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死对头(1 / 2)

延绵十几里地,一路上的树皮都剥尽了,全是逃荒的灾民,目之所见,皆面容枯樵;耳之所闻,俱啼哭哀嚎。

更有哭也哭不出来的妇人,抱着怀中不知是死是活的婴孩,眼神空洞呆滞,木然地跟着人流挪动脚步。

这场天灾,远比傅家人想的严重许多。

比起这些颠沛流离的逃荒人,傅家的境遇便显得不那么糟糕,就连一个劲儿抱怨的杜氏都闭上了嘴。

官府连着本地士绅大户开设的粥棚,共有七八处,分布县城外围,酉时开棚供饭。

每处粥棚前都人满为患,不单是外来的饥民,更多的是本地的灾民,还有没受灾的人,为省一口粮食,为沾点小便宜,也跑来蹭粥喝。

僧多粥少,更何况还有假和尚,因此粥棚就发生了几起不大不小的纷争。

流民易生变,人饿极了什么都能做得出来,钦差韦大人着实怕引起骚乱,下令三班衙役都不许回家,集中在衙门里守候听命,又借调一百府兵,日夜不停巡逻,但凡有闹事者,管你是谁,统统抓起来,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来顿杀威棍再说。

这位钦差虽手段厉害,但也关心子民,每隔几日就要去粥棚巡视一遭,嘘寒问暖,到任没多久就广得民心。

此刻还不到申牌,官府的粥棚前就挤满了人,傅昭满耳听到的,都是人们对这位钦差的敬仰之声,她便对洛桦说:“看来这位韦大人是个好官,咱们老百姓有福了,定能平安度过荒年。”

姓韦,从京城来,年纪轻轻却大有才干,洛桦的眉棱骨微微动了一下,目光变得又沉又暗,什么也没说,只把头上的破斗笠往下拉了拉。

傅昭误以为他还是拉不下面子,因笑道:“又不是讨饭,这是官府的赈灾粮,咱们是真正的灾民,家里都断粮了,犯不着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洛桦苦笑下,“我不是认不清现实的人,只是这个韦大人……”

韦大人怎么了?傅昭正要问他,忽听前面一阵喧腾,不住有人激动地大喊:“韦大人来啦,救苦救难的青天大老爷!”

傅昭抬眼望去,只见数位官差士绅簇拥着一位年轻的官员走来,想来就是他们口中的韦大人。

他头顶乌纱帽,团领青色袍衫,胸前绣着一个似鸟非鸟,似鸡非鸡的补子,束着腰带,一身穿戴整整齐齐,显得神采奕奕。

韦放脸上挂着和煦的笑,走到灾民中间,细心问了几句,又安抚道:“皇上已准了本官的奏折,下一批赈灾粮不日即到。请诸位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若是我督办的地方饿死一个人,我立刻脱去这身官服!”

一片歌功颂德中,韦放面色如常,捏着根筷子,直直往粥锅里一扔——立筷不倒!

他欣慰地点点头,对经办的官差说,“很好,就照此施粥,不许学那些唬人的做法——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儿,喝到碗底全是沙子!若让我发现了,有一个算一个,非扒了你们的狗皮不可!”

那些人自然唯唯诺诺,点头称是连呼不敢,下头的灾民听了,个个感动得眼泪汪汪,有人按捺不住感激之情,扑通跪倒,连连叩头道谢。

有人领头,便有人跟从,转眼间就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人们都像伏倒的麦田一样跪在自己脚下,这风光!韦放环顾四周,说不出的得意,他极力抑制内心的澎湃和激动,然面上已带出几分陶醉来。

躲在旁边茶楼的章华见了,忍不住呸了一声,鄙夷道,“惯会装模作样的伪君子,赈济灾民本就是他份内的差事,反倒拿朝廷的粮食成全他的名声,真是伪诈虚浮!”

他愤然离座,却在走之前发现有点不对——在五体投地的人群当中,鹤立鸡群般昂然站立着一个人。

章华眼瞪得溜圆,半个身子探出窗外,若不是李头儿拽着,几乎从窗子翻出去。

“怎么回事?洛哥怎么会在这里?竟然和韦放正面碰上!”章华忽然想到什么,倏然回身喝道,“是不是你把洛哥的消息泄露出去的?”

李头儿低头垂手道,“少爷,我不能瞒着国公爷。”

“你……你,我叫你给洛哥送粮食,你是不是也没送?”见他默认,章华气得脸色铁青,当下就往楼下冲,“韦放在洛哥手下吃过大亏,恨他恨得牙痒痒,我须要帮他!”

李头儿死命拦着他,急急道:“不能现在去——你先听我说,少爷,这人桀骜不驯,当初他身负冤屈,国公爷已暗中表明招揽之意,谁想他宁愿一走了之,也不肯投靠我们。”

“如今是天赐良机!”李头儿眼中闪出贼亮的光,“韦放那人刻薄冷情,必会加倍作践洛爷!待他陷入困境,反抗无门,一腔悲愤无处可泄之时,少爷您再出手相助,彼时您于他就是恩人,加上国公爷的训导,还愁他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