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刑鼎(第1页/共2页)
大秦的荣耀:法家密码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周身为县令,政务繁忙,派了一位熟悉本地情况的令史,陪同离轩游览新郑。
韩王宫位于西城,因其属于“王宫”,目前暂时封闭,未作它用。县衙则沿用西城东面韩国原官署区一部分改建而成。
韩王宫与东城间有城墙相隔,从隔墙北门出去,门洞长达数十丈,为王宫的防御形成了缓冲。出了城门,即为东城区域。
离轩一行出门,即看到一大坊市,两侧为民居和商户门店,巳时刚到,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沿街穿行,商品之丰富,还远胜洛阳坊市,既有日常用度物品,又有精美的手工艺品,可见此地富庶,人们在衣食之外,已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
穿过坊市,便看到了巨大的手工业生产区,作坊区紧邻坊市,内中许多手工艺人正在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恢弘的大场景令离轩惊叹,相比之下,宁秦的作坊小得可怜啊。
在作坊区东面,是铸造c烧制区。烧窑成排,却又各具特色。官窑此时被官府接管,原官窑工人均不受影响而继续为工。
而铸造区域,则是天下诸国强兵向往之所。韩国铸造工艺为天下第一,其兵器锋利坚韧兼具,各国特种作战精锐,多以得到韩制兵器为念。韩国弓弩,射程可达四百丈之遥,杀伤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可惜的是,如果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并没有匹配有为之君和先进的治国制度,韩国在七国之中,长期处于最弱,无奈依附于身边强国,并最终第一个灭国。
新郑作为韩都,借助地利与先进的城防系统,其防御之力几甲于天下。后人形容其地利,曰“南对一山夸虎峙,西来三水羡龙环。郑韩分茅控此间,龙争虎霸五百年。”但新郑在防敌国入侵的同时,也将自己死死地锁于洧水c溱水的夹角之间。其实正如秦王政所言,如果国土尽丧,都城被围,再坚固的城墙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咸阳连外城墙都没有,但其国土就是防御阵地,其国力的强盛,已经不再依赖于城墙守卫都城。
这也是进取之国与守成之国之间的区别吧。
“大人请往这边走。”看着离轩在铸造区沉默,似在感慨,令吏并未催促,看离轩有行走之意时,方为离轩指引方向。
离轩点头,跟随令史往东南方向走去。
在一片陵墓之前,离轩看到了一个横卧的青铜大鼎,鼎高恐有一丈余,气势不凡。然而,鼎象征着国器,鼎横卧于此,却不知是为何?
离轩疑惑地看向令史。
令史道:“大人请看,这便是当年子产所铸之刑鼎了。”
果然,离轩走近大鼎,只见其上铸有金文,文字内容,正是郑国时期所颁布的刑书。只是当时法律并不完备,条目极少,所涉多为杀人c伤人c盗窃c叛逆等内容,处刑也多是肉刑。这是时代的限制。
“大人,此鼎原立于坊市口,是郑国示天下以刑之物器。韩哀候灭郑,迁都于郑后,原本欲将鼎毁去,但因有人劝毁鼎不祥,故而将鼎移至郑公墓处横卧,以示郑灭之意。”令史对郑韩历史知之甚详,离轩与朱家c南门榀也算饱学,但对于子产铸鼎,仅知其事,未究其原,故诚意请教。
令史道:“子产执政于郑时,郑已处于风雨飘摇之状,郑室子弟骄奢无度,国内矛盾从生,外部各国虎视眈眈。子产以诚治国,铸刑书以示国人,不将刑密藏于室,国人拥护,内政通达,外交得力,郑国得以存。”在风雨飘摇之际,因子产的努力,郑国于一百多年后方为韩所灭。
一国因一人而存,子产确为一代贤人。
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而各国此时尚信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不愿将刑书示人,以期用“秘密法”保持对民众的威慑,达到因人用权的目的。但此时民智已开,国用秘法,民无所适从,行为不知以何为度,社会自然常在国家机器的恐怖统治之下。
子产所执政之郑国,国小兵弱民贫,如不思变,则国危可见。子产铸刑鼎,乃是子产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最受瞩目的一件事。郑简公三十年,子产将前执政范宣子所制定刑书铸于大鼎之上,置于闹市处,正是示民以诚之举。
