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这一等,便等了整整四天。
高允权承认,他快等疯了,这四天当中,他不止一次的拍案大骂负责看押他的士兵,也曾以绝食相抗争。但是结果收效甚微,从那两名士兵的眼睛里,他看到的是厌恶和憎恨,从他们冷冰冰的话语和生硬的动中他知道了,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身份的意义,如果没有人约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一刀了解自己的性命。
高允权并非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之所以盼望着那个造反的军官尽早和自己进行谈判,是因为他实在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他知道,高绍基没有节度使身份和侍中头衔的保护,他是整件事情的始俑者,是那个军官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个军官如果想要杀掉高绍基,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和顾虑。
他不知道,这四天,李文革实在是忙得厉害
这四天从九品陪戎副尉李文革做的实际上是彰武军节度使和延州刺史的事情。
从延州府库中缴获的除了大量可观的财富之外,还有囤积下来的粮食和绢匹,以及大批精良的装备和武器。
经过清理,从节度使武库和延州武库共搜索出明光铠三副,山文铠四副,步兵甲四百三十二副,骑兵甲八十八副,上等木枪三百二十一杆,漆枪一百零五杆,厚背长刀六十二柄,长弓五十六副,角弓十七副,伏远弩四具,擘张弩八具,角弓弩十四具,木车弩两具,大木车弩一具。同时被搜出的还有大约七十捆各种箭矢。
这些宝贝都被李文革派人严密保护着送回了丙队在卧虎山上的军寨之中,这些利器对于装备简陋只能拿着木棍子胡戳乱捅的丙队士兵来讲是无价之宝。李文革不能想象,如果事变当天这些精良的制式装备都在城中士兵的手中,自己手下这五十个人便是再骁勇无敌究竟能撑得了多久。高允权将这些宝贝藏在库房中慢慢生锈,却不愿意把它们拿出来装备那些保卫延州的士兵,这令李文革百思不得其解。
李文革一面将这些装备成批运回山上,一面将仓廪中的存粮一部分运回山上储存,一部分拿出来在东西两城进行放粮赈济。
十几天前的大雪,压垮了延州内外的许多房屋瓦舍,大批原住民无家可归,这些人每天在街面上游荡,等待着被活活冻饿而死的凄惨命运。李文革在秦固的配合下在两座城内外设立了十个粥棚,用从仓廪中搞出的粮食赈济灾民。当然,李文革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被施舍的灾民们一律被告之,这是现在暂时处理延州事务的陪戎副尉李文革大人的善政,高节度因为反对赈济灾民,不肯开仓放粮,已经被李队官囚禁起来了。
这个消息随着难民的四处流散迅速向周围的村镇县乡扩散,李老爷万家生佛的名声和高节度小气吝啬地嘴脸便这么在延州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流传开了
李文革做的另外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将彰武军全军的官兵集合在一起,统一给大家加发了半年的粮饷,那些拿着没用扔了可惜的绢帛便被当一项特殊福利下发全军,当天整个延州东西两城的所有军营之中都喜气洋洋如同提前过年般热闹,那些高级军官们一个个面色阴沉地看着自己那些没心没肺的手下士兵来回奔走的笑容,听着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托李队头的福”,心中更加不是个滋味。
凡是这些慷他人之慨捞取好名声的事情,李文革恨不得做得越多越好,他才不管延州幕府明年的开支和未来彰武军的粮饷呢,那时候他李文革老爷早就拍拍屁股回山去了,这些麻烦事到时候便留给高侍中和高衙内这些大人物们解决吧,李老爷既不是节度使也不是刺史,只不
-->>
这一等,便等了整整四天。
高允权承认,他快等疯了,这四天当中,他不止一次的拍案大骂负责看押他的士兵,也曾以绝食相抗争。但是结果收效甚微,从那两名士兵的眼睛里,他看到的是厌恶和憎恨,从他们冷冰冰的话语和生硬的动中他知道了,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身份的意义,如果没有人约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一刀了解自己的性命。
高允权并非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之所以盼望着那个造反的军官尽早和自己进行谈判,是因为他实在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他知道,高绍基没有节度使身份和侍中头衔的保护,他是整件事情的始俑者,是那个军官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个军官如果想要杀掉高绍基,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和顾虑。
他不知道,这四天,李文革实在是忙得厉害
这四天从九品陪戎副尉李文革做的实际上是彰武军节度使和延州刺史的事情。
从延州府库中缴获的除了大量可观的财富之外,还有囤积下来的粮食和绢匹,以及大批精良的装备和武器。
经过清理,从节度使武库和延州武库共搜索出明光铠三副,山文铠四副,步兵甲四百三十二副,骑兵甲八十八副,上等木枪三百二十一杆,漆枪一百零五杆,厚背长刀六十二柄,长弓五十六副,角弓十七副,伏远弩四具,擘张弩八具,角弓弩十四具,木车弩两具,大木车弩一具。同时被搜出的还有大约七十捆各种箭矢。
这些宝贝都被李文革派人严密保护着送回了丙队在卧虎山上的军寨之中,这些利器对于装备简陋只能拿着木棍子胡戳乱捅的丙队士兵来讲是无价之宝。李文革不能想象,如果事变当天这些精良的制式装备都在城中士兵的手中,自己手下这五十个人便是再骁勇无敌究竟能撑得了多久。高允权将这些宝贝藏在库房中慢慢生锈,却不愿意把它们拿出来装备那些保卫延州的士兵,这令李文革百思不得其解。
李文革一面将这些装备成批运回山上,一面将仓廪中的存粮一部分运回山上储存,一部分拿出来在东西两城进行放粮赈济。
十几天前的大雪,压垮了延州内外的许多房屋瓦舍,大批原住民无家可归,这些人每天在街面上游荡,等待着被活活冻饿而死的凄惨命运。李文革在秦固的配合下在两座城内外设立了十个粥棚,用从仓廪中搞出的粮食赈济灾民。当然,李文革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被施舍的灾民们一律被告之,这是现在暂时处理延州事务的陪戎副尉李文革大人的善政,高节度因为反对赈济灾民,不肯开仓放粮,已经被李队官囚禁起来了。
这个消息随着难民的四处流散迅速向周围的村镇县乡扩散,李老爷万家生佛的名声和高节度小气吝啬地嘴脸便这么在延州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流传开了
李文革做的另外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将彰武军全军的官兵集合在一起,统一给大家加发了半年的粮饷,那些拿着没用扔了可惜的绢帛便被当一项特殊福利下发全军,当天整个延州东西两城的所有军营之中都喜气洋洋如同提前过年般热闹,那些高级军官们一个个面色阴沉地看着自己那些没心没肺的手下士兵来回奔走的笑容,听着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托李队头的福”,心中更加不是个滋味。
凡是这些慷他人之慨捞取好名声的事情,李文革恨不得做得越多越好,他才不管延州幕府明年的开支和未来彰武军的粮饷呢,那时候他李文革老爷早就拍拍屁股回山去了,这些麻烦事到时候便留给高侍中和高衙内这些大人物们解决吧,李老爷既不是节度使也不是刺史,只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