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贤上官如烟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
上官道也发觉了方祖贤的失落,心中明镜也似的,笑道:“烟儿今岁也十六了……”转身望向上官儒道:“老五,你可有什么看法?”
上官儒见自己的大哥竟然临阵退缩把自己推了出来,脸上不由阵阵抽搐,没奈何,只得顺着上官道的意思,原字原句的反问方祖贤道:“你可有什么看法?”
方祖贤正害怕着,听得上官儒这么一问,只觉头皮阵阵发麻。这问题让他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行,咬了咬牙,苦笑道:“能否容我再想想?毕竟我们年岁尚不及婚姻之龄。”
“怎么不及了?”上官儒立时瞪眼道:“大梁律里,男子十六而娶,女子十四而嫁,你都十八了,何以说不及婚龄?”
上官儒这话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质问方祖贤是不是瞧不上他上官家的女子。
方祖贤听了,只觉脑袋嗡嗡作响。头脑中登时闪现出无数信息:上官道既是他的恩师,也是他的顶头上司,更是他日后的倚仗。若是自己因为这件事而令得上官道心生不满,那他以后的日子必定不好过。要知道,就算上官家不为难他,伍家与文松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攻他的机会的。
文松是言清的门人,而言清又与上官道同为太子党。照此相推,他应该与文松算得上“同党”。然而,世上的事情绝不会如此的简单。
方祖贤知道,言清之所以会与其他大梁三大奸臣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因为他欲在泰安帝驾崩后能从顺承天子之位的太子那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更大的权势。
权势越大,命就越长,更能笑看世人在绝对权势下的生存与死亡。不得不说,那种一念让人生、一念让人亡的权势实在太令人心动了。
只是,他的心一动,下面的人就更加心动了。不止是心动,还有行动。比如,现在的文松就一直在蓄势等待着,等待着上官道露出致命的破绽,然后一举拿下上官道的印信,自己佩带。
当然了,方祖贤也知道朝廷是不可能让文松掌佩西北帅司的帅印的,可是以言清的能力,肯定会捧扶另一个人来顶替上官道的。而一旦言清的人掌了这西北帅司之印,即便他已经傍上了太子,以后的日子肯定是相当难过的。
诸此种种,方祖贤明白此时是万万不能与上官道互生心隙的。他本想借年纪尚小的原因来拖上一段时间,却没料到被上官儒引以大梁律轻轻松松地击破了他的谎言。
没奈何,他只能再次托出先前的那句话:“可否容我再想想”。
上官道沉了沉首,笑道:“此事也急不得,你大可好好思量思量。”
说完,又仿佛在提醒方祖贤一般地说道:“不过最好在大军援往北伐战事前决定下来。”
“北伐战事?”方祖贤闻言,心中蓦地一动,心道:“莫非西北帅司果真要抽调兵马去往东满国战场,收复大梁幽云十六州?”
正想出言问个究竟,却见上官道的目光飘出了屋门外。
方祖贤登时明白了过来,上官道是用他的动作在暗示自己一件事:他方祖贤目前还不足以让上官道关上门来密授以秘……
看着方祖贤的身影消失于门外,上官儒忍不住问道:“大哥,你为何还对他如此重的戒心?”
上官道没有立时回答,而是转目看向上官文,道:“对于你叔父适才的问题,大郞你怎么看?”
“贤哥儿的为人确实是不错的。”上官文齐着折扇的扇骨将手中展开的扇子缓缓折回,道:“但父亲大人之所以仍心存戒心,单从一件事情上来看,足以让人心生警戒。”
“何事?”上官儒奇声问道。
“不久前,他曾执意请父亲大人引以面见太子殿下。”上官文缓声说道:“但谁也不曾料到,太子才一见他,便将父亲大人支开。”
“竟有这等之事?”上官儒能在这西北之地做到惠安左右两军的最高统军大将,岂会真如他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当即面色微微一变,沉声问自家大哥道:“事后太子殿下可曾跟大哥提及过此事?”
上官道轻轻摇了摇头,道:“片字未提。”
“这么说来,那方祖贤与太子究竟说了些什么,就没人知晓了?”上官儒仍不死心,问向上官文,道:“你可听到过与此相干的风声?”
“太子殿下与方祖贤相见的事情,只有父亲大人一人知晓。”上官文手一展,手中的折扇“啪”地一声打开,轻轻摇动了几下,才说道:“他与太子闭门秘谈的事放在别人身上倒也没什么……”顿了一顿,放低声音,话头一转,道:“然而,我们却不能忘了一件事情。”
“何事?”上官武与其叔父上官儒齐声问道。
在自己的父亲与叔父以及兄长上官文面前,上官武永远只有听话的份儿,很难插得上一句半句。
上官文手中的折扇随之一顿,侧扇于唇连,低声说道:“他可是从白夏国东归而来的。”
说完,这才直起身子,继续说道:“我算过,从梁都到固原,路长一千七百余里,水陆并相而行的话,足够太子殿下在两个月内赶到固原。”
..
