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之后两三日,赵荞一反常态, 待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生怕错过钟离瑛派来请她过府详谈的人。
不过钟离瑛所谋之事太大,除了择定火器总教头的人选外, 要做的准备显然还多, 接连两三日都没顾得上她这头。
她消停在府中等信儿,外头的传闻却热闹至极。
不过短短数日,赵荞在神武大将军寿宴上的所有细节已成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们在口口相传中添油加醋,绘声绘影描摹出一个熠熠生辉的赵二姑娘。
她以出色的火器使用技艺,在比试中胜过了承恩侯世子夏俨与执金吾慕随家的小公子慕映琸, 力拔头筹。毓信斋为她奉上了全天下只此一件的碎晶粒缀绣天河图织金锦衣裙;贺大人为她准备了全天下只此一座的五彩浆果糖浇筑成的糖果园林。
而柱国神武大将军钟离瑛的亲口认可,更是让赵荞一扫“不学无术小泼皮”之名,成了近期镐京城内风头最劲的人物。
赵荞名下的归音堂对坊间消息素来灵敏,负责搜集各路消息的小当家小飞在钟离瑛寿宴次日就已将这些热议做了汇总, 转交给负责杂报刊行的小当家祁红。
六月廿八午后, 祁红派弟弟祁威送到信王府供赵荞审阅的杂报样本里已有相关文章。
也不知是哪位执笔先生的杰作。
先是回顾了年初尚林苑行宫接待茶梅国使团时,赵荞在与外邦使臣的火器比拼中大张国威、前不久在“南郊送暑”时一支水连珠弹无虚发,独自灭掉十一名刺客这两项壮举, 再结合神武大将军寿宴上这次大胜,不吝溢美之词几欲将赵荞捧成个明珠蒙尘的“火器神将”。
若只是这番吹捧倒也罢了,偏那位执笔先生深谙夺人眼目之道, 整合坊间近日种种关于赵荞的某些绯色揣测,于吹捧之后紧跟着又撰出了“试论赵二姑娘与贺大人及承恩侯世子之间暗流涌动的二三事”。
赵荞不识字,每每审阅杂报样本时总需别人念给她听。
小少年祁威是说书班子的人, 念起那篇辞藻华丽的溢美之词来也毫不怯场,咬字吐音清晰明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引人遐思
把赵荞给听得尴尬又火大。
“停停停。回去跟你姐姐说,这篇撤了,换别的,”赵荞揉着太阳穴,“供这篇稿的友松先生是谁不是咱们自己人吧。”
归音堂这份杂报刊登的文稿,一部分来自专门聘请的那群执笔先生,都是些家境较为清苦、才学上又不太够得着考官入仕的读书人,总共有八位。
这杂报正常情况下一月出一份,每次至少需大小文稿近二十篇。八位执笔先生未必能到次次都妙笔生花,有时他们实在写不够能排满整份章杂报的篇章数,小当家祁红便会透过人脉在外间临时寻人供稿,先付半数润笔定金,确定采纳文稿并刊行后再付尾款。
虽这杂报多是登些坊间逸闻趣事,通常只在各地茶楼、酒肆等处售卖,不登大雅之堂,但赵荞这幕后大当家对读书人们素来敬重,对这种临时的救场供稿更是出手大方,所以京中愿供稿的人不少,有时连朝中一些清贫小文官都很乐意赚这零花钱。
只是他
-->>
之后两三日,赵荞一反常态, 待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生怕错过钟离瑛派来请她过府详谈的人。
不过钟离瑛所谋之事太大,除了择定火器总教头的人选外, 要做的准备显然还多, 接连两三日都没顾得上她这头。
她消停在府中等信儿,外头的传闻却热闹至极。
不过短短数日,赵荞在神武大将军寿宴上的所有细节已成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们在口口相传中添油加醋,绘声绘影描摹出一个熠熠生辉的赵二姑娘。
她以出色的火器使用技艺,在比试中胜过了承恩侯世子夏俨与执金吾慕随家的小公子慕映琸, 力拔头筹。毓信斋为她奉上了全天下只此一件的碎晶粒缀绣天河图织金锦衣裙;贺大人为她准备了全天下只此一座的五彩浆果糖浇筑成的糖果园林。
而柱国神武大将军钟离瑛的亲口认可,更是让赵荞一扫“不学无术小泼皮”之名,成了近期镐京城内风头最劲的人物。
赵荞名下的归音堂对坊间消息素来灵敏,负责搜集各路消息的小当家小飞在钟离瑛寿宴次日就已将这些热议做了汇总, 转交给负责杂报刊行的小当家祁红。
六月廿八午后, 祁红派弟弟祁威送到信王府供赵荞审阅的杂报样本里已有相关文章。
也不知是哪位执笔先生的杰作。
先是回顾了年初尚林苑行宫接待茶梅国使团时,赵荞在与外邦使臣的火器比拼中大张国威、前不久在“南郊送暑”时一支水连珠弹无虚发,独自灭掉十一名刺客这两项壮举, 再结合神武大将军寿宴上这次大胜,不吝溢美之词几欲将赵荞捧成个明珠蒙尘的“火器神将”。
若只是这番吹捧倒也罢了,偏那位执笔先生深谙夺人眼目之道, 整合坊间近日种种关于赵荞的某些绯色揣测,于吹捧之后紧跟着又撰出了“试论赵二姑娘与贺大人及承恩侯世子之间暗流涌动的二三事”。
赵荞不识字,每每审阅杂报样本时总需别人念给她听。
小少年祁威是说书班子的人, 念起那篇辞藻华丽的溢美之词来也毫不怯场,咬字吐音清晰明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引人遐思
把赵荞给听得尴尬又火大。
“停停停。回去跟你姐姐说,这篇撤了,换别的,”赵荞揉着太阳穴,“供这篇稿的友松先生是谁不是咱们自己人吧。”
归音堂这份杂报刊登的文稿,一部分来自专门聘请的那群执笔先生,都是些家境较为清苦、才学上又不太够得着考官入仕的读书人,总共有八位。
这杂报正常情况下一月出一份,每次至少需大小文稿近二十篇。八位执笔先生未必能到次次都妙笔生花,有时他们实在写不够能排满整份章杂报的篇章数,小当家祁红便会透过人脉在外间临时寻人供稿,先付半数润笔定金,确定采纳文稿并刊行后再付尾款。
虽这杂报多是登些坊间逸闻趣事,通常只在各地茶楼、酒肆等处售卖,不登大雅之堂,但赵荞这幕后大当家对读书人们素来敬重,对这种临时的救场供稿更是出手大方,所以京中愿供稿的人不少,有时连朝中一些清贫小文官都很乐意赚这零花钱。
只是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