自刑鼎铸成,国内犯罪大大降低,并未发生叔向担心的民与官争现象。随后,晋国也铸刑书,孔
-->>
周身为县令,政务繁忙,派了一位熟悉本地情况的令史,陪同离轩游览新郑。
韩王宫位于西城,因其属于“王宫”,目前暂时封闭,未作它用。县衙则沿用西城东面韩国原官署区一部分改建而成。
韩王宫与东城间有城墙相隔,从隔墙北门出去,门洞长达数十丈,为王宫的防御形成了缓冲。出了城门,即为东城区域。
离轩一行出门,即看到一大坊市,两侧为民居和商户门店,巳时刚到,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沿街穿行,商品之丰富,还远胜洛阳坊市,既有日常用度物品,又有精美的手工艺品,可见此地富庶,人们在衣食之外,已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
穿过坊市,便看到了巨大的手工业生产区,作坊区紧邻坊市,内中许多手工艺人正在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恢弘的大场景令离轩惊叹,相比之下,宁秦的作坊小得可怜啊。
在作坊区东面,是铸造c烧制区。烧窑成排,却又各具特色。官窑此时被官府接管,原官窑工人均不受影响而继续为工。
而铸造区域,则是天下诸国强兵向往之所。韩国铸造工艺为天下第一,其兵器锋利坚韧兼具,各国特种作战精锐,多以得到韩制兵器为念。韩国弓弩,射程可达四百丈之遥,杀伤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可惜的是,如果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并没有匹配有为之君和先进的治国制度,韩国在七国之中,长期处于最弱,无奈依附于身边强国,并最终第一个灭国。
新郑作为韩都,借助地利与先进的城防系统,其防御之力几甲于天下。后人形容其地利,曰“南对一山夸虎峙,西来三水羡龙环。郑韩分茅控此间,龙争虎霸五百年。”但新郑在防敌国入侵的同时,也将自己死死地锁于洧水c溱水的夹角之间。其实正如秦王政所言,如果国土尽丧,都城被围,再坚固的城墙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咸阳连外城墙都没有,但其国土就是防御阵地,其国力的强盛,已经不再依赖于城墙守卫都城。
这也是进取之国与守成之国之间的区别吧。
“大人请往这边走。”看着离轩在铸造区沉默,似在感慨,令吏并未催促,看离轩有行走之意时,方为离轩指引方向。
离轩点头,跟随令史往东南方向走去。
在一片陵墓之前,离轩看到了一个横卧的青铜大鼎,鼎高恐有一丈余,气势不凡。然而,鼎象征着国器,鼎横卧于此,却不知是为何?
离轩疑惑地看向令史。
令史道:“大人请看,这便是当年子产所铸之刑鼎了。”
果然,离轩走近大鼎,只见其上铸有金文,文字内容,正是郑国时期所颁布的刑书。只是当时法律并不完备,条目极少,所涉多为杀人c伤人c盗窃c叛逆等内容,处刑也多是肉刑。这是时代的限制。
“大人,此鼎原立于坊市口,是郑国示天下以刑之物器。韩哀候灭郑,迁都于郑后,原本欲将鼎毁去,但因有人劝毁鼎不祥,故而将鼎移至郑公墓处横卧,以示郑灭之意。”令史对郑韩历史知之甚详,离轩与朱家c南门榀也算饱学,但对于子产铸鼎,仅知其事,未究其原,故诚意请教。
令史道:“子产执政于郑时,郑已处于风雨飘摇之状,郑室子弟骄奢无度,国内矛盾从生,外部各国虎视眈眈。子产以诚治国,铸刑书以示国人,不将刑密藏于室,国人拥护,内政通达,外交得力,郑国得以存。”在风雨飘摇之际,因子产的努力,郑国于一百多年后方为韩所灭。
一国因一人而存,子产确为一代贤人。
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而各国此时尚信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不愿将刑书示人,以期用“秘密法”保持对民众的威慑,达到因人用权的目的。但此时民智已开,国用秘法,民无所适从,行为不知以何为度,社会自然常在国家机器的恐怖统治之下。
子产所执政之郑国,国小兵弱民贫,如不思变,则国危可见。子产铸刑鼎,乃是子产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最受瞩目的一件事。郑简公三十年,子产将前执政范宣子所制定刑书铸于大鼎之上,置于闹市处,正是示民以诚之举。
自刑鼎铸成,国内犯罪大大降低,并未发生叔向担心的民与官争现象。随后,晋国也铸刑书,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