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正阳门下之专挖女主墙角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庞启俊看了看侯艾琪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很纤瘦的体型,问道“你是学戏的今年多大了学了几年扮的什么角儿样板戏学了几个”

    以前为了体现军民一家亲,为了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不仅各地方团送人来部队,文工团也会有人下去地方团。

    可渐渐的,因为地方团和部队文工团之间的管理差异,双方的文艺水平也出现了差距,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缩减,反而越来越巨大。

    而到了双方合作的时候,为了缩减差距,呈现出优秀的作品,就只能增加训练量和排练次数,更多的磨合。

    可这么做的结果却是导致双方都不堪负荷,地方团认为文工团刁难人,文工团则嫌弃地方团拖后腿,简直矛盾冲突不断。

    再有,文工团的文艺兵数量本来就趋于饱和,每一个角色和位置几乎都存在着竞争,现在还要让地方团的演员上台,这就让文工团内部许多人对此很有意见。

    最后,地方团的人在部队里都待不长,往往双方刚磨合好,还没演出几次就要面临变更和修改,而且地方团的人这样来来去去的,严重扰乱了文工团的工作进度和节目质量。

    总之就是内外矛盾不断,问题频发,后来许多文工团或是直接给地方团的人单立一个节目,或是给一些边缘的角色,到了最后,干脆只让地方团的人做一些剧务、道具、美妆的工作。

    渐渐地,地方团里的台柱子和那些有正式编制的人就都不来了,但对于希望进部队文工团的人来说,这依旧是个很好的进身途径,所以这个名额还是很抢手的。

    不过机会伴随着风险是常态,这些年,因为文工团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从下面挑人都越发严格了,对借这条途径主动贴上来的,除非条件非常优秀,不然就只能在这儿白白打杂一、两年。

    侯艾琪答道“我今年十五,学了六年花衫,样板戏我学了十七个,精学了七个,磐石湾往后的没学,我那时候下乡了。”

    庞启俊听到侯艾琪说下乡后微愣,问道“你户口是不是还在乡下”

    侯艾琪也不隐瞒“是,我是借调给东城京剧团的,户口还在乡下没迁回城。”

    庞启俊点头道“是这样啊。”这就说得过去了,部队里的文艺女兵,虽说都是军区文工团从各地选上来有天赋,长的端正的,年龄也大多择优在十一岁至十五岁之间。

    这个侯艾琪既然才十五岁,可能劳动刘斌亲自去接的人,按理有这样的关系,完全可以走正常的招收手续,就算肤色黄了些,可就他看来也是个五官端正的,上了妆遮一遮,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怎么就走这个名额呢,原来是个知青。

    弄明白了侯艾琪的情况,庞启俊心情好了许多,这回他终于有个真正的手下了“你会用缝纫机吗”他觉得缝缝补补的活儿,还是交给女孩子做的好,再让他穿针引线下去,这个道具部的副部长,他就要不想干了。

    “会用。”侯艾琪干脆地应道,她早就做好了来这儿打杂的心理准备,自然也不谦虚,干脆道“一般的衣服我都会做,您看,我身上这件衬衫,这就是我自己做的。”

    “好好,做的挺好。”本来庞启俊还抱着教侯艾琪用缝纫机的准备,结果人家是连衣服都会做的。

    幸福来的太突然,他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好好,你会做针线活儿就好。”

    用会做针线活儿来形容侯艾琪,那真就是太小瞧人了。

    家常菜那世,侯艾琪挑选的适格者是在服装厂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王兰芝,她的大伯更是解放前专门给上流人士和洋人做衣服的老裁缝,她接手身体后,闲时没少向王大伯请教,就是西装和旗袍她都是能做得的。

    都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缝纫机在侯艾琪的操作下,就像活了一般,眨眼的功夫就把一件大开线的衣服补得严丝合缝,还有几件划破损坏的,也修得不留痕迹。

    看到侯艾琪这手艺、这做工,庞启俊登时眼睛都圆了“好好,侯艾琪同志,你等一下,我把要弄的衣服都拿过来。”

    仅一天的功夫,整个文工团上百件积压的要修补的服装,遇到在流水线上磨砺下来的侯艾琪的快手,让庞启俊和后来的几个来值日的文艺兵都看傻眼了。

    韩母端着饭进堂屋,一边走一边喊道“五儿五儿吃饭了

    跟着端菜进来的韩春燕在韩母身后道“妈,小五刚出去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