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行水浒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最快更新侠行水浒最新章节!
年近花甲的秦晋王耶律淳一病不起,尽管随军的医官想尽办法,但也仅仅只熬了半日便在军中逝世,临死前他曾拉着耶律大石的手,嘱咐他务必把南方的诸部族勇士带走,也把妻儿家眷尽数交托。
耶律大石含泪应允,一面着手安排撤退事宜,一面也令心腹秘密传报各方,让重要人物及其家眷火速北逃。
五天后,辽国大军也徐徐起行,分批逐次往北方撤退。
赵不凡起初很疑惑,害怕是耶律大石的计谋,没敢贸然行事,直到多日后得到消息,知道了当前形势,这才明白耶律大石是被迫北逃。
这时候他本来有机会进行紧急部署,趁着对方拖儿带母的大好机会,给予北撤的辽国主力巨大打击,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放弃,任由他们安稳北逃。
一则是辽国全面北撤已经足以让大宋成功收复幽云地区,没必要再让将士们牺牲,二则是他觉得夺取幽云地区以后,辽国已经不再是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威胁已经转为金国,所以打算让辽国尽可能保存力量,多少也是对金国的牵制。
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大宋三路兵马开始对幽云地区实施全面攻占,尤其以中路军刘延庆最为积极,这时候的他真是势不可挡,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北上,抢先攻占各处战略要地。
八月初二,金兵打至辽国奉圣州的鸳鸯泊,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再度西逃,去往白水泺。
此时退守居庸关的耶律大石迫于无奈,没有再等更多的族人,果断经文德往辽国西北转移,随后翻越长城,去到白水泺与耶律延禧汇合,而这时候跟在他身旁的已经只有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契丹族人,另外一部分则是契丹人的亲近部族。
更多的汉人士兵和部族勇士几乎都已经逃散,投降了率兵跟在他们后方的赵不凡。
八月十三,东路军将领张俊率部攻破死活不肯投降的望云县,意味着声势浩大的北伐顺利结束。
西起大宋丰州,东至渤海的这段长城成为大宋新的边境线,宋人朝思暮想一百多年的幽云地区尽数归附,辽国的西京和南京彻底成为历史,西京只保留大同府的称呼,南京析津府则直接改称燕京,幽云地区也被皇帝赵佶正式划为燕云路,军事防务归属赵不凡分管。
获得决断权的赵不凡随之对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及燕云路的所有兵马进行整编,除去边境的各处府州,内地各府州的厢兵人数都被裁减,同时整合设立五部留屯禁军,分别为梁山军、水浒军、神武军、鹰扬军和虎翼军。
军制则改为每都百人,五都为一个指挥,五个指挥为一军,两军为一厢,也就是说一厢改为五千人,而厢的编制之上加设都统制一职,掌管一部兵马,各部实际数量也不尽相同。
梁山军不算后勤各部,主战兵力扩充为六万二千人,五虎骑兵二万五千人,五军步兵二万五千人,中军一万两千人,兵力提升一倍,各级将领职务随之拔升,驻守燕京城,作为北疆机动力量存在,战时负责策应和支援各方。
水浒军五万人,除去少了中军一万两千人,其余与梁山军等同,驻守在燕京府北部边境,承担守备燕京府的重任。
神武军两万人,下辖四个厢,都统制由年轻的岳飞暂代,驻守燕京府东边的平州地界。
鹰扬军四万人,下辖八个厢,都统制由功勋卓著的吴阶暂代,驻守燕京府与大同府中间的奉圣州地界,由于奉圣州被长城一分为二,大宋如今只取了长城以南的小部分地区,所以赵不凡只安排四万人守备。
虎翼军五万人,下辖十个厢,都统制由韩世忠暂代,驻守大同府。
至于大同府西南方位的朔州尽管也归属燕云路,但由于挨着折家军世代镇守的丰州和麟州等区域,所以交由折家将驻防,连朔州的知州也是由折家将担任,这是皇帝赵佶钦点的安排,赵不凡没有多管。
如此一来,五部禁军的主战兵力合计十七万余人,再加上边境各府州有大量厢兵,总数合计在三十万左右,再加上位于北疆和西疆之间的折家军,作为常备的防守力量已是不算薄弱,而且这些兵马还是赵不凡从表现出众的部曲中挑选出来,战力非常强。
此外,他还把经历过涿州恶战的很多士卒分派到各部兵马,提拔他们成为中低级军官。
这些将士都经受过涿州战役的考验,跟着他打出了信心,此番分派到北军各部,也是为了把他们凝聚起来的铁血精神和顽强品质带给各部将士,在日常训练中影响每个士卒,为把北军打造为一支铁军奠定基础。
至于杨惟忠和翟兴等将领,赵不凡没有留下,只是让他们带着余下将士返回西疆,尽管这些将领都很出众,可他们在朝中的关系也很复杂,更有很多来自西军的恶习。
赵不凡不想他们影响到北军将士,再加上更倾向于提拔培养年青将领,因此让他们尽数返回西
-->>
最快更新侠行水浒最新章节!
