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你还有什么,尽管说出来。”赵晤看向杜锦宁的眼眸已闪闪发光了,就跟看到了绝世珍宝一般。
“微臣一直说的是‘工商’二字,那么发展商业的同时,必然得大力提倡和发展工业技术。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比如把初级农产品黄豆制成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豆腐,是需要技术的;把棉花纺织成布匹售卖,也是需要技术的。”
“而这技术,不光是指纺织的技术,更指制造纺织机的技术。如果有匠人改进纺织机,使其效率大大增加,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让布匹的质量花『色』更好,那这是不是对大宋的纺织业有巨大贡献呢?如果皇上赏赐给这个匠人以金银,赐予亲手书写的匾额,或是是奖励他家识字之人做个小官吏,匠人受此激励,是不是更加积极地去改进纺织机,从而促使整个大宋纺织业的发展呢?咱们大宋纺织业先进了,织出来的布既便宜又美观,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商品卖到日本、新罗等国家,垄断他们的市场,从而进一步掌控这些区域呢?臣把试点定在南边有大港口的地方,用意就在此。”
“不光是纺织业,还有农业。农业技术就更重要了。臣写的《种田记》的效果,想来皇上也看到了。臣不过是把‘再生稻’这个方法提出来,就让种植再生稻的农家收获了多一半的产量;而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施开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赵晤想问的。
他忍不住打断杜锦宁的话,问道:“爱卿书里说的双季稻,真能在江南实施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以的。”杜锦宁道,“臣在书里提及双季稻,却又没让市场准备太多的占城稻,就是想让一部分人先试行双季稻。就算失败了,对于整个江南以至大宋都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再生稻的成功,杜锦宁在《种田记》里提出双季稻后,赵晤就派人去调查了,想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去试种双季稻。毕竟早稻失败,晚稻也不成功,这一年的收成就完蛋了。一旦跟风种植双季稻的人太多,由于江南是大宋的主要产粮区,那么对整个国家都是有影响的。
结果派去调查的人回来禀报,杜锦宁并没有从南边运占城稻过来卖,一般的庄户人家根本找不到稻种。唯有那些世家在市场上搜罗一番,这才找到了二三百斤占城稻。一亩田地需要稻种八九斤,二三百来斤种子只能种三十来亩田地,这点稻种种下去,对江南的粮食产量影响连点水花都没起。
赵晤放心之余,当时还觉得杜锦宁没有世家的那种经济头脑。
可现在听杜锦宁这么一说,他才知道是杜锦宁的用心良苦。这位新科状元尽管只有十五岁,且出身寒门,身边也没人指点,但做事能有这样的大局观,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你接着说,你接着说。”说着看到杜锦宁还站在那里,赶紧又叫太监搬了椅子来,“坐下说。”
杜锦宁谢了恩,坐下继续道:“臣刚才说了,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
-->>
“你还有什么,尽管说出来。”赵晤看向杜锦宁的眼眸已闪闪发光了,就跟看到了绝世珍宝一般。
“微臣一直说的是‘工商’二字,那么发展商业的同时,必然得大力提倡和发展工业技术。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比如把初级农产品黄豆制成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豆腐,是需要技术的;把棉花纺织成布匹售卖,也是需要技术的。”
“而这技术,不光是指纺织的技术,更指制造纺织机的技术。如果有匠人改进纺织机,使其效率大大增加,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让布匹的质量花『色』更好,那这是不是对大宋的纺织业有巨大贡献呢?如果皇上赏赐给这个匠人以金银,赐予亲手书写的匾额,或是是奖励他家识字之人做个小官吏,匠人受此激励,是不是更加积极地去改进纺织机,从而促使整个大宋纺织业的发展呢?咱们大宋纺织业先进了,织出来的布既便宜又美观,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商品卖到日本、新罗等国家,垄断他们的市场,从而进一步掌控这些区域呢?臣把试点定在南边有大港口的地方,用意就在此。”
“不光是纺织业,还有农业。农业技术就更重要了。臣写的《种田记》的效果,想来皇上也看到了。臣不过是把‘再生稻’这个方法提出来,就让种植再生稻的农家收获了多一半的产量;而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施开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赵晤想问的。
他忍不住打断杜锦宁的话,问道:“爱卿书里说的双季稻,真能在江南实施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以的。”杜锦宁道,“臣在书里提及双季稻,却又没让市场准备太多的占城稻,就是想让一部分人先试行双季稻。就算失败了,对于整个江南以至大宋都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再生稻的成功,杜锦宁在《种田记》里提出双季稻后,赵晤就派人去调查了,想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去试种双季稻。毕竟早稻失败,晚稻也不成功,这一年的收成就完蛋了。一旦跟风种植双季稻的人太多,由于江南是大宋的主要产粮区,那么对整个国家都是有影响的。
结果派去调查的人回来禀报,杜锦宁并没有从南边运占城稻过来卖,一般的庄户人家根本找不到稻种。唯有那些世家在市场上搜罗一番,这才找到了二三百斤占城稻。一亩田地需要稻种八九斤,二三百来斤种子只能种三十来亩田地,这点稻种种下去,对江南的粮食产量影响连点水花都没起。
赵晤放心之余,当时还觉得杜锦宁没有世家的那种经济头脑。
可现在听杜锦宁这么一说,他才知道是杜锦宁的用心良苦。这位新科状元尽管只有十五岁,且出身寒门,身边也没人指点,但做事能有这样的大局观,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你接着说,你接着说。”说着看到杜锦宁还站在那里,赶紧又叫太监搬了椅子来,“坐下说。”
杜锦宁谢了恩,坐下继续道:“臣刚才说了,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