上官道也发觉了方祖贤的失落,心中明镜也似的,笑道:“烟儿今岁也十六了……”转身望向上官儒道:“老五,你可有什么看法?”
上官儒见自己的大哥竟然临阵退缩把自己推了出来,脸上不由阵阵抽搐,没奈何,只得顺着上官道的意思,原字原句的反问方祖贤道:“你可有什么看法?”
方祖贤正害怕着,听得上官儒这么一问,只觉头皮阵阵发麻。这问题让他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行,咬了咬牙,苦笑道:“能否容我再想想?毕竟我们年岁尚不及婚姻之龄。”
“怎么不及了?”上官儒立时瞪眼道:“大梁律里,男子十六而娶,女子十四而嫁,你都十八了,何以说不及婚龄?”
上官儒这话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质问方祖贤是不是瞧不上他上官家的女子。
方祖贤听了,只觉脑袋嗡嗡作响。头脑中登时闪现出无数信息:上官道既是他的恩师,也是他的顶头上司,更是他日后的倚仗。若是自己因为这件事而令得上官道心生不满,那他以后的日子必定不好过。要知道,就算上官家不为难他,伍家与文松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攻他的机会的。
文松是言清的门人,而言清又与上官道同为太子党。照此相推,他应该与文松算得上“同党”。然而,世上的事情绝不会如此的简单。
方祖贤知道,言清之所以会与其他大梁三大奸臣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因为他欲在泰安帝驾崩后能从顺承天子之位的太子那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更大的权势。
权势越大,命就越长,更能笑看世人在绝对权势下的生存与死亡。不得不说,那种一念让人生、一念让人亡的权势实在太令人心动了。
只是,他的心一动,下面的人就更加心动了。不止是心动,还有行动。比如,现在的文松就一直在蓄势等待着,等待着上官道露出致命的破绽,然后一举拿下上官道的印信,自己佩带。
当然了,方祖贤也知道朝廷是不可能让文松掌佩西北帅司的帅印的,可是以言清的能力,肯定会捧扶另一个人来顶替上官道的。而一旦言清的人掌了这西北帅司之印,即便他已经傍上了太子,以后的日子肯定是相当难过的。
诸此种种,方祖贤明白此时是万万不能与上官道互生心隙的。他本想借年纪尚小的原因来拖上一段时间,却没料到被上官儒引以大梁律轻轻松松地击破了他的谎言。
没奈何,他只能再次托出先前的那句话:“可否容我再想想”。
上官道沉了沉首,笑道:“此事也急不得,你大可好好思量思量。”
说完,又仿佛在提醒方祖贤一般地说道:“不过最好在大军援往北伐战事前决定下来。”
“北伐战事?”方祖贤闻言,心中蓦地一动,心道:“莫非西北帅司果真要抽调兵马去往东满国战场,收复大梁幽云十六州?”
正想出言问个究竟,却见上官道的目光飘出了屋门外。
方祖贤登时明白了过来,上官道是用他的动作在暗示自己一件事:他方祖贤目前还不足以让上官道关上门来密授以秘……
看着方祖贤的身影消失于门外,上官儒忍不住问道:“大哥,你为何还对他如此重的戒心?”
上官道没有立时回答,而是转目看向上官文,道:“对于你叔父适才的问题,大郞你怎么看?”
“贤哥儿的为人确实是不错的。”上官文齐着折扇的扇骨将手中展开的扇子缓缓折回,道:“但父亲大人之所以仍心存戒心,单从一件事情上来看,足以让人心生警戒。”
“何事?”上官儒奇声问道。
“不久前,他曾执意请父亲大人引以面见太子殿下。”上官文缓声说道:“但谁也不曾料到,太子才一见他,便将父亲大人支开。”
“竟有这等之事?”上官儒能在这西北之地做到惠安左右两军的最高统军大将,岂会真如他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当即面色微微一变,沉声问自家大哥道:“事后太子殿下可曾跟大哥提及过此事?”
上官道轻轻摇了摇头,道:“片字未提。”
“这么说来,那方祖贤与太子究竟说了些什么,就没人知晓了?”上官儒仍不死心,问向上官文,道:“你可听到过与此相干的风声?”
“太子殿下与方祖贤相见的事情,只有父亲大人一人知晓。”上官文手一展,手中的折扇“啪”地一声打开,轻轻摇动了几下,才说道:“他与太子闭门秘谈的事放在别人身上倒也没什么……”顿了一顿,放低声音,话头一转,道:“然而,我们却不能忘了一件事情。”
“何事?”上官武与其叔父上官儒齐声问道。
在自己的父亲与叔父以及兄长上官文面前,上官武永远只有听话的份儿,很难插得上一句半句。
上官文手中的折扇随之一顿,侧扇于唇连,低声说道:“他可是从白夏国东归而来的。”
说完,这才直起身子,继续说道:“我算过,从梁都到固原,路长一千七百余里,水陆并相而行的话,足够太子殿下在两个月内赶到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