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一座大城市(第1页/共2页)
丑女种田忙:邪王爆宠美食妃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叶清和钱君宝这次只带了霍子孟出去。
“去哪儿?”霍子孟看了看天,太阳很明亮,过一会就要热了吧。
“马尾港。”
一刻钟之后,叶清夫妻乘上马车,霍子孟骑上马跟在后面。
走了快半个时辰了,还没到,叶清好奇地掀开车窗布帘往外瞧,发现这建州城区还是挺大的,这会儿还没出城呢。
似乎比她了解的还要大一些。
“这建州城有多少人啊?”叶清问道。
钱君宝低头琢磨了下道:“户一十万九百,口五十一万。”
“居然有五十万人!”叶清惊讶极了,在这个时代一个城市有五十万人,当真是个巨城了。
“嗯,建州城要大于越州西湖城,人口多于越州。
二十一年前有个叫陈振龙的人从南越国将红薯苗带到建州,后来陛下将这红薯种植推广开来。
解决了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所以建州的人口也翻了一番。”
叶清沉凝一会说道:“这么多人口的话,若是在这里开商行,那效果比在崇安要好上太多。
可惜离着我们崇阳也是有点远的。要是搬来这里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有了大船就方便了,若是你真的喜欢这儿,三五年之后咱们再来看看?”
钱君宝看着叶清说道,他并不想让叶清一门心思去赚那么多银子。
目前他们的财产其实够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辈子了,何况第五墨澈和莫策那两家伙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当今圣上又是个千古明君。
这些年国家的战事也不是太多,百姓还是能安稳生活下去的,短时间内他们都不会缺银子过日子。
但他不会现在就反对叶清想做什么,给她个三五年的时间折腾她的赚钱大计,以后有了娃娃就会安心在家了。
马车咕噜噜的行走着,有些颠簸。
人都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闽道更比蜀道难。
建州的陆路交通非常不便,多山的闽地人烟稀少,其开发相当缓慢。
三百年前,太康初年建州、晋安两郡人口合计不过八千六百户左右,相比而言,其他州府郡的人口普遍能有两到三万户。
直到百年前伴随北方移民大举南下,遂有所谓“八姓入闽”之说。
即本属中原大族的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避祸迁居建州。
至今建州百姓中陈、林二姓占人口近三成,如加上郑、黄则更为可观。
所以建州有“陈林大半,黄郑满街”的说法。
而建州的方言是真的难听懂,外地人过来基本就是听得糊里糊涂的。
但建州的方言却远播海外,周边的几个小国都是说建州话,于是让建州对外贸易变得方便了许多,这里的海港贸易商行也有上百家。
在大宇国内的话善于航海的建州人沿着海岸线北迁,定居在了胶东半岛,部分人更是随着闯关东的浪『潮』远去辽东。
而前朝的闽王更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因此常“仓满岁丰”。
特别是用于对外贸易的陶瓷、冶炼业和丝织业等,得到较大发展。
&nb
-->>
"叶清和钱君宝这次只带了霍子孟出去。
“去哪儿?”霍子孟看了看天,太阳很明亮,过一会就要热了吧。
“马尾港。”
一刻钟之后,叶清夫妻乘上马车,霍子孟骑上马跟在后面。
走了快半个时辰了,还没到,叶清好奇地掀开车窗布帘往外瞧,发现这建州城区还是挺大的,这会儿还没出城呢。
似乎比她了解的还要大一些。
“这建州城有多少人啊?”叶清问道。
钱君宝低头琢磨了下道:“户一十万九百,口五十一万。”
“居然有五十万人!”叶清惊讶极了,在这个时代一个城市有五十万人,当真是个巨城了。
“嗯,建州城要大于越州西湖城,人口多于越州。
二十一年前有个叫陈振龙的人从南越国将红薯苗带到建州,后来陛下将这红薯种植推广开来。
解决了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所以建州的人口也翻了一番。”
叶清沉凝一会说道:“这么多人口的话,若是在这里开商行,那效果比在崇安要好上太多。
可惜离着我们崇阳也是有点远的。要是搬来这里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有了大船就方便了,若是你真的喜欢这儿,三五年之后咱们再来看看?”
钱君宝看着叶清说道,他并不想让叶清一门心思去赚那么多银子。
目前他们的财产其实够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辈子了,何况第五墨澈和莫策那两家伙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当今圣上又是个千古明君。
这些年国家的战事也不是太多,百姓还是能安稳生活下去的,短时间内他们都不会缺银子过日子。
但他不会现在就反对叶清想做什么,给她个三五年的时间折腾她的赚钱大计,以后有了娃娃就会安心在家了。
马车咕噜噜的行走着,有些颠簸。
人都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闽道更比蜀道难。
建州的陆路交通非常不便,多山的闽地人烟稀少,其开发相当缓慢。
三百年前,太康初年建州、晋安两郡人口合计不过八千六百户左右,相比而言,其他州府郡的人口普遍能有两到三万户。
直到百年前伴随北方移民大举南下,遂有所谓“八姓入闽”之说。
即本属中原大族的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避祸迁居建州。
至今建州百姓中陈、林二姓占人口近三成,如加上郑、黄则更为可观。
所以建州有“陈林大半,黄郑满街”的说法。
而建州的方言是真的难听懂,外地人过来基本就是听得糊里糊涂的。
但建州的方言却远播海外,周边的几个小国都是说建州话,于是让建州对外贸易变得方便了许多,这里的海港贸易商行也有上百家。
在大宇国内的话善于航海的建州人沿着海岸线北迁,定居在了胶东半岛,部分人更是随着闯关东的浪『潮』远去辽东。
而前朝的闽王更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因此常“仓满岁丰”。
特别是用于对外贸易的陶瓷、冶炼业和丝织业等,得到较大发展。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