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从容相爱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南北公社地处南北交界,一条海拔高达1700米的山脉横穿而过。独特的气候和地形使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表现最为分明的就是梨树大队和黄土大队。
两个大队虽然只隔了一条河流,但地貌差异巨大。
地处北方的黄土大队,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黄土大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除了靠近河流的地方有狭长的绿植带,其他地方满眼望去都被黄土覆盖。人们住的大多都是窑洞,吃的方面,因为农作物产量低、种类少的缘故,大多都是粗粮而且吃不饱。
而南边的梨树大队地处洼地,海拔只有400米左右。又因为背靠大山,降水量相对丰富,土地肥沃,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都能种植。满大队的梨树,三月花开时节美轮美奂,八月梨子成熟时虽然因为口感不佳卖不了什么钱,但却可以用来解渴充饥。所以梨树大队虽然人多地少,但基本的温饱还是不愁,至少从来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席桓木下乡时,席家正是遭难的时候,父亲席继国被打成了反动派,作为“黑五类”,自然没什么好待遇。
原本席桓木被安排插队的地方是黄土大队。当时他还不满16岁,刚从少管所出来,又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和一天的汽车颠簸,整个人不但面黄肌瘦,还一脸菜色。
各大队负责人到公社接人时,黄土大队支书嫌弃席桓木干不了活还随时可能一命呜呼的样子。光面堂皇地说着黄土大队条件不好,把人接过去就是害了一条命,最后却挑了一个漂亮的女知青,把席桓木给换了下来。
其他大队的人也不想接受这么个烫手山芋,虽然是个“黑五类”,但听说家里以前也是大有来头的,万一真出了事,也是个麻烦。
席桓木既尴尬又屈辱,作为席家集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什么时候像货物一样被人评头论足,还被嫌弃地推来推去
最后还是梨树大队的队长看不过去,也实在可怜这个年龄最小的娃。想着梨树大队条件虽然也不好,但还不至于把人饿死,便把人给领了回去。
很多年后,梨树大队队长王明全都在为自己当初的英明决定而自得不已。
梨树大队地少人多,接到知青下乡的任务,好不容易找了块地修了几间土房,但已经被前几批分下来的知青住满,每间屋子四五个人,再安排人挤进去,住不住得下先不说,倒是知青们估计全都有怨言了。
但队里也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空地专门给知青建房子了,大队小队的干部们一开会,商量了半天,大家一致决定干脆把人安排到社员家里吧。有家里相对宽敞又自愿接纳的,就向队里报名。也不白住,反正知青们每人都有一百多块钱的安家费,住到哪家这钱就是哪家的。
这可是一百多块啊,现在队里有几户人家能有这么多存款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现在匀出一间房就能得到,没有人不愿意。因此不管家里情况啥样,大家基本都报了名。最后大队长和支书哭笑不得的选了家里房子较好又相对宽敞的人家。
也是缘分,当时夏家为了夏建国结婚,新建了两间泥砖房。夏家一共才四口人,就有四间房,绝对算得上宽敞了。所以等大队长把人接回队里,夏忠就把看着顺眼可怜的席桓木接回了家,甚至将两间新屋子中的一间拿出来给席桓木住。
也因为住的是新房,睡的是新炕,更因为夏家母女爱干净,席桓木躲过了跳蚤一关,没有像其他很多知青一样,被咬的满身红包,甚
-->>
南北公社地处南北交界,一条海拔高达1700米的山脉横穿而过。独特的气候和地形使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表现最为分明的就是梨树大队和黄土大队。
两个大队虽然只隔了一条河流,但地貌差异巨大。
地处北方的黄土大队,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黄土大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除了靠近河流的地方有狭长的绿植带,其他地方满眼望去都被黄土覆盖。人们住的大多都是窑洞,吃的方面,因为农作物产量低、种类少的缘故,大多都是粗粮而且吃不饱。
而南边的梨树大队地处洼地,海拔只有400米左右。又因为背靠大山,降水量相对丰富,土地肥沃,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都能种植。满大队的梨树,三月花开时节美轮美奂,八月梨子成熟时虽然因为口感不佳卖不了什么钱,但却可以用来解渴充饥。所以梨树大队虽然人多地少,但基本的温饱还是不愁,至少从来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席桓木下乡时,席家正是遭难的时候,父亲席继国被打成了反动派,作为“黑五类”,自然没什么好待遇。
原本席桓木被安排插队的地方是黄土大队。当时他还不满16岁,刚从少管所出来,又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和一天的汽车颠簸,整个人不但面黄肌瘦,还一脸菜色。
各大队负责人到公社接人时,黄土大队支书嫌弃席桓木干不了活还随时可能一命呜呼的样子。光面堂皇地说着黄土大队条件不好,把人接过去就是害了一条命,最后却挑了一个漂亮的女知青,把席桓木给换了下来。
其他大队的人也不想接受这么个烫手山芋,虽然是个“黑五类”,但听说家里以前也是大有来头的,万一真出了事,也是个麻烦。
席桓木既尴尬又屈辱,作为席家集万千宠爱的天之骄子,什么时候像货物一样被人评头论足,还被嫌弃地推来推去
最后还是梨树大队的队长看不过去,也实在可怜这个年龄最小的娃。想着梨树大队条件虽然也不好,但还不至于把人饿死,便把人给领了回去。
很多年后,梨树大队队长王明全都在为自己当初的英明决定而自得不已。
梨树大队地少人多,接到知青下乡的任务,好不容易找了块地修了几间土房,但已经被前几批分下来的知青住满,每间屋子四五个人,再安排人挤进去,住不住得下先不说,倒是知青们估计全都有怨言了。
但队里也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空地专门给知青建房子了,大队小队的干部们一开会,商量了半天,大家一致决定干脆把人安排到社员家里吧。有家里相对宽敞又自愿接纳的,就向队里报名。也不白住,反正知青们每人都有一百多块钱的安家费,住到哪家这钱就是哪家的。
这可是一百多块啊,现在队里有几户人家能有这么多存款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现在匀出一间房就能得到,没有人不愿意。因此不管家里情况啥样,大家基本都报了名。最后大队长和支书哭笑不得的选了家里房子较好又相对宽敞的人家。
也是缘分,当时夏家为了夏建国结婚,新建了两间泥砖房。夏家一共才四口人,就有四间房,绝对算得上宽敞了。所以等大队长把人接回队里,夏忠就把看着顺眼可怜的席桓木接回了家,甚至将两间新屋子中的一间拿出来给席桓木住。
也因为住的是新房,睡的是新炕,更因为夏家母女爱干净,席桓木躲过了跳蚤一关,没有像其他很多知青一样,被咬的满身红包,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