又不傻。

太子妃有身孕知道原国正在力图灭掉宋国有个什么差池就不好了。

“女人真是命苦。”芬嬴又说道。

智瑶知道在内涵什么。

想当初智瑶没有顾忌到芬嬴的感受说要让赵氏在晋国除名就做了。

这种时候男人说什么都是错的。

智瑶总不能说当时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没有那么干的话芬嬴等来的会是自己的丈夫脑袋被做成酒杯智氏一定会灭亡族人也将无一存活其中包括芬嬴生下的孩子吧?

事情没有发生讲出来有什么意思。

再则作为胜利者的智瑶被妻子滴咕几句又怎么了?

芬嬴知道分寸与智瑶闲聊了几句没有讲更多就离开了。

本来在处理政务的智瑶被打断节奏发现自己无法再静下心来索性吩咐道:“寡人巡城。”

一句话而已不知道多少人要忙得像是陀螺那般并且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大约两刻钟之后智瑶已经出了宫城。

当前的“中京”只是宫城部分被完善约百分之六十会有这个百分比还是因为智开举行大婚的缘故。

知道一件事情吗?哪怕是进入帝国时代的阶段皇帝的皇宫也不是百分百的完工率其实是会留下一定区域荒废有需要再临时做出规划。

作为原国的新都城智瑶的计划是往又大又宏伟的趋势建造在这种理念下的“中京”城墙长度有二十二里宽度则是十九里。

因为“中京”够大的关系城墙直接延伸到大河边上为此还涉及了挖一条水渠作为护城河再将水引到城内的设计。

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原国初期投入的人手超过三十万奴隶后来将普通人的徭役加进去每年征调二十万左右的徭役等于一年维持五十万劳动力在修建城池。

两年过去之后宫城的完成度有百分之六十城墙则是已经修建完毕给予普通人的居住区和其它用途区域的完成度应该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

能够有那么快的进度主要是投入的工具足够多再来是真的好用和便利。

这么说吧仅是吊轮的使用本来要动用庞大人力才能吊上高度的东西两三个人合作就能完成。

投入使用的工具可不止是滑轮甚至铺设了木头轨道用于运输其它可以节省人力的工具更是多不胜数。

根据公输班的估计再有两年就能让“中京”该完工的全部完工。

可能是进度太快的关系公输班给智瑶说了一个建议认为可以在北城门之外修建一个大型渡口便于货物的往来。

不出现干旱的话除开极个别险峻的河段大河确实能够用来河运不利用起来还真是可惜了。

只不过利用大河进行运输有时限性每年至少有两个月是结冰的状态不像大江只要进行疏通就能不限季节使用。

智瑶当初本想将新都城命名为“长安”的后来改为“中京”是有新的情况。

都城选择在卫地以当前原国的战略需要很合适在“一天下”之后还是位处国家的中心位置。

以交通便利来说“中京”作为都城更加合适要说有什么隐患一来是在大河边上再则就是一马平川导致无险可守了。

按照智瑶的设想原国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新的敌人一座“中京”只是开始未来智瑶会在秦地再起一座大城不会用“长安”这个名字将采用“西京”进行命名。

有了“中京”和“西京”再来一座“东京”和“南京”就很合适。

“东京”会选在燕国的都城。

“南京”则是选在楚国的都城。

初期这些用“京”命名的城池一定是军事重镇用以稳固对当地的统治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成功融合了当地人城池则会变成大都市。

这个设想智瑶跟智开谈过一致认为或许会消耗很多人力物力然而对国家的用处却是极大说什么都应该将计划贯彻实施下去。

耗费再大的人力物力能跟形成稳固统治相比吗?显然是不能的。

至于原国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城池会不会被夺取?真的恶劣到那种地步或许还能依靠其它“京”级别的城池苟延残喘图谋再起不然就是基本盘都已经烂透了要么是彻底救不回来怎么都能当作原国曾经存在的痕迹。

“过年我就五十岁了?”智瑶站在北边的城墙之上吹着风眺望远方感觉时间真是过得好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