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再起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车体四周有轻型装甲防护,可使车内的士兵免受中小口径枪弹的伤害,车顶有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可乘载10一12名士兵,快速机动作战。

    在轮式装甲步兵车方面,张祥已经很难挑剔什么了,只能用军事上的事来忽悠这个设计大能。比如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是不是少了啊,能不能布置两挺。

    轱辘跟普通汽车一样四个轮,虽轮胎加宽了,但是不是也不够保险啊,后面明显重太多呢,是不是后排的轱辘两侧各加一个轮胎,或加一排轱辘,变成六轮,这样就安全多了啊,也能保证承重啊。

    既然是战车,车门就不应从两侧开门吧,两侧的装甲最好直接焊死,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安全系数,门最好开在后面,士兵下车就可保护战车的两翼和后部,前方反正有机枪重点盯着。

    听的男爵大人点头不已,快速记下,表示回去多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军人进入研究室,要不真不知前线需要什么啊。

    张祥也算一阵无语,这个年代的一线军人何曾考虑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你随便设计个质量稳定的战车,不要老坏,修理难度不要太大,他们就会当成宝贝,还提问题,找抽呢?

    履带式装甲车计划分为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张祥对波多尔斯基男爵团队开发的新式履带讲真话并不满意,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现今的材料水平c加工能力等都太勉强了,使用的话,质量根本不合格,成本太高,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但张祥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c主动性,要知道能走出这关键一步就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所以张祥惊讶的夸了波多尔斯基的思路一番后,委婉的从基础材料开始,评论履带式装甲车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战争中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和相对弱点。

    首先是,现有钢材的强度和韧度并不满足履带装甲车的基本需求,主要材料上就得加快研究c更新钢材的冶炼方法c工艺步伐。连专用装甲钢都没搞出来,能有什么前途啊。

    然后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履带合格后,能民间使用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空间可谓极其广阔,这时合理的成本就必需考虑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研究。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平炉炼钢法,炼钢速度慢(转炉炼钢炼一炉钢约10,而平炉则需7h),钢材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历史上也是奥地利在1952年最先搞出纯氧顶吹转炉,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节约不少能源,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随着大家对钢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为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转炉生产工艺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铁水预处理c复吹转炉c炉外精炼c连铸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转炉炼钢模式。已由单纯用转炉冶炼发展为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吹炼——炉外精炼——连铸这一新的工艺流程。

    所以如何让炼钢方法,从平炉炼钢法转回老式的转炉炼钢改进方法,并使得质量c效率等提升上去,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才是钢铁工业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波多尔斯基通过这些年与张祥的接触,对张祥的判断那是深信不疑的,何况好处都归他,他自然也格外重视了。表示回去就准备找一些死囚到某个小冶炼厂好好试验一番这些方法c理念。

    如果可行,就在一些钢铁厂内悄悄的自己玩了,这种先进技术当然得全力保密了,否则不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吗?至于员工简单,除了可靠的技术人员外,全用死囚好了。

    张祥也说了说他对履带装甲车的看法,认为履带应由主动轮驱动c围绕着主动轮c负重轮c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装甲车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还得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波多尔斯基越听思路越是开拓了起来,也认真的分析思考,有不明白的抓紧时间讨论c请教,两人越说越投缘,很快就步调基本一致起来,将履带式装甲车的未来发展技术规划了出来。

    波多尔斯基最终接受了张祥的大多数观点,与张祥达成共识。认为履带装甲车的要点一是动力条件,二是地面条件,三是成本条件。

    动力条件就是指发动机提供给装甲车通过地面所必须的力量,没有这个力量,主动轮就转不动。

    地面条件则是指主动轮传给履带的力,必须由地面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装甲车运动的牵引力)才能实现。

    当牵引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时,装甲车就作等速运动;当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就加速行驶;当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则减速行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