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孤愤之意(第1页/共2页)
大秦的荣耀:法家密码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虽然昨夜看书看到很晚,但离轩仍然早早起来,勤修武技。这是从五六岁时起就进行的日常功课,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吃过早饭,离轩换了一身黑白相间的长袍,拿着记录下来的竹片,前去请教韩非自己的不解之处。
离府距官驿不远,用不多时,便到了官驿。不过,由于韩非在此下榻,官驿的警卫严了许多,平时离轩可以随便进去,前日是其风带着他进去,但今日却进不去了,警卫工作都改由樊军侯带来的军士承担。
两位雄健的军士拦住离轩,离轩道:“诸位护送的先生召唤小子前来,还请通报一下。”
这两位并未见过离轩,自然不信那等大人物会召唤此间一个莫名其妙的小子。当下并不通报,也不允许离轩进去。
离轩笑道:“两位不识小子,自然不知真假,若两位向将军通报一声,将军必知确有其事。”
正迟疑间,一位百将喝道:“谁人在此喧哗?”出得门来,却是前日与樊军侯陪同韩非上街的百将中一位,见到是离轩,面色稍霁,和言问道:“小兄弟,你要进去找谁?”两位军士都面露异色,这位百将可不是好说话的主,怎么今日叫起一个无名小子“小兄弟”来了?
离轩拱手为礼,道:“先生召唤小子前来问话,还请将军通秉一声,就说小子到了。”
百将一摆手,说道:“既然是先生吩咐,你就进去直接找其风安排吧!”
离轩道谢,迈步入内。
身后,两位军士看着百将,有些疑惑。
百将两眼一瞪:“看老子干嘛!这小子可不简单,他说是先生叫他来的,必然没错。”两人脖子一缩,嘿嘿笑着,向百将打听这小子的底细。
韩非室内,离轩恭敬地立于韩非旁边,向韩非详述读书中的疑惑之处。韩非越听越是高兴,人的悟性及钻研的深度,从其看书中遇到的疑惑就可以看出。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对文章有深入研习,是否有自己的个性见解,是否能从中举一反三,都是判断一个人于学问一途是否有可期之境的标准。离轩所提问题,每每切中关键环节,且在思索中颇有新意,连韩非也为之一振。
才思敏捷,仅为个人基本素质,但思想有深度,对法治有独特见解,则是为法家天赋。韩非此时也不禁暗叹,难道真有天生的法家?
“师傅,既然以法为教,任法而行,为何要分智识之士c能法之士和当涂之人?有法在兹,无论何人,只要能依法行事则法行天下,无有阻滞,为何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为不可两存之仇呢?”离轩所问,是韩非名篇《孤愤》一文的主旨,虽然韩非已在文中述及当涂重臣之弊,但他仍有未明之惑。
韩非叹了口气。他当时在韩,将住处取名“孤愤台”,作《孤愤》,起因原为韩国重臣当国,不任法治,不思变革,因循守旧。为韩室日渐衰落,韩非愤懑而无可诉之处,于是视“当涂之人”为不可两存之仇。秦国则有所不同,秦国自商君变法,已有百年法治基础,重臣虽权重,但仍不敢背法治之根本国策,因此当涂重臣之弊并不见太严重。但此中原由,并不能一语道之,需要一定的高度和阅历方能明白。比如秦王政在看到此文时,则完全能够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孤愤”之意,但对离轩,则应有学术上的解释。
韩非微微沉思,说道:“荀师曾言,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魏国用李悝c吴起变法,一跃而为当世强国,然而李悝死c吴起亡楚,则法治不行,人亡政息。今日之魏,还是当时那个强大而能与秦相抗之魏吗?”
离轩点头,若有所悟。
“魏之强,得于智法之士,魏之衰,归于当涂之人。对智法之士如仇寇,必欲取之而后快,当涂重臣之弊,正是魏衰之由。”韩非接着说,“赵王胡服骑射,使赵几成第一强国,军事之盛,无人可缨其锋。然而赵武灵王饿死宫中,赵国遂不再复当年之强。纵然以君王之尊,犹有为当涂之人所困之难,一国法治,岂能不择人而行;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岂可两存!”
