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不得不反(1 / 2)

时空走私1859 庄不易 2175 字 8个月前

x 精武军剪辫子了不是一个两个是大规模的集体剪辫子这种事根本就瞒不住因此很快就以让人吃惊的速度向外传播而这件事的劲爆程度跟劫漕银的事件也不相上下了甚至某种程度上还犹有过之。

在满清一朝没有特殊原因而随意割辫子是个重罪算是有法可依不过要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那必须官府还有强力的执行能力也就是说必须是所谓盛世。

可到了咸丰时代四处战乱官府在各地的统治力急剧降低别说李永吉的统治区域内了只要出了京津范围内哪怕是离京城不算远的山东此时的清廷也无法完全掌控官府自然没能力也没那个精力去监督你剪没剪辫子。

也就是说在咸丰年间你只要不是在清廷控制力严的地方私下剪辫子基本就没什么大问题至少官府对此没太大约束力。

比如在上海有不少中国人买办很多为了讨好洋人就是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可也没见官府把这些假洋鬼子怎么样过反倒是民间的老百姓对这种假洋鬼子或者说二鬼子深恶痛绝。

事实上对剪辫子的问题到了咸丰年代除了京城周边的京津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方的老百姓清廷已经无法对辫子问题作出多么严格的惩处了这些清廷控制力弱小的地区里老百姓之所以还不剪辫子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汉人真正在屠刀下被强制性的易服剃发汉人也强烈反抗的阶段也就只有在清初那么一小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康熙末年以后。随着清廷政权逐渐稳定随着老一辈人逐渐逝去随着愚民政策的强力推行新一代人从小就开始在辫子的环境下成长也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了。

就这样两百多年过去久而久之到了咸丰年代的时候无论满汉蓄发留辫子都已经成了所谓祖宗习惯。此时满人就不说了汉人别说自己剪辫子了。别人剪了你的辫子或者你的辫子不小心断了用不着官府找麻烦自己可能就如丧考妣要死要活了。

习惯的威力是强大的而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时间的积累要想在短期内扭转世人已经熟悉的习惯光靠说服教育是没用的要么来一次激烈的思想冲击。要么来个强制推行。

过去李永吉就是顾虑到大家的习惯加上自己的实力还不足所以并没有强制推行剪辫子。这除了不想刺激清廷外也有不想过早刺激清朝汉人习惯的想法总想着先改造了思想然后再慢慢来。

谁知道。这一次精武军却同时自发的剪了辫子这却是让李永吉自己都吃了一惊。

的确要说那些李永吉最早招募的那批人肯剪辫子。李永吉一点也不奇怪他们至少跟了自己近一年时间期间学了太多有悖这个世界礼法的东西皇汉主意思潮早就重新抬头他们肯剪掉辫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然而前不久精武军在经过又一次的大扩军之后那些新招募的新兵就未必也如此了他们也可能剪辫子唯一的解释就是害怕或者说是投机是一种交投名状的行为。

他们是通过剪掉辫子来显示对精武军以及李永吉的忠诚不过这样一种行为也再次把李永吉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毫无疑问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关键时候精武军全体官兵忽然大规模的剪辫子与其说是表忠心不如说是逼宫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黄袍加身!

要知道这些人剪辫子的时候李永吉自己都还没剪呢而且朝廷刚下了嘉奖与封赏你这头就齐齐剪掉辫子这不是明着打清廷的脸面不是明着告诉大家老子要造反么?

远的不说就说太平军起事的时候不也是要强行割掉辫子么?所以一旦割掉辫子实际上就等于是造反了。

可以这么说你辫子都剪了如果清廷还是无动于衷那这个朝廷就算是彻底被人看扁了再也没有任何的威望可言。

事实上这一次的剪辫子风潮的确刺激到咸丰皇帝了再怎么念叨戒急用忍也没用于是根本不顾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实力立刻下令僧格林沁与胜保的部队南下平叛。

没错用词就是平叛二字咸丰皇帝第一次把精武军当作叛匪是跟太平军一样的叛匪!不过在具体称呼上太平军因为披头散发叫长毛而精武军因为大都剃平头短发所以叫短毛。

自然了随着咸丰皇帝的金口一开清廷与精武军之间再也没有缓冲的余地李永吉就算此时还不想造反此刻也不得不反了这就叫计划赶不上变化。

同样的随着清廷与精武军的彻底翻脸之前因为漕银问题而陷入的僵局也算是打破了大家也别提什么还银子的问题了你都说我是叛乱了那还说什么直接开打吧。

僧格林沁是个火爆脾气或者说是性格冲动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一直以勇猛著称甚至因为之前曾经在大沽口保卫战中打败过洋鬼子被世人吹嘘为大清第一巴图鲁。

或许正因为被吹捧的太久吹的连他自己也信了以为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加上之前也没跟精武军交过手所以僧格林沁此时的心气很高这次咸丰的命令一下来早就摩拳擦掌的他立刻就出兵了。

在出兵问题上面对海州与淮安的夹击僧格林沁是对应的搞了个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他亲自率主力大军直扑淮安另外一路由胜保率领一支偏师攻击海州以为牵制。

实际上僧格林沁让胜保攻击海州倒不纯粹是为了战术问题主要还是怕他争功因为谁都知道淮安城有钱。这次被短毛占据就算是匪城了到时候攻破了自然可以大抢一番这么好的差事可不能让胜保占了。

对这种事儿胜保自然是略有不满不过不满也没用僧格林沁此时是军中主帅而且经过之前的大沽口保卫战后。声望一时无两被誉为大清第一巴图鲁有大清擎天柱之称可以说无论是地位、威望还是权柄都是胜保所不能比的所以尽管他对僧格林沁的部署多有诟病但也不得不率领两万人前去攻打海州。

胜保不同于僧格林沁或者说正因为他没有被吹捧的太过。之前又打过很多败仗所以还保持了一颗冷静之心加上他为人相当谨慎对精武军的战力虽然也是听闻居多。并没真见但他却会对比。

在胜保看来当年江南大营的和春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江南大营二十万大军虽然事后被揪出各种弊端。以证明江南大营的腐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李秀成能一鼓作气击败和春二十万大军。绝对不是侥幸那么简单。

这么一算李秀成的部队要强于江南大营而李秀成的大军被精武军一战打没此后太平军见到清军就节节胜利碰到精武军就节节败退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