年近花甲的秦晋王耶律淳一病不起,尽管随军的医官想尽办法,但也仅仅只熬了半日便在军中逝世,临死前他曾拉着耶律大石的手,嘱咐他务必把南方的诸部族勇士带走,也把妻儿家眷尽数交托。
耶律大石含泪应允,一面着手安排撤退事宜,一面也令心腹秘密传报各方,让重要人物及其家眷火速北逃。
五天后,辽国大军也徐徐起行,分批逐次往北方撤退。
赵不凡起初很疑惑,害怕是耶律大石的计谋,没敢贸然行事,直到多日后得到消息,知道了当前形势,这才明白耶律大石是被迫北逃。
这时候他本来有机会进行紧急部署,趁着对方拖儿带母的大好机会,给予北撤的辽国主力巨大打击,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放弃,任由他们安稳北逃。
一则是辽国全面北撤已经足以让大宋成功收复幽云地区,没必要再让将士们牺牲,二则是他觉得夺取幽云地区以后,辽国已经不再是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威胁已经转为金国,所以打算让辽国尽可能保存力量,多少也是对金国的牵制。
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大宋三路兵马开始对幽云地区实施全面攻占,尤其以中路军刘延庆最为积极,这时候的他真是势不可挡,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北上,抢先攻占各处战略要地。
八月初二,金兵打至辽国奉圣州的鸳鸯泊,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再度西逃,去往白水泺。
此时退守居庸关的耶律大石迫于无奈,没有再等更多的族人,果断经文德往辽国西北转移,随后翻越长城,去到白水泺与耶律延禧汇合,而这时候跟在他身旁的已经只有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契丹族人,另外一部分则是契丹人的亲近部族。
更多的汉人士兵和部族勇士几乎都已经逃散,投降了率兵跟在他们后方的赵不凡。
八月十三,东路军将领张俊率部攻破死活不肯投降的望云县,意味着声势浩大的北伐顺利结束。
西起大宋丰州,东至渤海的这段长城成为大宋新的边境线,宋人朝思暮想一百多年的幽云地区尽数归附,辽国的西京和南京彻底成为历史,西京只保留大同府的称呼,南京析津府则直接改称燕京,幽云地区也被皇帝赵佶正式划为燕云路,军事防务归属赵不凡分管。
获得决断权的赵不凡随之对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及燕云路的所有兵马进行整编,除去边境的各处府州,内地各府州的厢兵人数都被裁减,同时整合设立五部留屯禁军,分别为梁山军、水浒军、神武军、鹰扬军和虎翼军。
军制则改为每都百人,五都为一个指挥,五个指挥为一军,两军为一厢,也就是说一厢改为五千人,而厢的编制之上加设都统制一职,掌管一部兵马,各部实际数量也不尽相同。
梁山军不算后勤各部,主战兵力扩充为六万二千人,五虎骑兵二万五千人,五军步兵二万五千人,中军一万两千人,兵力提升一倍,各级将领职务随之拔升,驻守燕京城,作为北疆机动力量存在,战时负责策应和支援各方。
水浒军五万人,除去少了中军一万两千人,其余与梁山军等同,驻守在燕京府北部边境,承担守备燕京府的重任。
神武军两万人,下辖四个厢,都统制由年轻的岳飞暂代,驻守燕京府东边的平州地界。
鹰扬军四万人,下辖八个厢,都统制由功勋卓著的吴阶暂代,驻守燕京府与大同府中间的奉圣州地界,由于奉圣州被长城一分为二,大宋如今只取了长城以南的小部分地区,所以赵不凡只安排四万人守备。
虎翼军五万人,下辖十个厢,都统制由韩世忠暂代,驻守大同府。
至于大同府西南方位的朔州尽管也归属燕云路,但由于挨着折家军世代镇守的丰州和麟州等区域,所以交由折家将驻防,连朔州的知州也是由折家将担任,这是皇帝赵佶钦点的安排,赵不凡没有多管。
如此一来,五部禁军的主战兵力合计十七万余人,再加上边境各府州有大量厢兵,总数合计在三十万左右,再加上位于北疆和西疆之间的折家军,作为常备的防守力量已是不算薄弱,而且这些兵马还是赵不凡从表现出众的部曲中挑选出来,战力非常强。
此外,他还把经历过涿州恶战的很多士卒分派到各部兵马,提拔他们成为中低级军官。
这些将士都经受过涿州战役的考验,跟着他打出了信心,此番分派到北军各部,也是为了把他们凝聚起来的铁血精神和顽强品质带给各部将士,在日常训练中影响每个士卒,为把北军打造为一支铁军奠定基础。
至于杨惟忠和翟兴等将领,赵不凡没有留下,只是让他们带着余下将士返回西疆,尽管这些将领都很出众,可他们在朝中的关系也很复杂,更有很多来自西军的恶习。
赵不凡不想他们影响到北军将士,再加上更倾向于提拔培养年青将领,因此让他们尽数返回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