韩非说到此处,又想起韩室之危,不禁长叹,神色黯然。
离轩见师傅神色不虞,觉得自己触动师傅心事,颇有悔意。
韩非见离轩脸色郁郁,知他是为自己所忧。看着这个于法治一途天赋超绝,而又事师甚谨的弟子,心情一下子云开雾散,自己此行命中已定,而有这样一个弟子承袭己志,还有何憾。
于是笑道:“离离轩,秦行法治百年,几已无当涂之人可任性行事的可能,以吕不韦c嫪毐权势之盛,也无法对国家产生根本性的危害。在这里,你你自可放心一展身手。”
离轩低头称是,见师傅不再抑郁,心下也自欢喜。接着再向韩非请教不解之处,韩非一一作答,师徒二人在这种交流之中,越觉对方
-->>
虽然昨夜看书看到很晚,但离轩仍然早早起来,勤修武技。这是从五六岁时起就进行的日常功课,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吃过早饭,离轩换了一身黑白相间的长袍,拿着记录下来的竹片,前去请教韩非自己的不解之处。
离府距官驿不远,用不多时,便到了官驿。不过,由于韩非在此下榻,官驿的警卫严了许多,平时离轩可以随便进去,前日是其风带着他进去,但今日却进不去了,警卫工作都改由樊军侯带来的军士承担。
两位雄健的军士拦住离轩,离轩道:“诸位护送的先生召唤小子前来,还请通报一下。”
这两位并未见过离轩,自然不信那等大人物会召唤此间一个莫名其妙的小子。当下并不通报,也不允许离轩进去。
离轩笑道:“两位不识小子,自然不知真假,若两位向将军通报一声,将军必知确有其事。”
正迟疑间,一位百将喝道:“谁人在此喧哗?”出得门来,却是前日与樊军侯陪同韩非上街的百将中一位,见到是离轩,面色稍霁,和言问道:“小兄弟,你要进去找谁?”两位军士都面露异色,这位百将可不是好说话的主,怎么今日叫起一个无名小子“小兄弟”来了?
离轩拱手为礼,道:“先生召唤小子前来问话,还请将军通秉一声,就说小子到了。”
百将一摆手,说道:“既然是先生吩咐,你就进去直接找其风安排吧!”
离轩道谢,迈步入内。
身后,两位军士看着百将,有些疑惑。
百将两眼一瞪:“看老子干嘛!这小子可不简单,他说是先生叫他来的,必然没错。”两人脖子一缩,嘿嘿笑着,向百将打听这小子的底细。
韩非室内,离轩恭敬地立于韩非旁边,向韩非详述读书中的疑惑之处。韩非越听越是高兴,人的悟性及钻研的深度,从其看书中遇到的疑惑就可以看出。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对文章有深入研习,是否有自己的个性见解,是否能从中举一反三,都是判断一个人于学问一途是否有可期之境的标准。离轩所提问题,每每切中关键环节,且在思索中颇有新意,连韩非也为之一振。
才思敏捷,仅为个人基本素质,但思想有深度,对法治有独特见解,则是为法家天赋。韩非此时也不禁暗叹,难道真有天生的法家?
“师傅,既然以法为教,任法而行,为何要分智识之士c能法之士和当涂之人?有法在兹,无论何人,只要能依法行事则法行天下,无有阻滞,为何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为不可两存之仇呢?”离轩所问,是韩非名篇《孤愤》一文的主旨,虽然韩非已在文中述及当涂重臣之弊,但他仍有未明之惑。
韩非叹了口气。他当时在韩,将住处取名“孤愤台”,作《孤愤》,起因原为韩国重臣当国,不任法治,不思变革,因循守旧。为韩室日渐衰落,韩非愤懑而无可诉之处,于是视“当涂之人”为不可两存之仇。秦国则有所不同,秦国自商君变法,已有百年法治基础,重臣虽权重,但仍不敢背法治之根本国策,因此当涂重臣之弊并不见太严重。但此中原由,并不能一语道之,需要一定的高度和阅历方能明白。比如秦王政在看到此文时,则完全能够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孤愤”之意,但对离轩,则应有学术上的解释。
韩非微微沉思,说道:“荀师曾言,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魏国用李悝c吴起变法,一跃而为当世强国,然而李悝死c吴起亡楚,则法治不行,人亡政息。今日之魏,还是当时那个强大而能与秦相抗之魏吗?”
离轩点头,若有所悟。
“魏之强,得于智法之士,魏之衰,归于当涂之人。对智法之士如仇寇,必欲取之而后快,当涂重臣之弊,正是魏衰之由。”韩非接着说,“赵王胡服骑射,使赵几成第一强国,军事之盛,无人可缨其锋。然而赵武灵王饿死宫中,赵国遂不再复当年之强。纵然以君王之尊,犹有为当涂之人所困之难,一国法治,岂能不择人而行;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岂可两存!”
韩非说到此处,又想起韩室之危,不禁长叹,神色黯然。
离轩见师傅神色不虞,觉得自己触动师傅心事,颇有悔意。
韩非见离轩脸色郁郁,知他是为自己所忧。看着这个于法治一途天赋超绝,而又事师甚谨的弟子,心情一下子云开雾散,自己此行命中已定,而有这样一个弟子承袭己志,还有何憾。
于是笑道:“离离轩,秦行法治百年,几已无当涂之人可任性行事的可能,以吕不韦c嫪毐权势之盛,也无法对国家产生根本性的危害。在这里,你你自可放心一展身手。”
离轩低头称是,见师傅不再抑郁,心下也自欢喜。接着再向韩非请教不解之处,韩非一一作答,师徒二人在这种交流之中,越觉对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