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女学生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国十年(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研究院国学门,由胡适建议采用导师制。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二叔,认为他“最为学博识精”。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他为导师,并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

    民国十五年(1926年)六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他在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昌宫词》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民国十九年(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他又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他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

    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后来被聘为中央大学的客座教授。

    这样一位超级牛的学者,大师,陈蕴章怎么能不敬了,更何况他小时候被这位严厉的祖族叔打过戒尺,肿成猪蹄的小手绝对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如果陈蕴章现在告诉周敏,他二叔叫陈寅恪,周敏绝对给跪了,可能不会向刚才那样侃侃而谈。这可是国宝级的大师人物。

    遗憾的是周敏不知道,这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请大师帮忙安排演讲,帮她招兵。

    不知道是周敏的名头起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最终二叔答应了,答应劝说校长,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招兵演讲。

    (作者德尔话,这部分让陈大师客串了一下陈团长的二叔,实际上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陈先生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本打算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逼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并没有在重庆任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