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舒静和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
毕业,就意味着不再有假期。
毕业,就意味我将永远告别那满怀着我青春岁月的菁菁校园。
同学们都各自谋出路,除了极少数留校和读研究生外,绝大多数都去了公司和单位上班。陈博瑞回了广东,程威留在了c市,但不和我在一家公司。
我和沈思茜、俞阳进入了同一家地产公司实习,实习完毕,也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那家公司上班。
这是一家背景颇为雄厚的全国性的地产公司,在我们毕业那一年,它在c市开设了分公司,正是需要招收大量员工的时候。除了我们三个,同级的还有其他三四位同学与我们同在这家公司。
所以,从4月份的实习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份,我都处于一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公司和社会的阶段。
是设计师的光环、是想拥有属于自己设计作品的理想,吸引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报考和学习这个专业。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全然不是那么一会儿事。
太多的杂碎、太多无关设计本身的事情活生生的地把“设计专业”的“理想主义者”改造成一个会砍价、会拉客户的生意人。
如果有幸还能自己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至少要花费80%-90%以上的时间去拉客户、做客户交流、现场工人沟通,后期采买,制作图纸。等到这一切琐碎的东西全部到位,所谓自己的设计作品才能大致完工。但很多时候,你前期花了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客户沟通,最后可能都是打水漂的。
它与艺术设计完全是两回事。
它与我的本性也完全是两回事。
但我必须得适应这一切。
我在努力适应这一切的伊始,无暇顾及其他。
当我终于大致能适应这种工作节奏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生物钟要比正常人缩短了近4个小时。这是否能证明我将会比正常人少活15年呢?
每天都要加班,每天都要熬夜,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
无怪乎同学90%的同学在入行工作几年后,都会选择转行。因为当我们走出校门后才发现,原来当设计师是这么苦逼的一件事,那些个所谓的光环,都是别人和自己的幻想和错觉。
但,我依然想坚持,我想成为能最后留下的10%中的那部分。
我想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去坚持,坚持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初心。
也为“面带微笑,放飞理想,永不言弃,祝福永恒”这十六个字,我想坚持。
成为拥有自己作品的设计师,是我的理想,也是我想给予我心里所在乎的人们的荣耀。
可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只不过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有时候真的太累了,觉得自己卑微得可怜,觉得自己可能一觉睡下去会醒不过来。
设计师的行业里流行这么一段话:“别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同时享受生活;而你工作是为了别人更好地生活,为此你的生活也是工作。你会不断地觉醒,不断地继续奋斗,然后你老想着辞职休息,或者深造,或者创业,直至过劳死。”
如果真的是那样,在我死之前,我至少要知道舒静和现在在哪里?是不是比以前更快乐地活着?
依稀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说贝多芬的第一个作品完成时,他一直在打着哆嗦,沁着泪水的眼睛布满血丝——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太冷,没有更多的东西来充饥和御寒,冷得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才把作品赶完。
贝多芬如此,莫扎特又好到哪里去?
我猜他们在创作伟大的作品时,心里想的一定是我不干了,我不干了,真他妈受罪。但作品完成后,他们休息一会过后,缓过气来了,就又一次把刚刚的想法忘记了。只觉得很舒服,长长地吁气后,他们又继续接着干。
我们这些卑微的设计师,也是这样子苟延残喘地生活着吧?
我读书时候内心的那点骄傲,是不是也正在一点点被吞噬掉了呢?
..
毕业,就意味着不再有假期。
毕业,就意味我将永远告别那满怀着我青春岁月的菁菁校园。
同学们都各自谋出路,除了极少数留校和读研究生外,绝大多数都去了公司和单位上班。陈博瑞回了广东,程威留在了c市,但不和我在一家公司。
我和沈思茜、俞阳进入了同一家地产公司实习,实习完毕,也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那家公司上班。
这是一家背景颇为雄厚的全国性的地产公司,在我们毕业那一年,它在c市开设了分公司,正是需要招收大量员工的时候。除了我们三个,同级的还有其他三四位同学与我们同在这家公司。
所以,从4月份的实习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份,我都处于一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公司和社会的阶段。
是设计师的光环、是想拥有属于自己设计作品的理想,吸引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报考和学习这个专业。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全然不是那么一会儿事。
太多的杂碎、太多无关设计本身的事情活生生的地把“设计专业”的“理想主义者”改造成一个会砍价、会拉客户的生意人。
如果有幸还能自己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至少要花费80%-90%以上的时间去拉客户、做客户交流、现场工人沟通,后期采买,制作图纸。等到这一切琐碎的东西全部到位,所谓自己的设计作品才能大致完工。但很多时候,你前期花了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客户沟通,最后可能都是打水漂的。
它与艺术设计完全是两回事。
它与我的本性也完全是两回事。
但我必须得适应这一切。
我在努力适应这一切的伊始,无暇顾及其他。
当我终于大致能适应这种工作节奏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生物钟要比正常人缩短了近4个小时。这是否能证明我将会比正常人少活15年呢?
每天都要加班,每天都要熬夜,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
无怪乎同学90%的同学在入行工作几年后,都会选择转行。因为当我们走出校门后才发现,原来当设计师是这么苦逼的一件事,那些个所谓的光环,都是别人和自己的幻想和错觉。
但,我依然想坚持,我想成为能最后留下的10%中的那部分。
我想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去坚持,坚持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初心。
也为“面带微笑,放飞理想,永不言弃,祝福永恒”这十六个字,我想坚持。
成为拥有自己作品的设计师,是我的理想,也是我想给予我心里所在乎的人们的荣耀。
可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只不过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有时候真的太累了,觉得自己卑微得可怜,觉得自己可能一觉睡下去会醒不过来。
设计师的行业里流行这么一段话:“别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同时享受生活;而你工作是为了别人更好地生活,为此你的生活也是工作。你会不断地觉醒,不断地继续奋斗,然后你老想着辞职休息,或者深造,或者创业,直至过劳死。”
如果真的是那样,在我死之前,我至少要知道舒静和现在在哪里?是不是比以前更快乐地活着?
依稀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说贝多芬的第一个作品完成时,他一直在打着哆嗦,沁着泪水的眼睛布满血丝——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太冷,没有更多的东西来充饥和御寒,冷得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才把作品赶完。
贝多芬如此,莫扎特又好到哪里去?
我猜他们在创作伟大的作品时,心里想的一定是我不干了,我不干了,真他妈受罪。但作品完成后,他们休息一会过后,缓过气来了,就又一次把刚刚的想法忘记了。只觉得很舒服,长长地吁气后,他们又继续接着干。
我们这些卑微的设计师,也是这样子苟延残喘地生活着吧?
我读书时候内心的那点骄傲,是不是也正在一点点被吞噬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