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见闻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机要科的工作是繁忙c紧张的,别的科休息了,我们还在挑灯夜战,常常要干到深更半夜。年轻人消化能力强,半夜三更感到肚子饿了,就到外面去买零食吃。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副排级津贴是一个月万八千元(合新币元八角),比刚参军时的1千9百元高了许多。那时候物价便宜,这点钱似乎能买不少零食。贵州人能吃苦,就好像算准了我们这些加夜班的军人会出门来找吃的似的,司令部大门外那个吃食摊子,点着一盏昏黄的防风灯,天天晚上要守到半夜过后。我们常常是在摊子上买一大包花生大包橘子,带回办公室来几个人围着大吃一顿。吃完再算钱,大家平摊。现在流行所谓的aa制,其实60几年前我们就实行了。肚子饿了,平常也没什么好吃的,现在有橘子伴花生,一湿一干,一甜一香,那个味道呀,真好!好像以后就没再吃过那么好吃的零食。

    又从译电组调来一个青年,贵州本地人。他对当地情况熟悉,就自告奋勇带我们去吃绿豆粉丝。他介绍说,绿豆粉丝是当地特产,味道鲜美,最适合当夜餐了。

    于是,在一个半夜时分,由贵州籍青年带路,全股集体出动,浩浩荡荡地“长途奔袭”——离驻地稍远,大概有一里多路。走过漆黑的冷街,踏上没灯的长桥,跨过滔滔的大河,去到对岸的桥头。果然有几家店摊灯火闪烁,门前冒着热气。在这个山区镇里居然还有一座的“不夜城”,令人欣喜不已!

    老板看见一下子进来这么多军人顾客,不禁满脸堆笑,热情欢迎,殷勤地招呼就坐,风快地擦桌子。

    “每人来碗绿豆粉,少放辣椒多放油,味道弄好点。”贵州青年内行地吩咐着。老板诺诺应声。

    一会儿,每人面前就摆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粉丝:暗绿色的粉丝条,油亮的粉汤,撒上白绿相间的葱花,煞是诱人。尝上一口,嗯,味道不错,有特色。以前没吃过,甚至没见过,堪称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

    从这晚起,我们就经常光顾这家店。贵州青年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经纪人”,每次都由他出面安排,统一付账,回来再“aa”。

    老板对我们更是热情有加,声称优惠——加料。那样的穷地方,有几个人上馆子(姑且称之为“馆子”)?我们算是老主顾啦。

    这天晚上,我们又习惯地走进了那家店。老宾主啦,老板熟悉我们的口味,立即飞快地张罗,很快就给每人端上了一碗绿豆粉丝。所不同的是,这次多说了一句话:他把一碗绿豆粉丝往贵州青年的面前一放,轻声地说:“这碗是你的。”我立即听明白了:这是在特殊优惠那位贵州青年。拿现在的市场经济术语来说,是给“经纪人”的回扣。不过那个年代的“回扣”少得可怜,充其量不过是多给了半调羹猪油而已。

    下一个加班的晚上,贵州青年又带我们来到那家店。刚走到门口,一位机要员(北方人,一个老排级干部)突然愤愤地说:“我不在这家吃。”说罢,转身就走向另一家。大伙儿一愣,随即掩盖矛盾,都跟着他走进了另一家。

    还是像以前那样吃,还是边吃边说说话,但是气氛有点不大一样。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个贵州青年更是默默地低头吃粉丝,一言不发。

    从此后,我们再也没有进过那家可能给了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回扣”的店。

    那时候的部队呀,一清如水,心里容不得半点杂质。

    机要股升格为机要科,赵股长也相应地晋升为机要科副科长。那天,办公室外有人敲门,我正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翻译电报,闻声站起来,打开办公室门。门口站着管理科的管理员。按照规定,非机要科人员不得踏进机要科的办公室。他显然懂得这个规矩,就站在门口说话。

    “赵科长在吗?”“不在。”“请你转告他,从今天起,请他到中灶食堂去吃饭。”“好的。”管理员通知到了就转身走了。我明白,我们的赵科长享受团级待遇了。中灶的伙食标准是大灶的一倍,当然会吃得好一些。

    一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