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射天狼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啸天带着两个蒙族骑兵排去科布多城,两个排在城外驻扎。啸天带着刘冬阳和刘冬云进了城。这是个边地小城,在内地也就是个小城镇,在这个地方却是堂堂科布多参赞大臣的驻地。冬日苍白的阳光下,寒风凛冽,越发显得此地人口稀少,工商冷落,啸天心中凉了半截。这个地方绝对支撑不了阿勒泰广袤地方的发展。
来到帮办大臣附上,锡恒听说他来了,急忙命他进来。啸天施礼已毕,献上送了一块硕大的狗头金给锡恒。这狗头金成色好,分量足,价值不菲。锡恒是他的恩主,得罪不得,他也是忍痛割爱。
他隐瞒了开金矿的事情,说是自己带着部下巡查哨卡,在路上发现的。锡恒还算清廉,再三推脱才收下。这个时候边疆的官吏待遇很低,方方面面的应酬又多,当官真心不容易。
啸天把近期进展简要汇报了一下,递上一个条陈,那是刘冬云的手笔,各项政绩都在里面。锡恒笑容满面,果然英雄出少年,自从在集市中间简拔了啸天,阿勒泰地方就惊喜不断。为了便于下一步的工作,啸天向锡恒汇报决定捐官。锡恒沉思片刻就同意了。
啸天得到锡恒的首肯,回到承化寺的官衙,干脆兑了10000两白银,委托福海的舒老板在北京给他捐了个四品的后补知府。舒老板正要返回天津送一批货物,顺路可以把这个事情办了。
清朝的捐纳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且统一管理,明码标价。人们捐的是红顶、黄顶、蓝顶等官帽,而没有“黑顶”。捐纳越来越泛滥,多的时候60%的官员都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
所有的朝代里面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
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乾隆时期规定白米20石可捐县丞1个,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22万。有意思的是,江南某人做生意发了财,就捐了官。结果,吏部办手续的时候发现,此人素质太差,就不给他官位,这人公开叫嚷,不给官位可以,要退钱!一时之间在官场传为笑谈,可见捐官的泛滥。
清朝前期正牌子进士、同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是不与纳捐的“异途”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但到了后期自然而然就没有这种禁忌了,原因就是因为拿钱买官的人太多了,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顶戴。
这后补官员在大清国多了去,很少有拿到实缺的。尽管如此,对于啸天来说,这个官位还是重要的。有了这个候补官位,加上留学生的身份,他作出政绩后,锡恒很容易就能把他弄成实缺。有了清朝的正式官位,做起事情来才会顺畅。
清朝捐官过程复杂,如果没有熟悉的人,不仅要多花冤枉钱,还会拖长时间。好在舒老板把他当做发财的伙伴,全力奉承,三个月就办完了,连吏部的面试都免了,直接指认到科布多候缺。舒老板拿到凭证,就在京师给他置办了全套的官服。
几个月后啸天从舒老板手里拿到吏部的凭证、还有青金石的顶子和崭新的补服,裂开嘴笑了:前世咱无车无房,是个**丝,这一世咱也是四品的官了,搁在后世,那就是市长、厅长啊。
啸天带着两个蒙族骑兵排去科布多城,两个排在城外驻扎。啸天带着刘冬阳和刘冬云进了城。这是个边地小城,在内地也就是个小城镇,在这个地方却是堂堂科布多参赞大臣的驻地。冬日苍白的阳光下,寒风凛冽,越发显得此地人口稀少,工商冷落,啸天心中凉了半截。这个地方绝对支撑不了阿勒泰广袤地方的发展。
来到帮办大臣附上,锡恒听说他来了,急忙命他进来。啸天施礼已毕,献上送了一块硕大的狗头金给锡恒。这狗头金成色好,分量足,价值不菲。锡恒是他的恩主,得罪不得,他也是忍痛割爱。
他隐瞒了开金矿的事情,说是自己带着部下巡查哨卡,在路上发现的。锡恒还算清廉,再三推脱才收下。这个时候边疆的官吏待遇很低,方方面面的应酬又多,当官真心不容易。
啸天把近期进展简要汇报了一下,递上一个条陈,那是刘冬云的手笔,各项政绩都在里面。锡恒笑容满面,果然英雄出少年,自从在集市中间简拔了啸天,阿勒泰地方就惊喜不断。为了便于下一步的工作,啸天向锡恒汇报决定捐官。锡恒沉思片刻就同意了。
啸天得到锡恒的首肯,回到承化寺的官衙,干脆兑了10000两白银,委托福海的舒老板在北京给他捐了个四品的后补知府。舒老板正要返回天津送一批货物,顺路可以把这个事情办了。
清朝的捐纳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且统一管理,明码标价。人们捐的是红顶、黄顶、蓝顶等官帽,而没有“黑顶”。捐纳越来越泛滥,多的时候60%的官员都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
所有的朝代里面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
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乾隆时期规定白米20石可捐县丞1个,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22万。有意思的是,江南某人做生意发了财,就捐了官。结果,吏部办手续的时候发现,此人素质太差,就不给他官位,这人公开叫嚷,不给官位可以,要退钱!一时之间在官场传为笑谈,可见捐官的泛滥。
清朝前期正牌子进士、同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是不与纳捐的“异途”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但到了后期自然而然就没有这种禁忌了,原因就是因为拿钱买官的人太多了,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顶戴。
这后补官员在大清国多了去,很少有拿到实缺的。尽管如此,对于啸天来说,这个官位还是重要的。有了这个候补官位,加上留学生的身份,他作出政绩后,锡恒很容易就能把他弄成实缺。有了清朝的正式官位,做起事情来才会顺畅。
清朝捐官过程复杂,如果没有熟悉的人,不仅要多花冤枉钱,还会拖长时间。好在舒老板把他当做发财的伙伴,全力奉承,三个月就办完了,连吏部的面试都免了,直接指认到科布多候缺。舒老板拿到凭证,就在京师给他置办了全套的官服。
几个月后啸天从舒老板手里拿到吏部的凭证、还有青金石的顶子和崭新的补服,裂开嘴笑了:前世咱无车无房,是个**丝,这一世咱也是四品的官了,搁在后世,那就是市长、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