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臣们发表言论了。但是,多说多错的道理,人人都懂。于是朝中人人自危,更是担心自己一着不慎,就引来了宣和帝的怒火。

    这日柱下御史从宣和帝的贴身内监手中接过奏折,这就开始朗声读了起来。

    大致意思是说,繁楚王在榆州查贪污受贿,发现以林家为首的皇商,在赈灾过程中,以次充好,以陈年旧米代替新米,将发霉受潮的谷子送到灾区以作赈灾之用,想借此蒙混过关,骗取朝廷的补助及免征免税。

    这件事如果是放在以前,那恐怕连提都没人会去提。但是正是在这种风尖浪口,宣和帝正在气头上的时候,那就十分地耐人寻味了。

    林家本就是墨珣的岳家,墨珣较之其他自然也就更上心些。

    “爱卿们怎么看”这封奏折早就已经到了宣和帝手中,所以此时宣和帝问起朝臣们的时候倒也心平气和。

    “必须严查”

    “臣附议”

    宣和帝当即满意地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朕已经下旨,让四个皇子彻查此事。”

    接着便是朝臣们山呼“皇上圣明”的声音。而朝臣们的呼声这么大,站在大殿外头不可能听不到。在墨珣身边的大臣不见得全都有听到刚才宣和帝和在太和殿内大臣们正在讨论什么事,但此时却也不妨碍他们跟着高呼。

    人人都爱听好话,宣和帝自然也不例外。

    大概是宣和帝的心情不错,使得朝堂之上的气氛也有所缓解。否则朝臣们总觉得宣和帝面上虽是笑着的,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忽然变了脸色。

    退朝之后,墨珣便也随着同僚们一起回了翰林院。

    翰林院里有翰林院掌院学士从二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乃从四品;另有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这些从五品;接下来就是墨珣这样的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从八品的翰林院典簿;从九品翰林院侍诏,以及翰林院孔目这种连品阶都没有的。

    大多数的翰林官员都是站在殿外,并没有听到柱下御史念奏折,否则说不准又有人要过来问墨珣。毕竟墨珣和林醉的婚事,办得那般盛大,当真是整个京城人人皆知。墨珣成了林家的乘龙快婿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翰林院也总有人在墨珣面前提起此事。不过,后来因为水灾的事闹得太大了,大家的注意力才被转移罢了。

    墨珣今天在太和殿外听到“皇商以次充好,骗取朝廷补助及免征免税”一事,他自然不会主动在别的官员面前提起,免得引人怀疑。他对于林家的事知之甚少,当然也不能就此下结论。就像墨珣现下已经走上了仕途,却也不并不知道哪个是好官,哪个是贪官一样。每个人在自己心中对“好官”的定义必定都是不同的,像越国公这样,墨珣也不知道他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好官。

    不过,墨珣也没有想过要就此事回去问林醉。在关于林醉与林家关系的某些方面,墨珣和越国公的想法是一致的林醉身为一个哥儿,既然不能够继承林家的家业,那么林风琅将自己在商业上的作为同林醉说的可能性完全是微乎其微的。墨珣如果就这么跟林醉提起,不但无法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反而还会让林醉也跟着一起担心。

    墨珣只要一联想到林醉因为林家的事而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的样子,立刻眉头就皱了起来。

    “皇商用霉米充当良米来赈灾”的事只是在早朝结束之后的一会儿功夫便已经传遍了整个宫中,这下不用墨珣说,翰林院便已经有人带着探究的视线来看他了。

    墨珣完全当作没有察觉到,也没有丝毫与别人对视的。

    不过倒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墨珣这套的,就算墨珣没有任何反应,那也只会让别人以为他是还不知道这件事,而出于“好意”,从而主动将这件事告诉他。

    墨珣听完了同僚的话,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之后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墨修纂不担心”

    墨珣摇摇头,并未作答。

    墨珣如果答“不担心”,那意思是“因为林家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所以他不担心”,但对方却也完全可以将之曲解为“林家早有准备,所以并不担心会被查”。总之,他还是不要轻易开口的好。

    更何况,墨珣也确实不知道林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就算有,林家也不可能告诉墨珣。纵使墨珣出了宫之后去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