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见闻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地倾谈,引发了青年农民们的阵阵欢笑和那闪闪发光的企盼的目光。我也因此而得意洋洋!

    暑假过后,我回到县城,继续上学。在一次“作文”时,我根据老师出的题目,写了解放后的一些见闻和感想,形成了一篇比较长的“作文”。没想到几天后,老师(丁兆南)在“作文讲评”时,把它作为范文,亲自在课堂上朗读;然后进行讲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给了95分的高分。全班同学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尤其是那些女生,闪亮的光波不断地在我的脸上扫过来扫过去。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已有了初步的性的觉醒,这使我心中大快!脸上却一本正经地低眉顺目c正襟危坐,以掩饰心中的狂喜。我得出结论:这个新政权是好的,它创造了一个新天地。我在这个新天地里将如鱼得水c大有作为!

    有一次,放学回家吃晚饭时,母亲突然在饭桌上给我提出了一个去向:“舅舅c舅母来信,说他们不久就要开拔了,进军大西南。你跟他们去吧,也好有个照应。”我心里一惊,感到突然c意外。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14岁),又从没离开过温暖的家,没离开过能干c慈祥的母亲;她象棵大树似的,一直荫盖着我c庇护着我。现在,突然要我远离故乡c远离家庭c远离母亲去大西南,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我沉默着,不表态。妈妈看出我的抵触情绪,就解释道:“这是一个机遇,大西南偏远,人才缺乏,你到那里去能更有发展;又有舅舅c舅母照应,我也放心。”舅舅0几岁,舅母0几岁,参加上饶地方干部学校已经几个月了,这次他俩是随干校行动,去接管大西南。我是个性格温顺c信任长辈的乖孩子,见母亲态度坚决,就迷迷糊糊地点头同意了。

    几天后,母亲c外婆和妹妹替我打点行装,送我上路。妹妹比我两岁,本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成绩很好。母亲硬要她退学,改考简易师范。大家都知道,简易师范毕业后是当学教师。那时候,当学教师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末路”,“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嘛,妹妹也不大乐意去。但犟不过“女强人”妈妈,只好听话地考进了简师。为什么一定要妹妹改读简师呢?我当时也不理解。

    妈妈还请了一个同伴和我一起去参加上饶地干校,那是我祖母份上的一个姓黄的远房亲戚。他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营长,0几岁,长得敦敦实实,有一脸刮得铁青的连鬓胡子。他曾经来过我家拜年,见人笑眯眯的,和蔼可亲。他是带着老婆c孩子一起来我家拜年的。我家的勤务兵(父亲回家安葬祖父时留下的)对我说过:“黄营长很行呀,勇敢,特能打仗!”他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在家赋闲。他有文化,年纪不算大,也想去干校谋一条出路。我俩就坐上一辆车厢内固定着木头椅子的破旧客车,在凹凸不平的沙土公路上颠簸。按车票号码,我俩刚好坐在最后一排,漫天的尘土从缺了半块玻璃的窗口卷进来,把我们吹成了“土人”。真的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

    车到目的地上饶,已是傍晚。一路借问到地干校,竟已是人去楼空。向附近的老俵借问:“地干校的人呢?”

    “走了,进军大西南了。”老俵倒挺内行,还知道“进军大西南”。“什么时候走的?”

    “前天。”

    我俩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王营长问我:“怎么办?”“你说呢?”我一个孩子,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由他决定。他沉吟半晌后,说:“那就回去?”我立即响应:“好,回去。”两人一拍即合,当即找旅社休息。当天找了个便宜的旅社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买了班车票打道回府。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比来的时候轻松愉快多了。我心里高兴:可以不离开家了,可以不离开亲爱的妈妈了。他似乎也挺高兴,眉开眼笑的,他可能是离不开老婆c孩子。

    当我一脚踏进家门时,母亲却一愣:“怎么又回来了?”“舅舅c舅母他们走了,进军大西南了。”“什么时候走的?”“走两天了。”“你们为什么不去追他们是步行,你们可以买班车票追嘛!”我哑口无言。我没想到这一招,更不会去动脑筋想这一招,能有个借口跑回家不是挺好吗?

    母亲愣了一会儿,就泄气地一挥手:“算了,洗澡c换衣服,明天继续上学去。”

    那时是1949年9月初,如果我当年去追舅舅c舅母,现在就是离休干部了,阴差阳错地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如果我当时追上了舅舅c舅母,那就一辈子留在贵州做地方工作(舅舅c舅母就是一辈子在贵州做地方工作),就没有以后的色彩斑斓的陆c空军生活,就不能周游全国许多地方,但也不会摔坏一条腿。人呀,关键时刻的一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对黄营长的命运则影响更大:7年后我回乡探亲,听母亲说,黄营长在农村被管制劳动,家里孩又多,生活很困难。他的内弟当上了中级法院的办公室主任(解放后参加工作的青年在此时能担任此职,算是得到了重用),有时会在夜深人静时轻轻叩开姐姐的家门,悄悄塞几个钱给他们用;平时则装出一副划清界线的样子,即使迎面碰上也不理不睬,目不邪视地擦肩而过。

章节目录