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朔方的风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水儿童慢慢向岸边划。专业教育和职业习惯驱使钟山端起脖子上挎着的相机,迅速调焦,拍下了救人的全过程。接下来,又走到近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施救与被救者的身份,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已在头脑中勾勒出轮廓。回报社后,自然很快交稿,排到当晚报纸的版面上。
放假前,钟山给家里写信,说报社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寒假就不回家了。他在心里盘算,要利用春节假期去安徽探望方静,家里或者实习单位,给方静的信也发出去了,只等着她回信确定相见地点。
可是春节前夕,他忽然又接到美惠的来信,说母亲生病了,病得还不轻,总跟她念叨想儿子的话,希望他如果不是太忙就抽空回趟家看一看,哪怕过了年就回实习单位也行啊。
钟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奈,只得又写信给方静,说春节不能去安徽了,母亲病重盼他回去,春节后回来再找时间去探望她。
方静接到信后,立即拍了电报过来,告诉钟山“以母为重,孝道莫违,情爱再叙”,还是那个温柔、善良、体贴,相处不累的方静。
报社为鼓励实习生的辛勤付出,也给他们象征性地发放了些稿费,钟山得的最多,竟有120元。拿到自己工作挣来的钱,与在码头靠出卖体力挣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钟山好一阵子小激动,连夜就去街上的食品商店买了江城的土特产,准备春节带回家,回报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关于身世的烦恼漫上心头,又是一阵恍惚。
在江城晚报的实习紧张而忙碌,充实而愉快。说是实习,老师只带钟山一周,就放出去单飞了。报社记者少,钟山又是学新闻的,文字功底也扎实,还会新闻摄影,而且自带相机,上手非常快,几乎就是个成手的记者。而且,实习生只干活不拿工资,白来的精壮劳动力,报社领导更是窃喜。
因为对江城的街巷都不陌生,晚报采写的又大都是社会新闻,所以钟山很快就适应了这项工作。几乎每天的江城晚报都有署名“实习生钟山”的文字或摄影报道。其中一条农民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报道是他在江堤上散步时路遇的突发事件,配了施救全程图片,新闻稿也写得声情并茂,在一版发了半个多版,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获救儿童的父母除感谢那位救人的农民大哥外,还领着孩子专程到报社送来锦旗,感谢钟记者的报道让好人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其实,那一天他本来打算给自己放一天假,到江边吹吹风,整理整理思绪。
当天,他收到了美惠的来信。与以往的来信干巴枯燥地描述自己的演出盛况和家里情况不同,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从他们补习班的初见说起,谈到春日杨树林里第一次牵手,说到那个夏日早晨献出的初吻,说到火车站的难舍难分,说到一别三年的聚少离多,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满心都是对他的思念。美惠好像一下子成熟了,变成了一个他不认识的美惠,一个温柔体贴情感细腻若方静的贤淑女孩儿。
正在胡思乱想着,不远处江边玩耍的一群孩子纷纷高喊“救命啊”,钟山见一人顾不得脱衣服,飞身跳进江中,用手托起小脑袋一起一浮的落水儿童慢慢向岸边划。专业教育和职业习惯驱使钟山端起脖子上挎着的相机,迅速调焦,拍下了救人的全过程。接下来,又走到近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施救与被救者的身份,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已在头脑中勾勒出轮廓。回报社后,自然很快交稿,排到当晚报纸的版面上。
放假前,钟山给家里写信,说报社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寒假就不回家了。
-->>
水儿童慢慢向岸边划。专业教育和职业习惯驱使钟山端起脖子上挎着的相机,迅速调焦,拍下了救人的全过程。接下来,又走到近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施救与被救者的身份,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已在头脑中勾勒出轮廓。回报社后,自然很快交稿,排到当晚报纸的版面上。
放假前,钟山给家里写信,说报社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寒假就不回家了。他在心里盘算,要利用春节假期去安徽探望方静,家里或者实习单位,给方静的信也发出去了,只等着她回信确定相见地点。
可是春节前夕,他忽然又接到美惠的来信,说母亲生病了,病得还不轻,总跟她念叨想儿子的话,希望他如果不是太忙就抽空回趟家看一看,哪怕过了年就回实习单位也行啊。
钟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奈,只得又写信给方静,说春节不能去安徽了,母亲病重盼他回去,春节后回来再找时间去探望她。
方静接到信后,立即拍了电报过来,告诉钟山“以母为重,孝道莫违,情爱再叙”,还是那个温柔、善良、体贴,相处不累的方静。
报社为鼓励实习生的辛勤付出,也给他们象征性地发放了些稿费,钟山得的最多,竟有120元。拿到自己工作挣来的钱,与在码头靠出卖体力挣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钟山好一阵子小激动,连夜就去街上的食品商店买了江城的土特产,准备春节带回家,回报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关于身世的烦恼漫上心头,又是一阵恍惚。
在江城晚报的实习紧张而忙碌,充实而愉快。说是实习,老师只带钟山一周,就放出去单飞了。报社记者少,钟山又是学新闻的,文字功底也扎实,还会新闻摄影,而且自带相机,上手非常快,几乎就是个成手的记者。而且,实习生只干活不拿工资,白来的精壮劳动力,报社领导更是窃喜。
因为对江城的街巷都不陌生,晚报采写的又大都是社会新闻,所以钟山很快就适应了这项工作。几乎每天的江城晚报都有署名“实习生钟山”的文字或摄影报道。其中一条农民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报道是他在江堤上散步时路遇的突发事件,配了施救全程图片,新闻稿也写得声情并茂,在一版发了半个多版,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获救儿童的父母除感谢那位救人的农民大哥外,还领着孩子专程到报社送来锦旗,感谢钟记者的报道让好人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其实,那一天他本来打算给自己放一天假,到江边吹吹风,整理整理思绪。
当天,他收到了美惠的来信。与以往的来信干巴枯燥地描述自己的演出盛况和家里情况不同,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从他们补习班的初见说起,谈到春日杨树林里第一次牵手,说到那个夏日早晨献出的初吻,说到火车站的难舍难分,说到一别三年的聚少离多,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满心都是对他的思念。美惠好像一下子成熟了,变成了一个他不认识的美惠,一个温柔体贴情感细腻若方静的贤淑女孩儿。
正在胡思乱想着,不远处江边玩耍的一群孩子纷纷高喊“救命啊”,钟山见一人顾不得脱衣服,飞身跳进江中,用手托起小脑袋一起一浮的落水儿童慢慢向岸边划。专业教育和职业习惯驱使钟山端起脖子上挎着的相机,迅速调焦,拍下了救人的全过程。接下来,又走到近前,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施救与被救者的身份,一篇突发事件报道已在头脑中勾勒出轮廓。回报社后,自然很快交稿,排到当晚报纸的版面上。
放假前,钟山给家里写信,说报社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寒假就不回家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